搜狐网站
搜狐娱乐 > 电影 Movie > 第64届戛纳电影节 - 红毯直播|入围片单|片花速递|微博直击|独家报道 > 第64届戛纳电影节评论

中国影人在戛纳“摆地摊”

来源:东方早报
2011年05月24日07:54

  本届戛纳电影市场华语影片展映盘点

  “前几年,如果几位中国买家同时看中了一部电影,通常他们就会这样竞价:假设基准线从50万开始,其他人就会依次叫价55万,60万,65万。现在的情况却是这样的,如果有人叫了50万,很可能马上有人直接叫出200万,真是够凶猛。”

  华狮娱乐总裁 蒋燕鸣

  早报记者 李云灵 发自法国戛纳

中国影人在戛纳“摆地摊”

  此次戛纳主竞赛单元,华语片颗粒无收。《武侠》入围午夜放映单元,图为导演陈可辛(右四)偕主演汤唯(左四)、金城武(中)、甄子丹(右二)亮相戛纳。但中国影人在戛纳只扮演了“打酱油”的角色。 IC 图

  戛纳,对中国电影人来说,不再是削尖脑袋想要挤进去的电影圣殿,而是一个商业味十足的品牌展销地。正如李冰冰说的那句大实话:“我们都是来摆地摊的。”《武侠》、《金陵十三钗》、《雪花秘扇》、《龙门飞甲》、《白蛇传说》、《大闹天宫》等今明两年上映的华语大片,在戛纳铆足了劲,一款接一款的海报、一个接一个的户外广告、一场接一场的发布会。抢钱、抢地盘成了今年中国电影人在戛纳市场的真实写照。

  现状:

  疯狂的市场和价格

  本届电影节的电影市场展厅中,中国内地电影由中影集团整合成一个大的展位,售卖《兔侠传奇》、《万有引力》、《歼十出击》、《钢的琴》等片;香港地区则以公司为单位,由美亚、寰宇等售卖《一代宗师》、《听风者》、《金瓶梅》、《最爱》、《肩上蝶》、《无价之宝》、《大闹天宫》等,此外,香港幸运星公司还有一些修复版的老片进行售卖;台湾电影的展架上,则是以《父后七日》、《星月无尽》、《赛莲之歌》等文艺片为主,这也是台湾电影的一大特色。

  制片人张伟平认为戛纳已变成一个电影大卖场:“十年前我来到戛纳时,戛纳就是一个艺术电影天堂,随着电影和电影经济的发展,单纯强调艺术,没有市场的支持,这个电影肯定没有生命力。十年后戛纳已变成一个电影大卖场,我觉得这种转换,从艺术向市场的转换,也是电影生存、发展下来的必由之路。好莱坞电影为什么今天能盛行于全世界的市场,就是因为它既有艺术眼光,也有市场作为。把艺术和市场结合得非常好。”前来卖片的中国电影为了吸引买家,不惜在宣传费上花了血本,成了电影节场刊《Screen》和《好莱坞报道》的大客户。《武侠》包了《Screen》的封面,《白蛇传说》连续两日登上了《综艺》,《大武生》也掏钱上了场刊版面。记者获悉,在此类刊物上做整版广告需超过1万美元。除了纷纷掏钱在场刊上买版面,中国军团也开始抢购戛纳小镇的街头广告位,展映单元的《武侠》更是花重金在戛纳购置了几处黄金户外广告位。此外,来宣传造势的明星入住的海滨酒店套房,一晚上就要1万多元人民币,徐克的“龙门宴”包一片海滩搞Party,就更下血本了,据说几小时就要数百万欧元。

  华狮盛典(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的负责人蒋燕鸣连发数条微博感叹,在戛纳的市场里,中国买手竟然互相哄抬价格,令不少“莫名”的外国片变得身价百倍。他用一个“疯”字来形容:疯狂涌进来的人流,以疯狂的速度成交的电影,以疯狂的价格拍板的交易,“我觉得有的人疯啦!在戛纳电影市场上,美国的一个发行商兴高采烈地告诉我,‘中国的电影市场太好了!你们中国的一家公司就把我近20部影片打包买走了。’现在价格飙升得实在是太超乎常理了。举个简单的例子,前几年,如果几位中国买家同时看中了一部电影,通常他们就会这样竞价:假设基准线从50万元开始,其他人就会依次叫价55万元、60万元、65万元。现在的情况却是这样的,如果有人叫了50万元,很可能马上有人直接叫出200万元,真是够凶猛。”

  未来:

  “有竞争力才有话语权”

  电影节市场开始没几天,记者就获得了片方传来的喜报。展映场的《武侠》由“奥斯卡专业户”韦恩斯坦影业购买了其除亚洲、法国之外的全球版权,完成了本届电影节交易市场上的第一笔大买卖。奥斯卡获奖电影《黑天鹅》的国际发行商Nadiya购得了《雪花秘扇》的海外发行权,《金陵十三钗》除北美、中国和亚洲部分地区以外的全球发行权被曾负责《国王的演讲》发行销售的电影国度公司(FilmNation Entertainment)购得。由陆川执导、正在拍摄中的《王的盛宴》也将除亚洲地区以外的代理发行权卖给了法国的Wild Bunch公司。

  片方抛出了这些响当当的名字,似乎只要卖出了海外版权,就可一本万利高枕无忧,票房就能如《黑天鹅》、《国王的演讲》一样高开高走。其实不然,导演冯小刚曾经大骂韦恩斯坦是“骗子”,当年他的《夜宴》被其购得北美发行权后,却从未上映。业内人士指出,购买华语片北美发行权所花去的几十万美元,对好莱坞公司来说并不算什么,大部分美国公司都不会很上心。对于他们而言,买中国电影是为了“有来有往”,加强和中国电影市场的合作。说白了,买进华语片,赚钱是次要的,打开他们在中国的市场才是主要的。根据电影局公布的年度电影产业报告显示,2005年中国电影的海外票房和销售收入总和为16.5亿元,当年国内票房为20亿元;2010年海外票房和销售收入总和为35.17亿元,当年国内票房已达102亿元。五年来,中国电影的海外收入只增长了113%,明显低于国内票房410%的增幅。

  根据北美权威票房统计网站Boxofficemojo的数据,从2005年开始,只有2006年上映的《霍元甲》和《满城尽带黄金甲》北美票房突破500万美元大关,其余几部华语大片票房都在100万美元以下。曾在好莱坞取得显著成绩的吴宇森2009年专门为北美市场剪辑148分钟版《赤壁》,但影片2009年在美国上映19周后,票房仅为62万美元,而吴宇森进入好莱坞的处女作票房都在3200万美元以上。

  对此现象,记者采访了全面负责中国境内各机构参加戛纳电影节电影市场活动的香榭荔舍国际公司负责人李明曌,她坦言目前中国影片与大部分美国电影公司都会选择买断发行权的方式,“这种方式简单明了,不会担心后期市场利益分配上出现分歧。但影片被买断发行权后,国内制片方对于影片在海外发行状况就没有了话语权,被雪藏或者宣传力度不够大的现象也确实存在。”这种现象虽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得以改善,但她估计需要五年的过程。她同时指出要把握话语权的前提是必须提高影片的质量:“影片自身要有国际化的竞争力,让国际片商看到影片在海外市场的票房前景,这样国内制片方才能把握话语权,提出谈保底分账条件。”

(责任编辑:王晓东)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娱乐资料库 影讯    电视节目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娱乐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