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娱乐 > 戏剧 drama > 深度评论

中国文化报:文艺评论是“生存还是毁灭”?

来源:搜狐娱乐 作者:张婷
2011年04月18日18:22

  “当前,我国的文艺评论现状不尽如人意,呈现出一种功利化、商品化的倾向,严重影响到文艺创作和大众审美……”在刚刚结束的“两会”上,众多文艺界代表委员再次对文艺评论的现状表达了忧虑之情。近些年来,关于文艺评论“生存还是毁灭”的问题屡屡被提起,此种带有忧虑的关注说明了当今的文艺评论界面临着巨大的问题与危机。

  说来也怪,稍作回顾,新中国成立后,在物质基础还很薄弱的状况下,艺术作品寥寥无几,“明星”更是屈指可数,在相对贫瘠的文艺土壤上,文艺评论却异彩纷呈、内力深蕴,甚至可以左右文艺界的“风雨”,真正实现去粗取精、激浊扬清的功效。反观今日,有大发展大繁荣的文艺氛围、大扩张大覆盖的媒体宣传,而用于指导实践的文艺评论工作却日渐式微,或沦为明星效应的门下食客,或与文艺作品本身楚河汉界泾渭分明,对艺术工作的发展推力甚弱。此现状的产生,一方面来自于当下眼球经济、速食主义等大社会环境的影响,另一方面则是评论界自身的原因。

  首先,作为文艺评论界的主力大军,一些专家学者不知何时对艺术有了惰性。面对一部文艺作品,他在动笔之前就存在很多问题,比如没有时间欣赏。专家学者在繁杂的现代社会生活状态下能否抽出几个小时,欣赏一部所谓“可看可不看”的艺术作品,目前似乎并不是一个容易解决的问题。同样,即使有时间欣赏,他在表达观点的时候可能更愿意选择在某次会议上,用容易组织的口头语言侃侃而谈花去数个小时,而并非孤寂地伏案工作。因为,增加一次曝光率已经成为比发表一篇评论更有实际利益的事件,不论是从知名度和酬劳上,上一次节目或开一次会都是更好的选择。诚然,如果说到处都看不到专家学者的评论也不正确,因为写文章(在线看影视作品)(在线看影视作品)也是他们作为专家的必要工作之一,只是说比较过去而言,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要差了很多。

  其次是某些评论家的自负或不负责任。自负与不负责任在此或可解释为同义,或可互为因果。自负是排斥了不同意见的盲目自,在拥有一定影响力或话语权的时候,这种行为对受众只能说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如某位在国内比较知名的学者,研究领域甚广,点评科目甚多,凡是跟艺术有关的行当都能说出一二,当然是以骂为主,不然恐怕也不会受到大量关注。仅从他对电影的评论来说,几乎是上映一部大片就要对电影的质量大加挞伐一番,凭借其深厚的理论功底和学者素质,骂得似乎有根有据,然而这位老师跟友人透露:“因为知道影片太烂,所以我都没有去看这部影片,就算看了,也从没看完。因为看了开头,就知道这片子如何了。”作为一位知名学者,是否可以这样无的放矢地隔山打牛,的确值得商榷。做学问的人,在没有实践、没有根据的情况下,应该比其他人更加不敢发言,这位老师如此作为,与网络上各类“愤青”何异?不过说起来,某些“愤青”还是看过电影才愤怒的,愤怒的专家,怎能仅凭想象就给不喜欢的艺术作品判了死刑?这种总是在云端俯瞰当代艺术的现状,这种在迷信经验主义下的“不落地”的评论,是一种责任感的缺失。

  最后,没有可信服的论点。明星效应带来的现实利益对本该埋头于科研的学者们冲击不小,如《百家讲坛》一般的专家造星运动使学者们过于注重标新立异,理论研究的方向也偏向惊、险、奇,文艺评论则在媒体压力下靠拢热点,没有形成一个对整个领域有推动作用的气氛。另外,当下的文艺评论文章大多以繁复的介绍或空洞的赞美为主,少有启发人们审视艺术作品的真知灼见性的语言。这并不是说现在艺术批评家们学术水平降低了,可能他们自己都不喜欢这些“金玉”般的辞藻,之所以有了这个结果是来自于与被评论方的“和气”,来自于“受人之托,盛情难却”,甚至来自于考虑到评论后所导致的作品市场。确实,中肯或犀利的评论是会给作品带来影响,有的评论者在这种情况面前也只能“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了。结果就使得专家们的评论融进网络评论的汪洋大海而变成一滴水,因“缺少”中肯与犀利便不能为受众所重视,不能真正地给文艺作品带来进步与可持续发展的指导,不能从真正意义上称之为文艺评论

(责任编辑:崔延)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娱乐资料库 影讯    电视节目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娱乐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