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变形记》剧照 (资料图) |
一日做梦,与热爱话剧的大学生朋友神聊,他向我倾诉对孟京辉的崇拜,他说孟是奋斗的精神教父。我说我大学时也这么想,后来,我跟他说,你长大就知道,孟其实已经无需赞美,他需要的是批评和建议,你如果给他写封信,跟他探讨下将戏做得更好的想法,即使你是个无名小辈,也是他更需要的吧。朋友点头称是。
到了《蝴蝶变形记》,孟京辉再出手,满场的观众和散场时喋喋不休的讨论,已然再度证明了他的品牌号召力。但一句批评抵得上万句赞美,更多的人对孟京辉戏剧撒点泼,是对孟氏戏剧长青的最好做法。
那些喝多了谈理想,并发誓要像孟京辉一样理想主义的人,或许你理解错了孟京辉,他比谁都懂得观众想要什么。时下最需要的想法要是在话剧市场上有所反哺,那么等着看孟京辉的新戏就好了,肯定有。
所谓艺术家的气质,在《蝴蝶变形记》里到处都是。此剧改编自瑞士作家迪伦马特的《老妇还乡》(The Visit),讲的都是当年带着耻辱离开的老妇克莱安带着巨额财富回到故乡,她要用金钱把过去的一切买回来,条件是杀掉那个让她人生难堪的初恋情人。孟京辉为了强化金钱的赤裸裸,将老妇克莱安改名为克拉拉,风格上延续了迪伦马特荒诞不经却另有深意的特色。泥土和后现代风格的舞台充满艺术感且有特点,演员散发着狂躁的野味,音乐极为相得益彰,现场感是没得说。
当然,这也是孟氏戏剧精神的沿袭。可剧中那些让人感觉来劲给力的台词是迪伦马特贡献,属于孟京辉自由发挥的其实很少。到此,该剧再次成为了一次孟氏标签的集中演绎,那些孟氏戏剧的惯有程式在一次次咆哮体的过度喷发中再现:潮人打扮、爆粗耍酷、大杂烩的国外经典歌曲等等,“重口味”也不过是个小打小闹的噱头。
而各种在之前孟氏戏剧或者其他电影中看到的相似桥段,该剧中也不鲜见,一种流水线作业的印象扑面砸来。可在抓住眼球就是王道的娱乐时代,有些皮毛很皮毛却成了经典,有些经典很经典却不过皮毛,太阳底下也有新鲜事,或许孟京辉最想传达的,就是展示孟氏戏剧文化和标签。其他,无所谓。
如今的人们热爱对事物自我阐发,那些关于自私关于人性关于复仇和赎罪的论调,说到底都是一种自我意识下的意淫,跟孟京辉无关。跟他有关的,是演员表演上不是咆哮和敢露就好,万事物极必反,静水流深也有大能量;风格上,则是如何真正自我突破,来点不一样的,别光说是玩泥土,却只是放了一堆土在地上,该配合更好的野性没起到足够好的作用;而形式上,不是所有戏剧都需要摇滚乐,如何将摇滚乐的态度融合进剧情融入到孟氏精神里面,那是个不大不小的难题。作为一个有商业头脑的愤青,应该在这样的音乐声中一边将评论置之不理,一边挽起袖子干起更来劲的活儿:“如果你恨那你就恨出个追求,如果你爱我我会一丝不挂啊。”
阿顺(北京 剧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