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娱乐 > 电视 > 《借枪》 > 新闻动态

《借枪》:执著于《潜伏》 你便丧失了乐趣

来源:南都娱乐周刊
2011年03月18日18:38

  我们很少做电视剧,不是因为内地电视剧质量有多差,而是因为其想象力缺失得几乎为零。我们期待任何有想象力的作品,直到《借枪》的横空出世。作为《潜伏》(高清在线观看)班底的续作,没有因循守旧,这是值得赞赏的,更要引为榜样,不管其受到的评价如何。

  采写_本刊记者 刘倩

  非传统的谍战,一次冒险的尝试

  “我一直很勇敢,用不了杀个人来证明。”从熊阔海嘴里说出的这句话,出现在《借枪》的第7集中。他的上线递给他一把枪让他亲手解决叛徒,熊阔海退缩了,显然他不认同“杀人可以让人变得更勇敢”的说法,并坚持“我们是情报组的,任务仅仅是搞情报”。

  这也正是《借枪》是否是谍战剧备受争议之处。《借枪》讲述了抗战时期,天津中共特科行动组组长除掉日本宪兵司令加藤的行动失败,中共地下党员熊阔海(张嘉译(在线看影视作品)饰)在进退维谷的情境之下刺杀顽敌的故事。熊阔海作为中共情报处的一名情报员,并没有在以往传统谍战剧中,在他身上看到那种伟岸、高大全的英雄形象。故事的前几集更多是围绕着他如何去骗钱、借钱、耍贫来展开。他的生活穷困潦倒,有很多窘相,也出了很多洋相。但是,这样的一个人,恰恰是编剧和导演对传统谍战剧的一种颠覆。

  偏离传统谍战剧的要素还在于:人物的生存困境在《借枪》中无处不在。每个人物都有任务,生存危机,感情困境。其实这也是现代人所存在的状态。正如中年人、年轻白领事业上的各种危机,包括熊阔海的女儿要上学,他会为了一块钱的学费而绞尽脑汁,也会因为急需钱搞情报,要卖房契获得一千块法币。《借枪》很大程度上把现代人焦虑的问题都囊括了。

  导演让观众“忘了谍战”的情结还在于:剧中,不光是熊阔海,杨小菊、裴艳玲这些参加革命的人物都有性格上的缺陷和弱点,但对革命的觉悟却有着作为一个中国人最高的素养,这也是普通社会生活剧中的一种感情。杨乃文谈论革命感情:“在那个时代里这些人的感情,太真挚了。那时候出来的东西我相信都是真的。想假很难,非常可贵。不光是爱情,同志之间的感情,都是油然而生的,是现在的社会里缺失的。”罗海琼(在线看影视作品)也表示:“革命性的人物允许小毛病存在,我觉得这是更加真实、更生活、鲜活的人,让我演起来很有激情。”

  所以导演才会说:“这是谍战剧和生活剧的交叉,是一种新的冒险和尝试。”

  不得不说剧中的爱情线。熊阔海、周书真夫妇的爱情确实完全地谍战化。周书真在敌人的威逼利诱前以死鼓励熊阔海继续战斗下去。熊阔海和裴艳玲的感情线,也鼓舞了裴艳玲走上了革命的道路。而裴艳玲和杨小菊的微妙感情,虽在最开始有些小人小利般的处理,却也表达了青春热血下对革命的向往态度。

  精英的解构和荒诞戏剧冲突的建构

  纵观《借枪》的结构,前半部分因为编剧和导演花了大量的戏份来建立人物前史,才能说服观众接受后半部分有些荒诞的戏剧冲突。特别是大结局中熊阔海和加藤的对决,就好比打擂台,周围闹哄哄地围观了看热闹的人群,现场还有群众拿着话筒报道,电台广播也在实时直播。如同把人物置身的环境,从革命战场一下置换到了草根江湖之中。

  这种荒诞,按理来说是不该发生在精英人物身上,决斗式的明杀,也充满了喜剧和闹剧的元素。像是一场游戏,一场中华民族和大和民族的游戏。这样前所未有的电视剧模式出现在荧幕中,是一种挑战。

  有意思的是,虽然导演姜伟(在线看影视作品)一再强调希望观众不要把《借枪》当成谍战剧来看,不知道是不是出于对观众心理承受力的低估,或是自身对《借枪》这种戏剧处理心里仍有个化不开的坎儿。但编剧林黎胜却和记者强调,《借枪》本身就是按照谍战剧的路数来做的,林黎胜举了个生动的例子:“就像007,他没钱,他要去弄钱,他有困境,他需要去生存,难道说因为他要去弄钱007系列就不是谍战剧了么?”。

  “砍头行动”作为《借枪》的核心,在全剧进行到三分之一处正式明确。这个行动的特点在于,组织上模糊,个人窘境凸显。全剧也呈现从喜剧——正剧——荒诞剧的转变。究竟该剧的沸点在哪,相比较于挺那句“他们的死,振奋了我们的斗志”,熊阔海的斗志却没有这么大公无私。是周书真的死彻底激燃了熊阔海,还是熊阔海一直在走着的道路,决定了他必须去破釜沉舟。这正是“砍头行动”荒诞性的存在理由,很大程度上也成了熊阔海的独角戏。

  当报纸里登出,电台里报出熊阔海向加藤公然挑战的消息时,这种精英人物的解构和荒诞戏剧冲突的建构,开始联袂登场。好戏正式拉开帷幕,各个人物身上的市井气息也开始纷纷凸显。当然,大结局中荒诞的“砍头行动”结束后,在剩下十五分钟左右荧幕上的时间里,真正的砍头行动才刚开始,又很快进入了高潮。导演并没有忘了《借枪》的主旨,熊阔海用来击毙加藤的那把枪,正是于挺在进行第一次刺杀加藤的行动时问熊阔海借的枪。

  这把枪经过了刺刀的手、熊阔海的手、罗成的手、潘德森的手,最后又回到了熊阔海的手上。随着熊阔海的那声“这本来就是我的枪”,那种深层次的幽默和诙谐的革命精神,在这句台词中完全爆发。

  关于《借枪》的五个关键词

  文_文白

  反英雄

  自谍战剧诞生以来,英雄形象总是正面而光荣,可以例比武侠小说,人人心中都有个不食人间烟火的大侠角色。《借枪》之奇特在于,它将柴米油盐酱醋茶搬上了台面,将无赖贫嘴与“贪财”的角色搬上了台面,之于武侠,前半句你想到了什么,后半句又想到了什么?没错,一个是古龙的《欢乐英雄》,一个是金庸的《鹿鼎记》,他们俩把武侠小说发扬光大,又用这两本书亲手终结了它们,至于《借枪》,不禁会想导演把《潜伏》发扬光大的事儿……

  男人的意淫

  现在的男人都很“欠”,幻想着自己的英雄路时总乐意把自己弄得不那么完美,不那么顺畅,比如窘迫的生活,为理想干些偷鸡摸狗的买卖(源于自己的生活环境),比如身边要有个识大体的女人和更识大体的红颜知己(无女人不英雄),比如自己要是被逼上梁山被迫成为英雄的(鉴于各类好莱坞电影),这说白了就是《借枪》的所有内容,让人想到那句古老的句子: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年轻时自慰的语句,何曾相似。

  广场式狂欢

  《让子弹飞》的结局颇为遭诟病,就是张麻子扬言三天斩杀黄四郎,引发一场广场式的狂欢,电影时间有限,交代得很是轻易,电视剧可以弥补。《借枪》的结尾把暗杀演变为决斗,俨然是《让子弹飞》的翻版,暗杀者变为公众人物,崇拜者的骚扰仿佛存于当下,“我们全班女生都爱你”,对于一个即将赴死的地下工作者,接到这样的电话该如何作想?

  导演的狂傲

  我们常说中国电视剧导演缺乏创造力,缺乏想象力,姜伟站了出来。说实话,能够拍出这样一部疑似闹剧的四不像电视剧,若非有《潜伏》的信心,是决然不可能有胆量的,姜伟是狂傲的,敢于藐视一切既成规律,一如他的为人。  

       注定的争议

  这部戏漏洞太多,概念化严重,注定会受到质疑。比较《潜伏》,比较《黎明之前(高清在线观看)》,等等,不过,鄙夷者实在是比较错了方向,所谓逻辑、手段、悬疑,在整部剧来说,只是调味的作料而已。

  《借枪》筹备大揭秘

  险些夭折的电视剧

  其实《借枪》的投拍筹备,早在《潜伏》播出之前。编剧林黎胜在2008年年底的时候就已经看过了龙一著的同名小说《借枪》。

  有趣的是,当时林黎胜看完小说之后,认为该小说不具备改成电视剧的条件,因为小说中中共革命者“明杀”日军的假定性实在是太强了。或者说,当时所有看过小说《借枪》的人,或多或少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包括导演姜伟。

  “但是制片方坚持认为这部小说极具看点,买下了小说的版权,坚持要做,没有办法。”林黎胜打趣地说道。这里说的制片方,是《潜伏》的制作公司东阳青雨影视文化。姜伟和林黎胜同是电影学院的教授,两人私下也是好朋友,重点是都和这个公司有合作关系。于是,《借枪》的编导团队诞生了。

  “写剧本并不难,但在讨论怎么改时很苦恼,首要任务是从建立,或者是扩大人物前史开始,把前面故事的逻辑性做强,如何让观众相信熊阔海参与刺杀加藤的行动,是被迫的,必须的”。这是《借枪》团队在筹备之初遇到的最大困难。直到演员已经全部确定,临近开机的时候,剧本还没有完全弄完。演员在考虑是否接戏时也只是看到了前几集的剧本。但姜伟和林黎胜的专业素养和丰富经验,让所有演员都对此剧很有信心。

  编剧林黎胜是福建人,《借枪》是活脱脱一部天津味的戏,当被问到如何进入剧中环境时,林黎胜轻松地打趣道:“编剧干的就是这个,我还不搞特工呢,那我也得写啊。我以前也写过一个天津的电视剧,就这样七凑八凑地写出来了。而且演员也弥补了很多。乃文就是天津人。”

  前期筹备花费一年,做剧本花费一年,拍摄到播出又花费一年,三年的筹备时间,对《借枪》团队来说,能坚持把这个事做成,都是一个很自豪的事,收视率对他们来说,反倒变成了其次。

(责任编辑:布鲁)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娱乐资料库 影讯    电视节目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娱乐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