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娱乐 > 电视 > 幸福来敲门 > 新闻报道

新华日报:《幸福来敲门》热播背后的审美局限

来源:东方网
2011年03月10日10:22
  由蒋雯丽、孙淳主演的《幸福来敲门》昨晚在央视一套大结局,该剧以上世纪80年代为背景,讲述一对半路夫妻相遇、相爱和相守的故事,将各个年龄段的观众“一网打尽”,占据了全国收视冠军宝座,被誉为新版《渴望》。但较《渴望》而言,该剧减少了一味的悲情,情节发展更加一波三折,演员表演也更加到位。不过,透过这些表层叙事,我们还应该注意该剧内在的文化审美,即对所谓女性传统美德的阐释和理解,20年来并没有什么进步,创下如此高的收视率,更说明广大观众对这种价值观的认同一以贯之。

  《幸福来敲门》中的主人公江路与《渴望》中的主人公刘慧芳相比,虽然时尚、幽默一些,处理问题更加乐观、智慧一些,但同样的隐忍、压抑、委曲求全乃至到了自虐的程度,无论对方有什么错,“肯定都是自己的错”于是,电视剧在无形之中延续了对所谓女性“传统美德”的文化审美,以男性视角来构建一种扭曲的价值观。不仅如此,电视剧还试图说明,只有这样,女性才能赢得真正的幸福:“你看,幸福来敲门了!”在潜移默化中,电视剧主创人员、观众乃至传媒,都在合力推动着这样的关于幸福的建构过程。

  然而,这样果真能得到幸福吗?不错,女性需要善良、宽容、温柔、善解人意,这些也是女性传统美德的题中应有之义。但女性同时还应该具有现代意识,包括平等、自我、个性等种种含义,缺少了这些,就会对女性进行单向的“道德绑架”。这正如硬币的两面,缺少了任何一面,都会走向极端,导致扭曲。

  20年前,《渴望》赢得万人空巷,刘慧芳让那么多人感动不已,如果说,这在那个年代是可以理解的,那么,在多元文化的今天,《幸福来敲门》仍然延续这种审美观,就令人失望了。当然,《幸福来敲门》的背景是上世纪80年代,也许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那个环境下的某种“事实”,但作为当下电视剧的主创人员,仍应该有自己的观照与反思。

  另外,20年前的电视剧《渴望》,涉及了广阔的社会背景,尤其是60年代末到90年代末的社会变迁,价值观的裂变,和人物命运的变迁。而《幸福来敲门》,则有意无意地忽略乃至“遮蔽”了社会的复杂性,所有的悲欢都最大程度地“局限”在一个家庭之中,满足于“杯水悲欢”,这样诠释幸福,太过局限,从这个角度来说,与《渴望》相比,《幸福来敲门》反而是退步了。

  
(责任编辑:张亚男)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娱乐资料库 影讯    电视节目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娱乐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