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娱乐 > 电影 Movie > 赵氏孤儿 陈凯歌电影赵氏孤儿 > 《赵氏孤儿》_新闻

《赵氏孤儿》:悲剧在电影之外

来源:搜狐娱乐
2010年12月15日08:32

  《赵氏孤儿》不是烂片,它甚至有相当经典的段落(宫廷政变一场),如果这是一部青年导演的电影,我们甚至应该为它喝采,可惜的是,它的导演叫陈凯歌。

  《赵氏孤儿》不是《和你在一起》,《和你在一起》的失误是可以原谅的(虽然影片的大部分还算出色),因为它是一部应景的电影,它的精神主题不是陈凯歌热爱的内容,但《赵氏孤儿》不一样,《赵氏孤儿》氏的春秋大义,本来是陈凯歌口中无数次推崇过的东西,但在今天,这个曾经在陈凯歌口中高于生命的东西,也都成为了电影票房盛宴上的一堆残羹冷炙。

  《赵氏孤儿》的精神体系,在中国古代是存在的,因为在生命朝不保夕的先秦时代,中国人对义的重视大于生,也大于情,取义可以舍生,也可以舍情。所以孤儿虽然认屠岸贾为义父,但一旦得知真相,仍可为家族手刃仇人。让现代观众认同这一点并非不可能,将观众带入当时的真实处境即可。

  但是陈凯歌和他的团队看到了,这种故事有违现代人的精神,现代人的人性,于是,《孤儿》开始纠结,既想维持悲剧原旨,又想观众皆大喜欢,左冲右突,不得其门,于是,最“聪明”的办法产生了,在电影的结尾,三个主人公代替了编导的三个精神分身,开始了一场拙劣的大专辩论赛——创作者想把自己的纠结转移到故事的人物上面。

  电影始终想让这个《哈姆雷特》式的古代悲剧,改编成一个又不违背现代精神的故事,但它越是折腾,恰恰就越违现代人的精神。比如张丰毅演的公孙杵臼,牺牲自己全朋友之义,是中国古代华族牺牲生命追求的大义,但不要忘了,他为了这个大义同时牺牲掉的,还有一个在他这贵族眼中如同草芥的一介布衣的孩子,对他来说,老百姓只配当道具,大义这东西是不配拥有的。然而,就在这时,荒谬的事情却发生了,这个连对方吐痰都不会吐到自己头上的老百姓,居然被这个随便牺牲他孩子的人的“大义”所感动,甘愿把自己的孩子交给了豺狼。

  这又是什么现代精神呢?难道不知道现代精神最重要的就是生命的平等吗?

  在《刺秦》与《无极》票房失利的阴影下,陈凯歌左支右绌,既想维持自己精英的地位,又想讨尽可能多的观众的喜欢。于是我们看到,《刺秦》中符合历史的真实车战,在《赵氏孤儿》中变成了如同穿越小说般的脚踩马蹬的骑兵冲杀,《刺秦》中十步一人的杀人剑术,变成了三流武打片式的飞檐走壁。如果是不懂,可以原谅,明明知道不对,但仍然要以此来讨好观众,来营造一个自以为绚烂的压轴戏,则着实让人无语汗颜。

  即使是《无极》,这部电影中仍然有着陈凯歌强烈的自信,那个“三千年前之未来亚洲”的隐喻,那个放到大片中的自我到自恋的个人表达,你可以反感,但它至少是真诚的,自信的,为自己而创作的。它缺失的,仅仅是技术上的表达能力。

  好的电影,是坚定的用电影讲出自己的精神诉求,而烂片,是直到电影拍完,自己还没有想通。

  迷途了的孤儿在风中哭泣。《孤儿》这部电影,扫掉了陈凯歌最后的一点贵族气。

  我们读历史,常说李鸿章是悲剧,汪精卫是悲剧,XXX也是悲剧,我们今天这个时代,可能没有这样的历史的悲剧,但我们可以说,陈凯歌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悲剧。这个悲剧就是,我们看着一个曾经拥有崇高理想与人格力量的艺术家,最后敌不过环境和自己内心的浮动,最后沦为一个被庸俗的时代所征服的庸俗的匠人。

  陈凯歌没有能演绎出这一经典悲剧,却把自己变成了这个时代的悲剧。

  我们看到一个曾经写出《少年凯歌》的人,看到一个曾在《刺秦》中坚定的歌颂一个失败者,嘲笑一个胜利者的人,欣然对媒体说,“人,就是得有出息”。

  当然这个有出息,不再是时间长河的最后肯定,而已经是当下的金钱与掌声;不是自己内心的坚持,而是身外世界的喧嚣。

  距中国电影那次具有时代意义的开学,已经过去了近三十年,今天,中国电影第五代的三个旗手,田壮壮早已不合时宜,但仍坚持着自己最初的理想,一次次碰得头破血流;张艺谋早已忘记了当年为自己改名的初衷,与三枪二人转们搞在一起,真正开始了他曾经鄙弃的“为稻粱谋”。

  但是其实他们两个都很好,因为“理想主义者和现实主义者都觉得对方很可怜,但他们其实都是最幸福的”。

  最糟糕的是,既不愿舍弃自己的光环和高高在上的优越感,又想把人人都看得见的利益也一并抓在手中。

  这世上真的有这样的好事儿吗?

  悲剧,其实在电影之外。(文/小飞)

    上搜狐微博 与明星对话

(责任编辑:雷公)

转发到微博

已转发0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娱乐资料库 影讯    电视节目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娱乐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