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秋夜,一场最美的秋吟将在深圳大剧院响起。作为第十四届深圳大剧院艺术节的开幕大戏,9月28日2000,著名艺术家大型配乐诗歌朗诵会将在这里举行。从唐宋诗篇的菁华美奂,到赞颂改革开放的“深圳之声”,焦晃、张家声、童自荣、方明、姚锡娟、肖雄、田华、严晓频等12位名家将用充满磁性的声音朗诵古今名篇。
深圳大剧院总经理郑文霞介绍,这将是一场“最美的朗诵会”,在《富春山居图》等美轮美奂的诗意背景下,在深圳交响乐团的精彩伴奏中,诗文与舞美、音乐将交相辉映,带观众走进静、雅、和、美的视听殿堂。
记者日前电话采访了即将来深的艺术家们。为了这场浪漫的“秋夜之约”,多位艺术家都悉心准备,许多篇目都是他们第一次在深圳表演的,务求给深圳观众带来新鲜与惊喜。
■方明:
首次朗诵深圳原创作品《移民》
方明是深圳人的老朋友,也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著名播音员。此次他将首次朗诵艺蘅的《移民》。在电话里谈起这部深圳人写深圳的作品,方明十分谦逊:“现在我还在理解诗中的含义,揣摩该用怎样的感情拿捏,深圳是一个移民的城市,全国各地的人来到这里漂泊,但漂泊为的是过上安定的生活,这座城市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这无不是移民的功劳。”
对于深圳,方明并不陌生,早在上世纪80年代特区刚刚成立时,他就曾来到深圳,或是录音、或是演出,每次来到深圳方老总会生出许多感慨。“最初来深圳时这里就是一个大工地,到处都在建设,热火朝天的,后来2003年参加过唐宋诗词的朗诵会,2008年5·12大地震,我5月17日就赶来深圳参加赈灾义演,每次来深圳都有许多感触,许多人在这里生根发芽,成为这座城市的基石,在这个过程中,人们经历了从一个外乡人到深圳人的身份、情感的转变,这种对自己的认知的过程是很有意思的,也是值得大书特书的。”
69岁的方明至今仍坚守工作岗位,谈起深圳的文化建设时他说:“我多次来深圳参加过读书月的活动,这里的人们对知识的渴望让人感动。”
■焦晃:
“老戏骨”首次带来《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这首诗仙李白纵情豪放的诗作《将进酒》,将由著名艺术家焦晃为深圳观众献上。在上海家中接受记者电话采访的时候,焦晃说,这是他第一次为深圳人吟诵此诗。
“朗诵《将进酒》时的思想感情是不大容易处理的,每次我都要重新想办法投入进去。因为朗诵时需要演员和观众消除距离、进行心灵互动的,而中国古诗在形式上就与当代观众有距离,文字非常精炼,要让观众的情绪与你同步进入是有难度的。”焦晃告诉记者,他的理解中,《将进酒》中李白的情绪并不如诗词表面那样洒脱,“李白这首诗不见得就是为了劝酒而作,可能聊天的时候、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他都会吟诵。‘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说了半天还是‘愁绪’,所以我的处理一向不是‘豪迈’。”焦晃说,原本主办方还安排他朗诵一首深圳诗篇,但由于手头正忙没时间准备了,感觉非常遗憾。
时至今日,年过七旬的焦晃仍然一直活跃在话剧舞台。他成立了“焦晃艺术工作室”,把许多退休老演员们聚集起来排戏,年初还排演了《钦差大臣》。焦晃一直强调话剧艺术的作用:“它与演员和观众是直接交流的,这种力量非常重要。一个城市如果没有了它的剧场艺术,这个城市将是非常寂寞的。”
焦晃是深圳人的老朋友了,他说这次他将第四次与深圳观众用声音来交流。“听说特区今年是‘三十而立’的好时机,我对这个城市的感觉非常美好。”
■严晓频:
首吟《母亲》歌颂母爱
实力派演员严晓频此次登台大剧院的诗文朗诵会,也将为深圳观众奉献“第一次”:第一次在深圳朗诵肖复兴的《母亲》。“这是我第二次在深圳朗诵,上次是舒婷的《致大海》。《母亲》特别感人,有7分钟左右,很精练,字里行间弥漫着对母爱的歌颂。作品有着非常强大的力量,每次念我的感受都不同。”
严晓频说,由于自己也是一个当了妈妈的人,第一次读到《母亲》就被深深震撼。“虽然写的是对继母的情感,但母爱是一种共性的伟大情感,不会让你有距离。”
严晓频毕业于北影表演系,但她对朗诵的喜爱由来已久。“我特别喜欢一个人站在台上的感觉,尤其是通过自己的嗓音把一种感情传递出去给观众的时候,这种美妙不是语言能说清楚的,我很享受这种感觉,既微妙又新鲜。”
由严晓频主演的电视剧《大路朝天》如今正在央视热播,而她如今正在投入一部聚焦乡村医疗改革的电视剧《生死真爱》中,在剧中扮演一个乡村医生。
严晓频说自己对深圳非常有感情。“1987年我拍电影《太阳雨》的时候在这里住了3个多月,当时深南大道西的两旁几乎就没有高楼大厦,根本没办法想象会短短几十年发展成现在这个样子。焦晃、张家声、姚锡娟老师都经常说,深圳的文化氛围特别浓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