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娱乐 > 电视 > 《非同凡响》 > 新闻动态

专访《非同凡响》总策划杜昉:选秀无定式

来源:《综艺报》
2010年09月09日11:16
《非同凡响》三位评委
《非同凡响》三位评委

  文 / 刘亚娟

  顶着“浙江卫视高端选秀,谁来领唱华语乐坛”的宣传口号,《非同凡响》在这个夏天走入了人们的视野。摒弃草根概念,由演艺机构、唱片公司推荐具备一定实力的选手——《非同凡响》以准明星或者二三线明星“再加工”的方式,走出了一条新路。

  《综艺》:从节目形式到内容,《非同凡响》与一般意义上的选秀有很大不同。节目策划因何而来?

  杜日方:选秀无定式,并非只有做了海选和地面活动的节目才叫选秀。通过推荐也是一种选拔,关键还在于如何在舞台上“秀”出自己的实力。观众理解的选秀,以及所谓选秀的七年之痒,是从2003年《超级女声》的出现算起的,距今已有7年了。选秀一直是广大观众喜爱的一种节目形式。青歌赛也是选秀;90年代末,很多地方电视台都办过类似《银河之星大擂台》等节目,那也是种选秀。而今天广为大家熟知的张学友(在线看影视作品)张曼玉(在线看影视作品)也是从歌唱比赛中出来的。所以我个人认为,选秀节目不会过时。不可否认这几年类似《超级男声》这样的选秀遇到了一些瓶颈,因此浙江卫视才想做新形态的选秀,拓宽选秀节目的受众市场。

  《综艺》:浙江卫视是如何拓宽受众市场的?

  杜日方:与其他选秀节目定位在25岁以下人群不同,从目前的分析数据看,《非同凡响》的观众主要集中在25-34岁,相对成熟和高端。具体到如何拓宽受众市场,首先是同其他选秀节目区别开,不做草根选秀,只做高端选秀;其次,15位选手中,音乐风格与个人风格是经过精心挑选的,有创作型歌手,有偶像型歌手,通过这种多样化策略,展现给观众更多的可能性;最后,选手的强大实力才是拓宽受众市场的最主要因素,我个人认为这次比赛的选手实力都比较强。

  《综艺》:你怎么看待节目收视与关注度不如同期选秀节目的现实?

  杜日方:首先,不讳言这种结果的存在,我们和“快男”等有七年的差距,能部分抗衡已经不错。但目前的华语乐坛,是需要理想主义的。因为周杰伦已经出道10年了,SHE也10年了,在这十年里,再也没有出现罗大佑,李宗盛崔健这样的歌手。我认为就是因为大家都在只关注草根选秀的人气,忽略了真正的实力。唱片公司甚至只是在选秀后面拎着签约箱等着选出的人气王与之签约,连推广环节都省略了。新人出来的时候,大家或许还看不到他的未来,比如周杰伦刚出道时很多人并不看好。我认为真正好的选手都不是被老百姓选出来的,而且《非同凡响》不会只做一年,也许要做三年或者五年。而且我认为这一届也未必找不到华语乐坛未来的领军人物。

  《综艺》:针对《非同凡响》的选手,“回炉”“再宣传”的声音一直存在,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杜日方:严格来讲,选手中只有张含韵有“回炉”的意思,她成名时只有14岁,六年之后她依旧有人气。她的公司和《非同凡响》都看到了21岁的她需要转型的问题,但对她来说,此次转型要比当年选秀难的多。其他歌手都不存在这个问题。可能袁野也是大家所关注的,他之前参加过《我型我秀》,但一直籍籍无名,在浙江卫视的舞台上,他的状态比以前好了很多。非同凡响给他的不是“回炉”而是前进的道路。至于给公司歌手做宣传的说法,我个人并不认同,因为选手中被宣传过的只有张含韵。《非同凡响》跟其他公司合作是为了整合资源,利用公司的推广,宣传体系来运作。通过三位金牌制作人的打造,借由电视台的渠道,进行合理的资源分配,这样不是宣传而是为了更好的对选手负责。《非同凡响》宁可和十家公司合作,每家公司倾力打造一两个歌手,也不愿签一百个歌手最后只推出一个。

  《综艺》:《非同凡响》的宣传语表示节目斥资5000万元制作,最后花费的数额是这么多吗?

  杜日方:从浙江卫视的角度讲,投入肯定不止5000万。至于节目制作水平,是见仁见智的问题。我们可能达不到每场都做得像千万演唱会那样精彩,但我个人认为节目的整体音乐水准是国内第一。作为第一年上线的节目,我们更多思考的是做品牌,至于营收,能基本收支平衡即可。

  《综艺》:《非同凡响》选择和“快男”同期播出,这种档期安排出于何种考虑?

  杜日方:去年浙江卫视的《超级领唱》就是和《快乐女声》在同一时段播出的;《我爱记歌词》一直是周五播出,在它之后播《非同凡响》是台里的整体编排策略;两档节目同时段播出,观众可以调换着收看,也未必是坏事;此外,现在除了节目的首播,重播率以及网络观看渠道都给了电视栏目播出的更多可能性——节目首播之后的影响力现在成为更重要的问题。

  《综艺》:《非同凡响》“不是一年的事情”,但每年都以打造“华语乐坛领军人物”为标准,口号是不是有点过高?

  杜日方:这可能是大家的误解,《非同凡响》没有说过今年要做出华语乐坛的领军人物。可能今年的获胜选手今年只是二线选手,明年才能发片,后年才能知名。《非同凡响》认为不可能三个月打造出华语乐坛明星,我们只是寻找可能成为明星的选手,给他们舞台,在这个过程中,可能性更重要。接下来和公司合力打造也是重要环节。同时《非同凡响》也相信,只要不懈的做下去,肯定会有所收获。

(责任编辑:潘达)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娱乐资料库 影讯    电视节目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娱乐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