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娱乐 > 八卦频道 > 港台八卦

香港书展闭幕 文化沙漠引来“扫货”大军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2010年07月29日07:13
香港书展引来近百万读者参观、购书
香港书展引来近百万读者参观、购书

  虽然香港被称为文化沙漠,但香港书展这样高文化含量的活动还是在“沙漠”上开出了绚丽的花朵。27日,为期7天的第21届香港书展闭幕,吸引了近92万人次进场,参观者中,近2万名访港旅客经特别通道进场。本报记者采访了本次书展后,感到香港在某种程度上被“误解”了。

  现象解读

  香港书贵为何引来“扫货”大军

  据香港贸发局副总裁周启良介绍,他们已经注意到每年书展期间从内地到香港购书游客的增加,2009年书展期间,就有1万多名参观者来自内地,对这部分游客,贸发局给予了低票价优惠,只需要10港币就可以从特殊通道进入会场,而普通香港市民则需要25港币的门票。

  在近几年书展中,大陆出版社和游客日益受到主办方和香港出版界的重视,在此期间来港的大陆游客,逐渐把书展当做一个重要旅游景点,到书展扫货,大规模购书,与到步行街购物同样令人目眩。很多人直接是拉着行李箱去购书,没有带行李箱的游客,也可以在展会上买到装书的行李箱,可见,大宗购书是香港书展的常态。

  “从内地跟团到香港的最低价格大概1000多元人民币,广州跟团过来甚至只有几十元的超低价。”周启良说。这种香港超低价是书展内地游客增加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而与普通游客“扫货”不同的是,香港的书并不像香港的化妆品那样比大陆便宜许多。一般来说,一本20万字的小说,在香港出版的定价大约为90港币,相当于人民币80多元,而同样一本小说,在内地的简体版最多销售30元。

  香港最大出版公司天地图书的总编辑彦纯钩称,因为香港的印刷、纸张、人力等的成本都要比大陆高出许多倍,因此,图书成本较内地也会高出不少。

  港版书价格昂贵,而且打折很少,让很多人买书买得手软囊空,但能买到内地没有的书籍,所以还是吸引了很多人前往。尤其是随着内地的更加开放及内地学者表达和求知诉求增强,10年来,香港出版业也因为内地购书者的增多而日益繁荣,甚至救活了一些快要生存不下去的老出版公司和小书店。

  组织完善

  书展购书最惬意 专家纷至沓来

  《大公报》社评说,书展的成功,可以说是香港创造的一个奇迹。因为香港社会,文化、阅读风气并不浓厚,但为什么每年的书展仍然吸引了数以十万计的市民进场,其中还包括大批年轻人及少年儿童?

  据港媒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有30%的香港人过去一年内未看过一本书,50%的香港人“不觉得或不完全觉得读书是一种享受”,但是每年暑期举办的香港书展已经连续举办了21年,而且成为亚洲地区最受关注的书展之一,这看似是一对矛盾,而另外的一对矛盾是香港“干戈相向”的文化价值与商业价值,在书展上,这两对矛盾却得到了调和。

  与大陆规模最大的北京图书订货会相似,在众多媒体记者看来,香港书展最明显的特征是比大陆书展有秩序,各种活动安排得有条不紊。读者进入场馆后,每个门口都有工作人员指引,甚至在游客没有张口问路之前,工作人员已经走到您跟前:“请问,您要去哪里?”

  贸发局每年在展览中心要承办多个展览,因此有丰富的布展经验。因为书展是文化活动,面对的绝大多数是个体读者,所以香港书展的闭馆时间在晚上10点钟以后,方便上班族下班后去购书,而内地书展大多在5点半之后就关张了。还有更人性化的服务是,不管想找到哪一类图书,展馆里都有查询机帮你找到想要的图书,甚至连医疗服务都有准备,“救伤站”就在展会大门内侧。

  十多年来,随着大陆游客“香港自由行”的开通,香港的“特区效应”以不争的事实展示出它对大陆文化生态的影响,大陆的学者和专家纷纷前往,包括了韩寒、章诒和、贺卫方、冯骥才等名人,这还不包括香港本土和台湾、海外的众多文学学者。

  虽然到香港有诸多不便,但还是有很多文化名人愿意到香港参加书展的活动。台湾政治活动家陈文茜认为,香港比台湾好的地方是,以很开放的姿态接受各种事物。对内地名人来讲,香港书展与内地书展不大相同的是,香港书展的文化名人由贸发局来安排活动,讲座也好,记者招待会也好,都由贸发局统一安排,秩序井然;而在内地大小书展上,名人的活动很多是由出版社或图书公司安排,相对来说,宣传力度和活动效果都要差一些。香港自由开放的社会环境,也是文化名人不远千里赴港的至关重要的原因。

  本土特色

  二楼书店隐于市购书者趋之若鹜

  除了书展,购书者扫货一定要去的是香港的书店。

  香港的书店很少,香港被称为文化沙漠的重要原因之一,便是在商场林立的繁华街道很难找到一个像样的书店,但出人意料的是,这些小书店恰恰因为小而广为人知,例如人民公社、铜锣湾书店。而距离它们并不远,并且图书种类更加丰富的天地图书门市部在网络上的知名度却赶不上前者。

  网络上有名的人民公社书店位于铜锣湾时代广场对面,其招牌是黄黑组合,在五花八门的招牌中也算显眼,只是招牌下并不是店门,而是一个不足一米宽的通道,沿着昏暗的楼梯往上走,两边墙上都是各种广告,最大的是奶粉广告,其他则是各种图书招贴,楼道狭窄、破旧。二楼楼梯口是一扇小门,这就是人民公社书店了,店不过40平方米,除了四周靠墙的书架,还有茶座,但据说这在香港的小书店中已不算小了。所经营的图书有大陆出版的简体书,更多是大陆看不到的港版书,色情读物和政治类图书为主。

  这些书店之所以都在“二楼”,也是为了降低经营成本,“二楼书店”是它们的代称。还有更多的书店搬到七楼、八楼,甚至十几楼。书展期间,这些小书店也会在书展上有展位,周启良介绍,其实香港书展的展位数每年都在增加,说明大家还是赚到了钱。

  很多到港旅游的内地游客在闹市中拼命寻找小书店的原因,是在这些小书店能淘到很多内地没有的图书,所以这些书店深受内地游客的喜爱。甚至有些人不为买书,也专门到书店一游,看看传说中二楼书店的真实面目。但业内人士透露,一些书并非读者想的那样可靠,香港历来是世界各种学说流派的聚集地和争夺地,香港商业社会“利润至上”的原则,也造就了一些猎奇逐艳,乃至捕风捉影的出版物不负责任地误导处于信息不对称劣势的内地读者,混淆了是非。

  梁文道说

  说香港是文化沙漠并不是它没有文化

  作为香港本土的文化名人,梁文道认为,说香港是文化沙漠并不是它没有文化,其实它不只有,而且很厉害,香港有两岸三地最早的实验剧场、独立影像、新媒体、行为艺术,在香港很多人做很多很有意思的事情,但是不被大众认同,他们很孤独。

  “香港是个典型的大众社会,700万人,跟一个北欧的国家差不多,说这个地方是弹丸之地,所以搞不了文化是错误的,艺术之所以在香港成不了气候,主要还是因为他们都是一类人,他们的生活习惯、趣味都相差无几,香港是个主流社会,主流的港剧港片、香港流行音乐,打进主流一定很红,打不进主流一定完蛋。文化沙漠是这样一种状态,一片沙子,但其中有宝石,拿起来看,很漂亮,但是沙形成不了土壤,不会长出树来。”他说。本组稿件由本报特派香港记者 狄蕊红 文/图

  

(责任编辑:小书儿)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娱乐资料库 影讯    电视节目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娱乐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