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娱乐 > 3D频道 > 相关新闻

解读3D电影:好莱坞的盛宴 欧洲的手忙脚乱

来源:东方网-文汇报 作者:柳青
2010年06月01日07:52

  时入春夏,3D成了电影圈的关键词。先有华纳、迪士尼等陆续公布了来年的3D电影计划;接着是人们翘首盼望着3D电影《史瑞克4》和《波斯王子:时之沙》;其后的戛纳影展,影评人在电影宫里看老派小文艺片,欧洲的制片人忙着在酒会上商量怎样不在3D电影这场游戏里出局,俄罗斯人已经琢磨着制作3D的《胡桃夹子》。《阿凡达》在全球各地攫取钞票那会儿,很多人还怔忡着,尚且没有太多人确信,3D将如何深刻地改变电影工业的格局和游戏规则,短短6个月过去,朦胧的猜想已然是被启动的命运轮盘,轰隆隆驶向未知的前方——金钱、技术或其他?

  好莱坞的盛宴与恶斗

  《阿凡达》初映时,《纽约时报》影评人已断言,它是我们时代的《爵士歌手》(1927年上映的第一部有声片),它给电影制作和观影体验带来的革新意义远大过电影本身。这句看上去大胆的推论,3个月后成了好莱坞3D大戏的报幕词:3月《爱丽丝漫游仙境》和《驯龙记》上映,4月紧跟着《诸神之战》和《波斯王子》,5月《史瑞克》归来。事实上,这些电影的拍摄、制作和《阿凡达》是同期的,所以无所谓跟风,詹姆斯·卡梅隆只是“刚好”成了先声夺人的那一个。保守估计,未来三年好莱坞会制作至少60部3D电影。其中确定明年上映的有23部,一溜儿的续集和老派动漫翻拍:《功夫熊猫2》、《汽车总动员2》、《加勒比海盗4》、《变形金刚3》、《快乐的大脚2》、《蓝精灵》和《丁丁历险记》。

  这是3D的盛宴,也是3D的恶斗。与井喷式3D影片对应的是不够瓜分的3D银幕。到去年底,全美3D银幕总计5100块,今年3月后,每月新上映两部3D电影,已然让现有的银幕捉襟见肘。在《爱丽丝漫游仙境》上映时这个矛盾浮现,当时《阿凡达》方兴未艾,两片相持,最后各让一步,《阿凡达》退守午夜场,黄金档让给《爱丽丝》。难怪迪士尼的发行总监说:“眼下排片表是一门同时挑战制作方和影院经理的艺术,因为目前已有的3D银幕是远远不够的。”无论赚的机会成本或赔的风险,这场豪奢游戏已开始,短时间内看不到暂停的可能。

  欧洲手忙脚乱追赶

  对于3D技术,多数欧洲电影人最初的态度是漠然,借用法国人的一句玩笑话:杰拉德·德帕蒂约在2D画面上已够有存在感了。

  然而清高在资本面前是一张脆弱的纸面具。《电影手册》的编辑在戛纳大谈戈达尔的时候,巴黎人在排队看《钢铁侠2》和《驯龙记》。因为迟钝,因为清高,欧洲人在这场不由他们制定规则的游戏里,已是失了先机,2009年,欧洲本土影片占全部票房的比例从前一年的28.2%跌到26.7%。9年前的《天使爱美丽》或一年前的《贫民窟的百万富翁》都验证着一条悲哀的定理:是好莱坞在决定要不要带欧洲玩,如果不想被美国人赶出局,“去欧洲化”是比较实际的选择。在这点上,法国人一点骄傲都没有。法国国家电影中心发言人是这么说的:“眼看美国成批制作3D电影,法国电影制作必须同步做出调整。”根据财政部门公布的数据,法国政府将从公共财政里拨出130万欧元资助20部3D电影拍摄项目。

  5月,英国影片《街舞3D》上映,德法合作的《生化危机3》计划在9月上映,可以想象在好莱坞3D扎台恶斗的时候,“欧洲制造”也会越来越多地出现。然而两者之间是不存在抗衡的。3D拍摄技术和后期制作比传统电影拍摄成本高出至少30%,这对于欧洲电影业的资本根底而言是个负累。欧洲电影人手忙脚乱地抓着潮流的衣角,更多的是为挽留住已经被汉堡和可乐改造了脾胃的本土观众,这是妥协,而非对峙。

  相比电影人,影院老板们满怀欣喜地接纳了3D电影,因为无法否认地,3D的视觉效果把很多人带回了影院。仅在去年,全欧洲的数字银幕翻了3倍,增加到4600多块,占全部银幕的13%。自《阿凡达》热映,MK2和Pathe这些强势院线开始在全法国进行银幕数字化升级改造。许多小影院老板抱怨他们没钱升级银幕,担心以后生意没得做,为此法国、德国和意大利政府先后宣布会从公共基金里拨款进行影院改造。至于欧洲电影的个性和趣味,这样的问题在观众和票房面前,且先搁下了。

  金钱以外的可能

  詹姆斯-卡梅隆是个技术狂人,他津津乐道的是用数字技术复刻人类表情。关于3D拍摄技术,他做过这样的概括:“好比麦当娜的演唱会上,先录下她的肢体动作和表情,然后用数字技术——也就是0和1两个字节——还原并重塑。”这是把人类的感情做成了数字领域的运动。《阿凡达》花了5亿美元,上映在即的时候有人问:“还有下一部么?”卡梅隆的制片人回答:“一定会有。除非,它赚不了钱。”《阿凡达》的全球票房19亿美元,其后的《爱丽丝漫游仙境》、《驯龙记》、《诸神之战》每一部都在票房榜上飘红。技术和利润成了一条绳上的哼哈二将,一时间,3D电影好像被定了性:借助数字技术,打破银幕的边界,把观众“吸收”到电影故事的小世界里,还原我们童年时代走进电影院时曾感受过的惊奇,也还原电影的童年时代曾带给人们的惊奇感,而被贩卖的就是这“惊奇”。

  换句话说,此刻的3D电影是技术的概念、金钱的概念,或者,人们对3D电影的要求是感官的——当人们赞美潘多拉星球带来迷幻体验或者诟病爱丽丝仙境的贫乏时,有一个问题仿佛没被意识到:为什么是3D?为什么非3D不可?卡梅隆确实创造了新鲜的视觉体验,但他更新了电影的语言么?没有。蒂姆-伯顿用3D手法给了爱丽丝的故事新鲜色彩么?没有。这甚至是一部用2D拍摄而在后期转成3D效果的电影。至今,多数3D电影题材徘徊在记忆的集结号上,多的是前作续集或动漫翻拍,这当然是制片公司的“稳妥”选择,但也可以说,是因为3D电影尚未在技术的地基上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和语言,在3D的躯壳下,魂还是2D的。而我们对3D电影的要求,仅仅是戴上眼镜看一个“熟悉的陌生人”么?至少,我是不满足的。

  很吊诡的,我对3D电影涌起的最热烈期待,是因为一个几乎没有机会拍3D电影的人——戈达尔。不久前他说了这么一句话:“2D电影的终极探索是时间,而在3D电影中,时间被消解,空间膨胀。”从电影诞生到默片巅峰用了20多年,从有声片出现到电影语言成熟相隔30多年,等待3D电影找到它在影史里的位置,又需要多少年呢?我们不妨在技术的喧哗和资本的骚动中拭目以待。

(责任编辑:news)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娱乐资料库 影讯    电视节目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娱乐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