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娱乐频道 > 电影 Movie > 第60届柏林电影节,柏林电影节 > 独家策划 > 柏林现形记

柏林现形记之二:大师稀少新丁群居

来源:搜狐娱乐 作者:耷子
2010年02月11日16:50

  柏林电影节星光黯淡,已不是一年两年的事。作为每年全球最早拉开帷幕的重磅电影节,柏林不留一丝情面的天气状况,多少阻挡了明星大导的参与热情。但诡异的是,选片委员会的口味,似乎也在和天气刻意呼应:与戛纳影展狂揽重量级大导的惯性不同,板着脸的柏林似乎更注重菜鸟上位,于是,相对冷门的竞赛片单元,让柏林的寒风更加刺骨。

  特征一:新人与老人的历史辨证

  柏林国际电影节最近数年缺少大师极作品压阵,并非一个值得大惊小怪的异象,而是一个足够拿来供人玩味的办展偏好:只要回顾柏林电影史就会发现,大师从来就不是凭空锻造的,如果说柏林影展缺大师,倒不如说柏林往往是发掘了大师,最后被其他影展所“利用”了——1957年,26岁的西德尼-鲁迈特拍出处女作《12怒汉》,就在柏林得到金熊奖;1966 年,尚未登峰造极的罗曼-波兰斯基,也以《荒野惊魂》站到了最高领奖台;至于我们最熟悉的张艺谋(《红高粱》)和李安(《喜宴》),现在都以准大师身份出现在台面上,但他们在柏林受到金熊的肯定时,却都还是初出茅庐的新手。因此,柏林自产自销“大师”的坚决力度,在三大国际A类电影节中是不容忽视的。换句话说,柏林影展肯定的新人,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来磨练。以今年柏林竞赛单元为例,重回福地的新锐导演佩妮莱-费舍尔-克里斯藤森(银熊得主)、亚斯米拉-兹巴尼克(金熊得主)等等,就正行走在继续进步的路上。

  不过,与戛纳、威尼斯影展相比,柏林影展之所以噱头不足,还有一个原因便是拍摄周期的制约——每年二月登场的柏林影展,选片启动大约从前一年的10月开始,而10月恰巧又是前一年打扫战场的时分,“旧片成堆新片无形”实为不大不小的尴尬。因此,每年能恰巧赶上柏林影展的名导佳片,自然不如5月开幕的戛纳影展。更何况,美国圣丹斯电影节又卡在柏林之前高调开张——这一吸收全球新片的独立影展,因为有好莱坞背景的支持,多少夺走了柏林的风头。由此可见,柏林鼓励新人导演也是客观条件制约的结果。

  本届柏林电影节,彻底延续了这种磕碜局面——在26部主竞赛单元影片中,真正功成名就的大导作品,依然令人触目惊心。在我们故意不去想象沃纳-赫尔佐格观看《三枪拍案惊奇》时的恐怖表情的前提下,只有罗曼-波兰斯基的《影子写手》算是真正的大牌竞赛片,而山田洋次的《弟弟》和马丁-西科塞斯的《禁闭岛》,则被组织委员会排除在了角逐金熊的部队之外。《影子写手》根据理查德-哈里斯的同名小说改编,讲述了一个代笔作家为英国前首相亚当-朗撰写回忆录的故事。皮尔斯-布鲁斯南在影片中扮演亚当-朗,伊万-迈克格雷格扮演这个代笔作家。整部电影的故事全部发生在冬天的一个海滨小屋,作家在前首相的口述中得知了许多鲜为人知的丑闻。该片有且只有的噱头是波兰斯基——可以想象的实情是,柏林官方本打算邀请这个因70年代大案而引发争议的人物,来为柏林制造话题。可惜算盘打错:去年再遭逮捕的波兰斯基,已在电话中明确表示——他将失约柏林。于是,今年的柏林电影节竞赛单元,可能比我们想象的画面还要可怕。

  铁证:近五届影展寥寥无几的名导参赛片

  第55届柏林电影节

  主竞赛单元大牌导演作品比例:19.5% 中奖率:25%

  《时光流转》Les temps qui changent 安德烈•泰西内

  《水中生活》The Life Aquatic With Steve Zissou 韦斯•安德森

  《天边一朵云》The Wayward Cloud 蔡明亮

  《隐剑鬼爪》The Hidden Blade 山田洋次

  第56届柏林电影节

  主竞赛单元大牌导演作品比例:11.5% 中奖率:0%

  《牧场之家好做伴》A Prairie Home Companion 罗伯特•奥特曼

  《判我有罪》Find Me Guilty 西德尼•鲁迈特

  《权力喜剧》Comedy Of Power 克劳德•夏布罗尔

  第57届柏林电影节

  主竞赛单元大牌导演作品比例:19.5% 中奖率:0%

  《天使》Angel 弗朗索瓦•欧容

  《步行者》The Walker 保罗•施拉德

  《证人》Les Témoins 安德烈-泰西内

  《德国好人》The Good German 斯蒂文•索德伯格

  《牧羊人》Shepherd 罗伯特•德尼罗

  第58届柏林电影节

  主竞赛单元大牌导演作品比例:17.3% 中奖率:50%

  《母亲》Our Mother 山田洋次

  《无忧无虑》Happy-Go-Lucky 迈克-李

  《卡廷惨案》Katyn 安杰依•瓦依达

  《未血绸缪》There Will Be Blood 保罗-托马斯-安德森

  第59届柏林电影节

  主竞赛单元大牌导演作品比例:11.5% 中奖率:0%

  《甜蜜的冲动》Tatarak 安杰依•瓦伊达

  《瑞奇》Ricky 弗朗索瓦•欧容

  《梅兰芳》Forever Enthralled 陈凯歌

  特征二:准大师们的非竞赛片身份

  柏林因为根深蒂固的城市历史情结,而让影展的审美和导向,永远给人以坚硬和古怪的感觉。在常人眼中,它不像戛纳那样矫情和放纵,也不像威尼斯那样做作和高调,虽然位居全球观影人次最高的电影节NO.1,却在行销包装上缺少必要的兜售元素。最近十年,柏林电影节开始注重“哗众取宠”的表现方式——它想模仿戛纳和威尼斯制造话题和商业风景,又不想彻底放弃它永远端着的艺术品位,于是便想尽办法在“主竞赛单元的非竞赛片”上下功夫——事实上,这个展映单元的字面提法,既不符合逻辑,也不具所谓的荣誉感,组织委员会唯一的险恶用心就是:用摸棱两可的架势,同时抓起颜面和尊严的两重天。

  2001年,柏林在开幕片屡遭鄙夷的情况下,尝试着往商业大片的思路靠拢——邀请《决战中的较量》在柏林开幕首映,虽然这是一部特别养眼的商业片,但在当时苛刻的柏林影评人看来,这是一次不能容忍的堕落。2003年,柏林的亲美态度到达顶峰,让《芝加哥》和《纽约黑帮》分别作为开幕片和闭幕片,却不将它们放在竞赛片行列,最后换得了他们预期中的人气。可惜的是,这种优良惯性并没有为柏林带来多少实际的优惠,且不说连续三年欧洲电影市场的冷清局面,单是去年那部超级烂片《粉红豹2》登上柏林银幕,便成了一桩笑话。今年,“主竞赛单元非竞赛片”行列的准大师作品,总算开始有了“收敛”迹象:山田洋次的《弟弟》和马丁-西科塞斯的《禁闭岛》,均是万众期待,品质不用怀疑。但问题又来了——如此上乘的电影,凭什么就不能被塞进主竞赛单元参与金熊竞争?也许只有柏林影评人德西-卢德洛可以解释:“柏林电影节的荒诞,并不是今年才刚刚发生的。”

  79岁的日本国宝级电影大师山田洋次,从1988年至今共有四次进入柏林国际电影节的主竞赛单元,但从未获奖,本届影展依旧是把它作为非参评片,令人遗憾。《弟弟》讲述了一对失散多年的姐弟,在进入中老年时再度相遇,但不幸的是,弟弟已经身患绝症。为了挽回弟弟的生命,姐姐付出了很多艰辛照顾他,鼓励他,最终亲情摆平了一切。本片是山田洋次个人创作生涯中的第81部作品,目的是为了向已故日本导演市川昆1960年的《弟弟》致敬,但两片故事完全不同。此片值得期待的,是60多岁的吉永小百合和扮演她女儿的苍井优走红毯。马丁-西科塞斯和李奥纳多,准备了一年的重头戏《禁闭岛》,被好莱坞颁奖季无情抛弃后,总算在柏林有了作秀的机会。此片讲述了66个精神病罪犯被关押在一个小岛上,被逼迫实施人体实验,联邦调查局警官介入后,发现了惊人的真相。对于柏林为何选择这部电影前来亮相,用大腿都能想清楚——李奥纳多俨然快成柏林吉祥物。

  铁证:近五届专用来招揽眼球的非竞赛片

  第55届柏林电影节

  主竞赛单元展映片重要电影:

  《全民情敌》Hitch

  《卢旺达饭店》Hotel Rwanda

  《性学教授金赛》Kinsey

  第56届柏林电影节

  主竞赛单元展映片重要电影:

  《卡波特》Capote

  《睡眠科学》The Science Of Sleep

  《V字仇杀队》V for Vendetta

  《辛瑞那》Syriana

  第57届柏林电影节

  主竞赛单元展映片重要电影:

  《硫磺岛家书》Letters from Iwo Jima

  《斯巴达300勇士》

  第58届柏林电影节

  主竞赛单元展映片重要电影:

  《闪亮之光》Shine a Light 马丁-斯科塞斯

  《王牌制片家》Be Kind Rewind 米歇尔-刚瑞

  第59届柏林电影节

  主竞赛单元展映片重要电影:

  《朗读者》The Reader 史蒂芬•戴德利

  《时间的灰烬》The Dust of Time 西奥•安哲罗普洛斯

  《伊甸在西方》Eden Is West 科斯塔•加夫拉斯

  特征三:宠“新”柏林突显圣丹斯相

  如前所说,柏林电影节大师缺少的现象由来已久,但反过来说,新人扎堆的惊人份额,也算是柏林的另一种基因。在过去的五届中,诸如亚斯米拉-兹巴尼奇(《格巴维察》)、克洛蒂亚-洛萨(《伤心的奶水》),登顶之前都不是影坛的上流风云人物,之后才开始有信心继续折腾下去。客观而言,柏林每一年都约有40%的作品由导演处女作和首次进入竞赛单元的作品组成,获奖名单虽然眷顾新人,但大部分都还只能面对惨遭淘汰的命运。因此,这个宠爱新人的老牌影展,还并没有宽容到是非不分的地步,这点很令人欣慰。

  今年的柏林电影节,新人导演的份额约为35%,处女作导演为15%,剩下的便是柏林的老朋友。在新人导演中,最引人注意的只有丹麦导演托马斯-温特伯格的《潜水艇》。温特伯格是丹麦本土的先锋艺术家,他的《家族庆典》曾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的评审团大奖,之所以能被柏林选中,有部分原因是他与丹麦准大师级拉斯-冯-特利尔是好友——甚至他还参与起草了《道格玛宣言》(该宣言的意思是:实景取代制片厂,道具得在实景中存在,声音得如实伴随影像而存在,,摄影机得是手提,胶片为彩色,不可拍黑白故作艺术状,不可打光,最好有现场光源,不采用特效,不可有通俗化或戏剧化的情节。永远应是现在式叙事,没有倒叙、梦境或幻想情节。最后,导演不可挂名),对于宣言内容,特利尔在去年《反基督者》里显然破坏了每一条规则,至于托马斯-温特伯格是否会在《潜水艇》里落实宣言,将可能成为赫尔佐格的评判标准之一,金熊奖也有可能第一次“无人”认领。

  剩下的几位新人导演就有点滑稽了——但我们也不得不佩服选片委员会挖地三尺的辣手程度:如果说纳塔利娅-斯米尔诺夫的处女作《谜》能入围,是因为她曾是柏林获奖片《异乡客》的选角导演,那么德国新人布尔汗-夸巴尼的《沙哈达》、罗马尼亚人弗罗林-塞尔邦的《想吹口哨就吹》获得竞赛资格,则只能归结于灵异事件——尤其是后者,弗罗林第一次拍电影,召集的乔治-皮斯特努、阿达-康德斯库等演员都是业余人士,其在柏林的命运不说也知道——不是黑马嘶叫便是马革裹尸,当然,他若在乎得奖与否,上帝都发笑。

  

  
责任编辑:李娜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娱乐资料库 影讯    电视节目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娱乐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