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青年论坛即将迎来第40个年度,在今年,柏林青年论坛将挑选一系列以敏感的方式捕捉各个时代特有情绪的影片。今年的情况与往届不同,很少有一届和今年一样,长片和纪录片都将聚焦那些陷入进退两难的冲突的人们,他们都面临最本质的抉择又或者开始步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有一天》剧照 |
本土电影人在本届柏林青年论坛中的表现从某种意义上说将是激动人心又形式多变的,并且将展现出令人惊喜的张力。在《奥利》(Orly)中,导演安姬拉•夏娜莱克(Angela Schanelec)成功地在行色匆匆的公众空间里了上演一出亲密的感情戏。影片将巴黎奥利机场的出发厅作为大背景,讲述了在出发厅发生的各式各样的个人故事。当然少不了一些别出心裁的小戏码和戏剧冲突。Tatjana Turanskyj执导的《流浪者》(The Drifter)则感觉上比较偏向于微妙的喜剧,刻画了一个40岁出头的女人的生活。虽然失去了建筑师的工作,却不愿向工作福利制社会的压力屈服。
多米尼克•格拉夫(Dominik Graf)的《Im Angesicht des Verbrechens》主要涉及俄罗斯黑社会,尽管时代背景设在了前西柏林时期。这部作品被视为一部电视剧,长达八小时的影像构成了一部大胆的史诗著作,述说着在每个人的地位皆取决于各自血统的世界里,人们的义务、罪责以及保持自我的难度。
德国土耳其裔青年导演托马斯•阿斯兰(Thomas Arslan)的新作《阴影》(In the Shadows)中,主人公似乎拥有也无法摆脱自身的污点。故事讲述一名刚刚出狱的盗贼在准备他的最后一份工作的同时,还不得不试图躲避一名彻底腐败的警官。
以上两部作品借运用了一些经典的警匪片元素,格拉夫和阿斯兰的做法代表了以非传统形式运用流派电影游戏规则的新趋势。与之类似,由立陶宛导演Sharunas Bartas操刀的法国故事片《Native of Eurasia》讲述一名亡命匪徒为逃脱罪名开始了一段横跨欧洲的漫长冒险旅途。片中横跨大陆的追捕片段以全黑白的色调进行刻画,与其他情节形成了鲜明对比。又如在《迷雾》(Haze)当中,土耳其导演围绕一场契约谋杀展开故事情节,而该片也暗含了对于伊斯坦布尔边境生存与死亡的探讨。
今年柏林青年论坛的纪录片作品亦涵盖了范围广阔的电影形式和主题。由尼古拉斯•瓦迪莫夫(Nicolas Wadimoff)执导的瑞 士影片《Aisheen [Still Alive in Gaza]》不加修饰地刻画了一个与世隔绝的人生;出自美国导演劳拉•珀特阿斯(Laura Poitras)之手的《The Oath》对于伊斯兰教的激进派有一种非同寻常的视角和看法;而在《La belle visite》中,加拿大 导演让-弗朗索瓦•凯西(Jean-François Caissy)从一个由汽车旅馆改造而成的老人院来看待生命的意义。
小品《伤风》(Head Cold)中,柏林导演Gamma Bak在将自己置身于影片的精神病主题方面表现出了巨大的勇气。Philip Scheffner执导的《麻雀的一天》(The Day of the Sparrow)则描述了一个受他国战争影响的国家所呈现出来的和平假象。
另一部影片《Sunny Land》,Aljoscha Weskott和Marietta Kesting同样探究了事物表明的假象。影片将时光回溯到南非种族隔离时代,将镜头对准了“太阳城”这一超大型娱乐场所,事实上也是对全球境况的一个暗喻。
此外,共有四部来自韩国和台湾的影片将在本次柏林青年论坛首映,作品皆对即将掌握世界未来的年轻一代进行了令人愉快的探讨,观点又好又坏。在《一页台北》中,导演陈骏霖刻画了一个年轻人为追随所爱之人前往巴黎而迫切想学好法语,不仅没有成功还使自己意外遭遇歹徒,发生了一系列荒唐笑料。该片主要演员除了郭采洁、张孝全、杨佑宁、柯宇纶等偶像明星外,也有演技派演员高捷与老牌歌星高凌风。在《麻烦上身!》(I’m in Trouble!)一片中,韩国导演苏相民(So Sang-min)对恋爱中男人们的怪癖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让一位名不见经传的诗人遭遇一次又一次失言的尴尬。
第40届柏林青年论坛将有共34部影片参与主单元的展映,其中19部为全球首映,12部为国际首映。作为本届论坛特别展映单元的一部分,主办方挑选了三部向导演岛津保次郎(Yasujiro Shimazu)致敬的电影。岛津保次郎虽在欧洲仍不为大多数人所知,然而他却被视为推进日本战前电影业走向现代化的先锋之一,同时也是庶民剧导演的开创者之一。稍后柏林影展的主办方还将为“论坛四十年”(Four Decades of the Forum)周年计划发布单独的新闻通稿,敬请期待。
作为第60届柏林国际电影节官方单元之一的第40届柏林青年论坛展映片单如下:
主竞赛单元:
《三人为众》,大森达志,日本(国际首映)
《艾辛 (还活着在加沙)》,尼可拉斯·瓦地莫夫,瑞士/卡塔尔/法国(全球首映)
《一页台北》,陈骏霖,中国台湾/美国/德国(全球首映)
《美丽的访问》,让-弗朗西斯·凯斯,加拿大(国际首映)
《帕斯克图书馆》,绍博尔奇·豪伊杜,匈牙利/德国(国际首映)
《黑色巴士(啤酒)》,安纳塔·尤塔·舒利亚,以色列(国际首映)
《狼之嘴》,彼得罗·马尔切洛,意大利(国际首映)
《刚果四幕》, 迪厄多·哈马迪等,刚果/南非(全球首映)
《翻山》,杨蕊,中国(全球首映)
《双潮》,莎朗·洛克哈特,美国/奥地利(国际首映)
《灵活的女人(流浪者)》,塔季扬娜·特兰斯基,德国(全球首映)
《损害计算》,伊内斯•奥里维拉•切扎尔,阿根廷(全球首映)
《螃蟹陷阱》,奥斯卡·鲁伊斯·纳维亚,可伦比亚/法国(欧洲首映)
《结束》,路易斯·桑皮耶里,西班牙(全球首映)
《阴影》,托马斯·尔斯兰,德国(全球首映)
《麻烦上身》,苏相民,韩国(国际首映)
《伊曼尼》,卡罗琳·卡妮雅,乌干达/瑞典/加拿大(全球首映)
《欧亚土著》,沙鲁纳斯·巴塔斯,法国/立陶宛/俄罗斯(全球首映)
《蟹工船》,萨布,日本(欧洲首映)
《桥那边的男人》,拉克什米坎特,印度(欧洲首映)
《誓言》,劳拉·波塔斯,美国(国际首映)
《有一天》,侯季然,中国台湾(全球首映)
《奥利》,安吉拉·沙涅莱茨,德国/法国(全球首映)
《我们神奇的21世纪》,柳亨基,韩国(国际首映)
《年轻战士肖像》,康斯坦丁·波佩斯库,罗马尼亚(全球首映)
《迷雾》,塔伊丰·帕西莫鲁,土耳其/希腊(国际首映)
《灰泥山》,马修·波特菲尔德,美国(全球首映)
《佐和子决定》,石井裕也,日本(国际首映)
《伤风》,伽玛·朴,德国/匈牙利去(全球首映)
《索娜,另一个自己》,Yang Yonghi,日本/韩国(全球首映)
《阳光土地》,阿辽沙·威斯考特等,德国/南非(全球首映)
《麻雀的一天》,菲利普·舍弗纳,德国(全球首映)
《冬天的骨头》,德布拉·格兰尼克,美国(国际首映)
《我就是》,伊戈·沃洛申,俄罗斯(国际首映)
特别展映单元:
《Antonio das Mortes (O Dragão da Maldade contra o Santo Guerreiro)》Glauber Rocha, 巴西
《Boris Lehman et ses amis》短片三部曲 Boris Lehman
《Retouches et réparations》Boris Lehman,比利时(全球首映)
《Choses qui me rattachent aux êtres》Boris Lehman,比利时(全球首映)
《Un peintre sous surveillance》Boris Lehman, 比利时
《Im Angesicht des Verbrechens》Dominik Graf,德国(全球首映)
《Kyoto Story (Kyoto Uzumasa monogatari)》Yoji Yamada, Tsutomu Abe, 日本(全球首映)
《Nénette》Nicolas Philibert, 法国(全球首映)
《Word is Out– Stories of Some of Our Lives》 Rob Epstein, 美国
《The Lights of Asakusa》(Asakusa no tomoshibi) Shimazu Yasujiro, 日本
《So Goes My Love》(Ai yori ai e) Shimazu Yasujiro,日本
《The Trio’s Engagement》(Konyaku sanbagarasu)Shimazu Yasujiro,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