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娱乐频道 > 电视 > 孽债2 > 新闻

《孽债2》不打怀旧牌 失去原味观众失望(图)

来源:天天新报
2010年01月14日10:32
  备受关注的《孽债2》在东方电影频道开播以来,收视率平稳上升,昨天已经达到了4.9%,属于该频道的高点。不过,新剧无论是剧情、风格还是演员,都少了点原来的味道,令有些观众感到失望。

  为此,记者昨天采访了该剧的导演梁山、编剧张巍以及出品方上影英皇的负责人。同时执导过两部《孽债》的梁山表示,《孽债2》的主旨并非怀旧,而是要切实地反映当下知青子女所遇到的现实问题。

  上海味淡了?

  回应:不必“地域化”

  1995年的《孽债》令无数知青观众落泪,可谓一部海派经典剧,当时除了普通话版,还专门有沪语版。相比之下,《孽债2》虽然场景在上海,但长大了的五个知青孩子都说着纯正的普通话,只有吴冕、王华英等原班的长辈演员还不时冒出几句上海话。

  对此,曾执导过《孽债1》,又同时是《孽债2》导演的梁山最有发言权:“我们不可能拍一个跟原来的《孽债》一模一样的东西,因为时代变了,情怀不一样,内容也不一样。《孽债2》更注重反映当下现实生活,而五个小孩本身也不是上海人,没有必要刻意去强调上海味道。”

  第二稿剧本的编剧张巍本身是个北京的知青子女,她告诉记者:“我在修改第二稿的时候,并没有局限在是上海的知青子女身上,因为剧本所反映出的一些现实问题对于全国的知青子女都有普遍意义。”

  梁山还表示,以前大家总爱把电视剧分成北方戏和南方的戏,播出时往往会造成“南冷北热”或者“北冷南热”的现象,而如今这个地域的概念在电视剧的创作中已经越来越淡,有的甚至完全回避掉。他希望《孽债2》是一部“南北通吃”的电视剧。

  知青味没了?

  回应:无需再怀旧

  毋庸置疑,很多观众去看《孽债2》是带着怀旧的心理,想重新回到当年看《孽债》时候的感动,不过几集看下来却发觉《孽债2》不再怀旧,当年让老知青们感同身受的“知青味”没了。导演梁山说:“《孽债2》肯定不是让大家去怀旧,知青这个团体正渐渐淡出公众视线,取而代之的应该是对于知青子女求学、就业、分房、福利、保险等现实问题的关注。”

  编剧张巍告诉记者,《孽债1》的主题是亲情的回归,而《孽债2》则在这个主题的延续下,聚焦当下年轻人对于“痛苦的思索”,“叶辛老师的原著中写到知青子女这一代人的困惑、挫折、迷茫,我将这部分放大开,因为大部分知青子女回到故乡后游离在社会之外,享受不到社会的福利,找不到自己未来的出路。”

  梁山说,《孽债2》最终的目的是能让老知青们以及他们的子女看到一点出路和方向。

  演员不再“原生态”?

  回应:科班更专业

  《孽债1》之所以能够如此打动人心,很大程度因为当年5个小演员有4个是导演黄蜀芹从云南一个个找来的,都是土生土长的云南孩子,与角色十分贴切,而《孽债2》中长大的五个孩子由姚笛、翟天临等毕业于专业院校的科班演员出演,他们身上没有云南味,讲的普通话也都是字正腔圆,观众起初并不太接受。

  对此,《孽债》出品方上影英皇的瞿俊表示,剧组其实花了很大功夫想促成当年五个孩子的重聚,无奈四个来自云南的孩子长大后都没有再从事演艺方面的工作,最终只能放弃了。

  不过,梁山对于几位新人的表演都比较满意,“这些孩子为这部剧都付出了很多,他们很用心地在演。姚笛本身就是知青子女,对于这一角色比较得心应手,开拍前她也向父母请教了很多东西。翟天临本身的性格很阳光,而他为了演出思凡老成忧郁的性格,将自己很小就被送到日本独自生活的感觉都用了进来。”新报记者潘昕
责任编辑:CL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娱乐资料库 影讯    电视节目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娱乐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