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斑溪兽,全名是高山斑溪兽,在纳美语中被唤作Ikran。它们披着像蜥蜴一样带有花纹的外皮,宽扁的翅膀有半透明的隔膜,有点类似地球远古的翼龙,靠覆盖在骨上的翼膜飞行。一头成年斑溪兽翼展可达12米之长。
斑溪兽名字的来历源自它们标志性的嘶吼声,犹如banshee—爱尔兰传说中预报死讯的女妖,悲惨的哀鸣。它们是群居动物,喜欢住在瀑布周围,声音是它们交流的重要途径。斑溪兽并没有颈部的气管,呼吸时空气是直接进入胸膛的,所以它们用肺将空气泵入颅腔来发声,再用张大的嘴巴将声音传往特定的方向。
纳美人将斑溪兽驯服,骑乘它们用于狩猎。驯服一头斑溪兽的方法非常危险,就是当它发起攻击时将其征服,再将自己的“辫子”(神经系统的一部分)与斑溪兽的一根触角连接起来。与重铠马不同的是,一头斑溪兽在一生中只能被唯一一个纳美人所驾驭。
在斑溪兽的头部有两双眼睛,能看到与人眼差不多的可见光谱范围。前面的一双小眼可以分开独立活动,对动作极其敏感,在夜间起着类似红外眼的作用,受到攻击时也是极有用的预警系统。
来源:m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