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部谍战大片《风声》上映20天来口碑与票房持续双赢,双节长假期间勇夺2009年国庆档期票房冠军,节后第二周依旧稳坐排行榜首,观众观影热情丝毫未减,依然是各大院线最主要排映影片。导演陈可辛看过电影后,更兴奋地表示:“《风声》是划时代的作品,是中国电影的分水岭。”
《风声》不仅重掀国产影片的谍战热潮,更将华语电影国际化接轨推进一大步。刚刚闭幕的第14届釜山国际电影节上,《风声》剧组受到空前关注,6000张首映票在8分钟内被抢购一空,组委会临时增设2000个座位才满足观众的观影热情,最终8000人与主创共襄盛举,而影片更被釜山媒体誉为“十级风,世纪风”。17日揭晓的第27届中国电影金鸡奖上,《风声》女主角周迅(环保官网)凭借《李米的猜想》再得影后,成为首位获得过金马奖、金像奖、百花奖、金鸡奖、亚洲电影大奖的大满贯影后。此外,在《风声》中饰“六爷”的吴刚也凭借《铁人》荣获影帝。汇聚众位实力影人的《风声》主创团队,从主角到配角清一色影帝影后配置,堪称亚洲顶级阵容——凭借《风声》中的出色表演,李冰冰与周迅双双获得台湾金马奖影后提名,也令尚未观看过影片的观众增加了好奇:究竟两位影后谁在片中的表演更精彩,也成为《风声》又一大看点。伴随着《风声》观影热浪席卷全国各地,片中不少经典台词也随着影片的风靡而成为时下最红的流行语。
催人泪下——感动型:流行度★★★★
1、我一直都把你当姐姐。
顾晓梦被李宁玉戳穿“老鬼”身份,顾说服李宁玉协助完成自己的计划,对她大打感情牌,以姐妹情深劝说李宁玉相信自己。
2、比命重要吗?
李宁玉得知顾晓梦的真实身份后,顾晓梦要求李宁玉向王田香举报自己,以实现解救同伴、传递情报的任务。在性命攸关的关键时刻,李宁玉苦苦哀求好姐妹顾晓梦保命要紧。
3、我不怕死,怕的是爱我者不知我为何而死。
4、我身在炼狱留下这份记录,只希望家人和玉姐能原谅我此刻的决定,但我坚信你们终会明白我的心情,我亲爱的人,我对你们如此无情,只因民族已到存亡之际,我辈只能奋不顾身,挽救于万一。我的肉体即将陨灭,灵魂却将与你们同在。敌人不会了解,老鬼、老枪,不是个人,而是一种精神,一种信仰。
片尾,李宁玉从顾晓梦遗留的旗袍上,读出了顾晓梦以摩尔斯密码缝补的遗言。顾晓梦用这样特别的方式,向李宁玉和家人做了最后的告白。
忍俊不禁——搞笑型:流行度★★★★★
1、哟,这么丰盛,吃的是上路饭吗?
裘庄的第一顿早餐,白小年精心梳妆打扮后最后一个下楼。看到满桌菜肴、特别是老对头金生火吃的正香,一句讥讽差点噎住金生火,引得全场观众爆笑。
2、妖就是妖,他不是人,修了千年也成不了人!
当白小年举报金生火有“老鬼”嫌疑的风声传出,金生火在餐桌上含沙射影地暗讽白小年“兔爷”身份。
3、孬货,不信你硬的起来!!
白小年丝毫不惧金生火的言语挑衅,仗着自己和张司令的裙带关系,当众和金生火撕破脸、恶语相向。这句恶毒的人身攻击把白小年的特殊身份暴露无遗,也因语言的一语双关成为全片最大笑点。
现学现卖——职场实用型:流行度★★★
1、都是自己人,以前常受您照顾,下手会有分寸。轻松啊,吴大队长~
对吴志国这种硬汉,普通的刑法都已失效,王田香只好请来擅长针灸酷刑的六爷“大刑伺候”。金鸡影帝吴刚亮相虽少,却把“六爷”形象刻画的入木三分——这种擅于察言观色的人物,随时不忘为自己留好后路,以防吴志国东山再起后实施报复,心机颇深。
2、我那儿谁的黑底都有,包括你的。
白小年凭借自己与企业高管张司令的特殊关系,在面临危机时亮出自己底牌,反将王田香一军——这招仅适用于有坚硬后台的白领们。
3、这事咱们军部知道么?
办公室政治中,有一条重要的规则就是“不能越级”。特务处长王田香囚禁剿匪司令部几位高官,须得到剿匪司令部最高领导或上级主管单位的许可。吴志国这种老江湖,临危不乱,首先想到王田香行动的合法合理性,值得白领们好好学习。
4、只要你能过这关,你和刘林宗都平安。
武田对李宁玉亲手裸身量体,李宁玉无奈之下只有委曲求全——这点与现在的众多白领心态有着很高的契合度:为了谋求更好的发展、也为了给家人更好的生活条件,不少白领面对老板“上刀山下火海”的苛刻要求都硬着头皮接受了。李宁玉身上的忍耐、坚持,也正是时下白领们的心理缩影。
5、我知道你们的手段,那是生不如死啊!
金生火能坐上军机处处长的职位,正是因为他善于审时度势、运筹帷幄。面对武田和王田香的严刑拷打,他明白自己难逃一劫。与其受尽折磨不如自行了断,权衡之下,金生火开枪自杀,也成为片中唯一一个没遭到酷刑折磨的角色。
6、唐山乐亭皮影戏《空城计》——“我本是卧龙岗散淡的人,论阴阳如反掌保定乾坤。先帝爷下南阳御驾三请,联东吴灭曹威鼎足三分。”
及时表明自己的“政治立场”——跟错了领导,站错了队,“政治立场”不对很可能被炒;在《风声》中,“老枪”吴志国与“老鬼”顾晓梦正是由这首空城计确认了同志身份,也为后续一系列的故事展开埋下了伏笔。(来源:电影网)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