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独家连载:《功夫片的秘密-动作导演艺术》(22)

2009年07月31日09:59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来源:搜狐娱乐
《冒险王》中李连杰以雨伞格挡子弹

  “积极”色彩的反应

    ● 情况7 分析

  乙方进攻甲方,甲方被击中,但以招式挣脱,导致乙方攻击失效,甲方进入对方招式内部,但有防无攻,所以不构成完整的攻防转换。

  在武侠片的动作设计中,这一情况主要用于打斗者之间的招式拆解,是表现被打者处于打斗劣势时发挥擒拿技巧而化险为夷的方法。因此,这一情况在功夫片双方较技的段落中常见。

  1.擒拿

  《东方秃鹰》片尾,洪金宝被元华从背后勒住脖子,动弹不得,于是他抓住元华一根手指,将其双手用力拉开,获得突围,其中就有双方“角力”的过程,但洪金宝只是解脱困境,而无实质性反击。

  2.兵器

  《冒险王》中,李连杰与邹兆龙在仓库大战,对方开枪,一颗子弹向他射来。李连杰先用脚掀起地上水花,减弱子弹冲击力,改变子弹方向,然后又以雨伞格挡,使子弹平稳着陆,化险为夷。整套动作以慢镜头表现,将李连杰接子弹的过程表现得层次分明。

  ● 情况8 分析

  乙方进攻甲方,甲方被击中后主动进攻,将乙方攻击破解,使乙方进攻失效,甲方进入乙方招式内部,并有防有攻,构成了一轮完整的攻防转换,俗称“一回合”。

  在武侠片的动作设计中,这一情况运用比较广泛,是表现被打者(甲方)从打斗的被动地位主动出击、突出重围、获得平等打斗地位的方法。

  1.徒手

  《霍元甲》中,李连杰与大力士在擂台大战,对手利用强大的力量将他高高抱起,并拼命勒紧他的脖子,使他动弹不得。情急之下,他出手狠抓对手肋骨,导致对手疼痛松手。

  2.兵器

  电视剧《水浒传》中,鲁智深被一帮和尚用棍牢困住,片刻后,他大吼一声,将所有棍子挣断,跳了出来。

庞青云被长枪刺进胸膛

  ● 情况9 分析

  乙方进攻甲方,甲方被击中的同时,以“追击”进攻乙方,导致双方互中,双方有攻防转换,但甲方没有进入乙方招式内部。

  在武侠片的动作设计中,这一情况主要用来表现高手对决,也能表现被打者(甲方)在被击中的劣势下如何急中生智瞬间出手反击的方法。因此,这一情况也称为“共击原则”,在袁和平作品中十分常见。

  1.徒手

  《太极张三丰》片头,董天宝与同门师兄比武,被对手用石灰将眼睛迷住,被迫受到对手一拳重击。在被击退的同时,董天宝顺势凌空一脚将对手踢飞。

  2.兵器

  《投名状》中,庞青云在战场上被一名官兵用长枪刺进胸膛,以致无法动弹,手里的短刀够不着对手。情急之下,他主动前靠,让枪头再刺得深一些,以此接近对手,一刀杀之。这实际上是“共击原则”在双方纠缠中的延长。

  ● 情况10 分析

  乙方进攻甲方,甲方主动出招破解,导致乙方攻击失效,双方有攻防转换,但甲方没有进入乙方招式内部。与情况6相似,此情况只需将“巧妙躲避”换为“出招化解”。

  武侠片中,这一情况普遍用于打斗双方的一般性防守,但当它被刻意强调和放大表现时,可表现防守者(甲方)的打斗“技巧”和“战术”。

  1.化解连击,以逸待劳

  《死亡游戏》中,比利(唐龙)与空手道高手(卡萨伐)在花园交手,对手一阵连踢,他一边后退一边以双手拍击、阻挡对手踢腿,直到对手气力减弱,他一记扫腿,将其击倒。

  2.化解重击,以勇取胜

  《霍元甲》中,霍元甲与大力士擂台打斗,对方将他摔倒在地,一个扑身从天而降,准备压死他,而霍元甲原地不动,挺起膝、肘,分别对准对手的下阴和喉咙,迫使对手临阵收手。

《霍元甲》中大力士一个扑身从天而降

  ● 情况11 分析

  乙方进攻甲方,甲方巧妙闪躲的同时还击乙方,导致乙方进攻落空,甲方还击成功,双方有攻防转换,但甲方没有进入乙方招式内部。

  武侠片的动作设计,这一情况主要用来表现高手出招或高手交手时巧妙一击,也能表现被打者(甲方)后发制人的高超功夫。

  1.高手出招

  《猛龙过江》片尾,李小龙与空手道大胡子对打,当对手一组踢击的最后一招(后摆腿)袭来,李小龙下蹲闪躲的同时,一记挺身直拳击中对手面门,紧接着一套组合腿法,将对手击倒。

  2.巧妙一击

  《精武英雄》片尾,陈真与藤田刚决战,从室内打到院子,陈真的右臂被对手打脱臼,面对藤田再次打来的右重拳,他左上半步,低头弯腰,躲过对手迎面直拳,以右腿后蹽,踢中对手面门,将其击倒。整套“闪躲——反击”的动作以慢镜头呈现,表现了陈真败中求胜的智慧。

  3.借力打力

  《功夫》中,包租公以太极拳与两位弹琴人对打,对手重拳打来,他顺势扭动身体,化解对方力道,同时借力用力,将这一拳的力气打到对面敌人身上。这是太极拳借力打力的代表招式。

  ● 情况12 分析

  乙方进攻甲方,甲方出手破解的同时还击乙方,导致乙方进攻落空,甲方还击成功,双方有攻防转换,甲方进入乙方招式内部。

  在武侠片的动作设计中,这一情况与情况11类似,只是将“巧妙闪躲”变为“出招破解”,在表现高手出招和巧妙一击的同时,也能体现一种连消带打的高级技巧。

  1.反关节

  《龙行天下》中,李连杰在车场与一群黑人打斗,对手右拳打来,他以左臂一挡,化解攻击,顺势反关节一夹,使对手肘关节脱臼。

  2.连消带打

  《赞先生与找钱华》中,梁家仁教卡萨伐咏春拳,以动作演示“按头翘尾”、“按尾翘头”,是典型的连消带打技法。

  3.借力用力

  《霍元甲》中,霍元甲与大力士擂台打斗,对方一记重拳打来,霍顺势抓住对手拳头,同时翻腕卸力,顺力背后一掌,将对手重重摔倒在地。

《败家仔》中元彪原地起跳

  ● 情况13 分析

  乙方进攻甲方,甲方出手截击乙方进攻,不但导致乙方进攻落空,而且使得乙方中招,双方有攻防转换,甲方不进入乙方招式内部。

  在武侠片的动作设计中,这一情况用来展现高水平对打,比如动作的力度、速度和技巧。

  1.拳法

  《精武英雄》片尾,藤田与陈真打斗,陈真一记右摆拳打来,藤田不躲闪,而是以一记右直拳打中陈真右臂肩关节,双方相对力量叠加一起,使得这一拳打掉了陈真的右臂。

  2.摔法

  《败家仔》中洪金宝教元彪咏春拳,双方一阵打斗后,元彪原地起跳,以腾空后摆腿向洪金宝打来,洪趁元身体悬空之际,前冲扛摔,将其撞翻在地。

  3.腿法

  《猛龙过江》片尾,李小龙与空手道、跆拳道高手对打。对手腿刚起,他的侧踢已经命中对手面门,将对手击倒在进攻的“半路”。

  ● 综合运用

  抛开现实格斗不讲,功夫片中的高手过招,攻防转换往往是交替搭配而错综复杂的。从乙方攻击甲方的招式受到阻碍开始,双方将围绕摆脱“中招”状态(甲方意图)和“维持”中招状态(乙方意图)持续纠缠,甲方的态势也会在一个回合内发生多次转换,时而倾向于“攻”,时而倾向于“防”。在此过程中,双方攻防心理将逐步升级,无论甲方还是乙方,都企图使零星的攻击变成全面的敞开式攻击,使对方偶尔的防守变成长久的防守,进而彻底击倒对方。

  于是,双方的招式不断发生交错和拉扯,功夫片的魅力便得以彰显。

 《精武英雄》片尾藤田与陈真打斗

  ▲ 案例分析——

  陈真决斗船越

  《精武英雄》中船越龙夫(仓田保昭饰)与陈真(李连杰饰)的打斗段落,攻防关系在一个回合内多次转换。

  以李连杰为甲方,李连杰抓住仓田保昭攻击上来的左臂(情况12),欲转身夹肩摔(防变攻)。仓田保昭判明李连杰的招式动机,此时他已经中招。

  李连杰欲用腰力为支点将对方扛起。于是,仓田保昭用右手把李连杰后翘的臀部往回推(攻变防),想就此挣脱(情况7)。

  李连杰也判明了他的动机,于是越发用力顶,仓田保昭又可能被摔翻(防变攻)。于是,仓田保昭改攻李连杰腿部,将其踢倒,从而自己得到挣脱(情况8)。李连杰在后摔的同时后踢仓田保昭的头部(情况9)。

  小结:

  这组打斗动作囊括了表中的第7、8、9和第12种情况,在每种情况中都能看到攻防关系的偏移。通过这种纠缠,观众能看到打斗双方心理和智慧的比拼。这正是“进入招式内部”,是动作设计最原始的“戏”。

  ● 中招:动作设计的质感

  一般而言,无论现实打斗还是电影打斗,双方即使武功接近,也会因各自情绪、身体、战术、环境等原因相互“中招”。从根本看,“中招”是打斗活动的“绝对误差”,是动作设计的首要质感。

  从战术上讲,“中招”可以逐步实现攻防转换,可以试探对方,寻找破绽,也可以暗藏兵器,陷害对手。

  从艺术上讲,“中招”可以是英雄救美的无畏,可以是情绪极致的冲动,也可以是传达哲学思想的“行为艺术”。

  因此,“中招”是表现动作设计的技术逻辑与人物性格的窗口。

  袁和平:“中招”是决战的核心逻辑

  袁和平的动作设计大多属于表中的“积极栏”(情况7、9、13),即善于挖掘招式内部逻辑,因此他的动作有板有眼,攻防逻辑严密,而“中招”也往往是决战段落的转折动作。

  《精武英雄》决战,陈真击倒藤田,大致分3步:

  第一步:通过自己不断“中招”(被打晕片刻、胳膊脱臼),找出藤田的要害(腋窝、眼角、咽喉)和破绽(腿长、动作慢、下盘虚)。

  第二步:主动连击藤田要害和破绽,使之疲于防守。

  第三步:陆续使藤田“中招”,逐渐变成敞开式攻击,最终“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击倒对方。

  相对于袁和平“格斗为本”的动作风格,程小东和元奎的动作设计则倾向于对攻防招式之外的开发。

《新龙门客栈》沙漠大战

  程小东:无逻辑“中招”

  程小东的动作设计,“中招”往往突然发生,较少清晰地交代打斗招式的内部逻辑,而是追求“大而化之”的意境。

  《新龙门客栈》片尾,梁家辉、林青霞、张曼玉、甄子丹沙漠大战,主要以大全景、远景的长镜头横移拍摄4人剑战的气氛,在需要交代人物中招或牺牲时先后插入3个特写,毫无铺垫地让3人相继中剑。

  因此,程小东的动作设计类似于双人自舞(情况2、3、4),打斗双方动作很多,招式相撞,但不发生实质性的攻防转换,也没有针对性的招式,以纯粹的武之舞为卖点。这种创作风格源于程小东对动作美感和武侠意境的热衷。

  元奎:外部环境引起“中招”(详细论述参见本书第三部《动作导演基本方法》第四章《剪辑》)

  元奎的动作设计总是迷恋于某种连攻,甲方连攻,乙方转换的原因很模糊。观众看不到转换的过程与纠缠,所以元奎动作中攻防转换的原因通常由故事情节代劳。这就属于非打斗情节的介入,通过环境、道具、对白等外围因素“接管”打斗内部的逻辑。

  《中南海保镖》最后一场戏,邹兆龙在戏中擅长腿功,连攻李连杰时,李连杰一味躲挡。因为房间充满煤气,为了抢水龙头,邹兆龙不便再腿攻,由此变成李连杰用拳法和擒拿等耗费体力较小的动作连攻邹兆龙。

  

  
(责任编辑:长江一号)
[我来说两句]

搜狗搜索我要发布

以上相关内容由搜狗搜索技术生成
昵称: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狐博客更多>>

精彩推荐

搜狗问答更多>>

最热视频最热视频更多>>

美容保健

搜狐无线更多>>

茶余饭后更多>>

搜狐社区更多>>

ChinaRen社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