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4月21日电(记者)导演陆川说,自己原本只想在一条小河里趟一下,不成想一脚踏入了汪洋大海。
“我低估了这件事的容量和敏感度。”他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说。“这件事”指的是电影《南京!南京!》的拍摄。
22日,由他导演的这部耗资8000多万元的电影将在中国公映。
对任何一个导演来说,南京大屠杀大概都是一个棘手的题材。这是一段至今令无数中国人心痛的历史,也是中日关系中的一个敏感点。
“最初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想拍一个中国人抵抗侵略的电影。”他说。38岁的陆川曾在南京上过4年军校,1937年12月期间发生在这座城市的杀戮和抵抗一直在他心里纠结。
从萌发想法到最终完成制作,《南京!南京!》历时4年。4年里,剧本在陆川笔下不断修改,电影也从对侵略的抵抗延展到对战争、对人性的探讨。
在这部黑白画面的影片里,陆川试图从不同人的视角展现南京大屠杀,其中包括中国军人、普通民众以及一名普通日本士兵角川。这个年轻的日本军人入伍前是军校学生,在目睹了战争的血腥和残酷的杀戮后,最终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
《南京!南京!》点映以来,许多人毫无保留地表达了对这部电影的欣赏。
“我是流着眼泪走出放映厅的。这部电影令人震撼。”美国韦恩斯坦电影公司亚洲区制作业务副总裁近彼岸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电影从人性化角度展现了历史。或许一部关于英雄的中国军人和邪恶的日本士兵的电影会更加宏大,但不会像这部电影一样吸引人,令人激动。”
但这样的角度也引发了一些争议。批评的人惊讶于陆川竟然用如此多的戏份展现日本兵“人的一面”。
“太含蓄了,日本人当年的罪行比这个残忍太多太多了,尤其是角川这个形象,我难以接受。”南京大屠杀幸存者、87岁的赵振刚老人在南京举行的看片会后说,“可能陆川还太年轻,他体会不了我们当时的感情。”
面对质疑,陆川说,他希望通过这部电影探讨战争中人的本性和想法,把日本兵描述成人是一个必要的叙事手段。
“我们过去基本一直在哭诉屠杀的事实,我们习惯于把日本兵塑造成魔鬼。这样的电影我们已经拍了60年了,但没有影响过世界,影响过世界对南京大屠杀这个事件的认同。继续把他们塑造成魔鬼于事无补。”他说。
影片中角川的扮演者、日本演员中泉英雄一直是媒体关注的焦点之一。面对记者的提问,中泉英雄的回答简洁、谨慎。
他说,角川是一个胆小、细腻、有良知的人。自己接拍这部电影得到了家人、朋友的支持,没有感到有什么来自日本国内的压力。
对于影片是否很难在日本上映,中泉英雄未置可否。但陆川表示,一定要在日本上映。他坦言目前与日本发行人的联系并不顺利,难度很大。“但哪怕是送给日本发行方。我们也要努力。”他说。
对比以往的作品《寻枪》和《可可西里》,陆川说《南京!南京!》的拍摄最痛苦。4年来,他每日浸泡在南京大屠杀的史料中,心力交瘁,甚至感觉“生不如死”。
“下一步我想拍个轻松题材的(电影)。生活有很多面,我不想一生都浸泡在苦难之中。”他说。
(责任编辑:C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