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六晚上,闻名世界的华人女钢琴家克劳迪娅·杨在北京金融街的一座商务大厦内作了一场名为 “春天·朋友”的钢琴独奏音乐会,不是商业演出,没有售票,也没有标准音乐厅的舞台和观众席,大厦的天井底层就是临时的音乐厅。
这次演出让我想到一个无奈而有趣的悖论,两百年前的欧洲还没有我们今天意义上的音乐厅,音乐欣赏大多是在王公贵族的府邸中进行,没有高出的舞台,听众与演奏者之间并不“遥远”,演奏者只需要轻触键盘,美妙的音乐就可以清晰地传达给每一位听众。但是在我们今天的音乐厅就大不相同了,尽管先进的高科技可以让音响达到音乐厅的每一个角落,但它同时也在要求着演奏者改变作曲家创作时的演奏方式。比如,需要更大的演奏力度才可以让几十排以后的观众听得清楚;需要更大幅度的肢体语言以便让更远处的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音乐。久而久之,我们今天的音乐会演奏就被赋予了更多的“表演性”,我们的音乐会欣赏也更多地习惯了 “看”“秀”而忽视了“听”“心”……今天最流行的环形音乐厅中,音乐家更像是古罗马斗兽场中的角斗士,处在所有观众视线的焦点,除了要用勇气和智慧战胜雄狮虎豹,往往还必须是“表演艺术家”才可以真正征服观众,大众的更多参与和口味的变化正在改变着古典音乐的演进。 李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