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娱乐-搜狐
娱乐频道 > 戏剧 drama > 搜狐戏剧社观演团之《倒霉阿翔》 > 搜狐戏剧社观演团之《倒霉阿翔》网友评论

银子:有小笑话,没有大幽默

  我终于看了《阿翔》,它的原名叫《倒霉阿翔》。

  我是在这样一个生动的背景衬托下去看得这部作品的:在我之前看过《阿翔》的几位朋友,统统表现出一种神采奕奕、眼睛冒光、口吐白沫的状态向我推荐了这部作品,并且我获得信息最多的部分就是:这是一部很搞笑的话剧。

带着这样的期待,我坐在剧场一个相对边缘和角落的位置,来试图找到朋友描述那种状态,但很可惜,我似乎没能融入到那些笑的很夸张的观众的状态里,而始终以一种“局外人”的感觉伴随着这部戏落了幕,回来的路上一直在检讨是不是自己太麻木了?也许应该怪那些“调足我胃口”的朋友破坏了这部戏原本应该带给我的一些“惊喜”吧。

  不过,评价还是要作一下的,毕竟已经养成了看完戏唠叨两句的习惯了,心直口快,希望各位看官见谅。我让自己尽量站在一个中间的角度来评价这部作品的成功与失败,先说说《阿翔》这部作品几个值得肯定的事实:

  .上座率虽然不是反映一部作品商业运作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但至少在很大程度上也代表着观众对于演出团体以及演出本身的期待和关注程度,从这点来看,《阿翔》的演出是成功的,至少我所观看的这一场是这样,粗略的看,开场后半小时(为啥要从开场后半小时统计捏??问我干啥?问那些看演出迟到的人渣们!),基本上可以达到9成,只是希望这里面少一些像我这样“蹭看”的家伙,呵呵。

  故事开场很抓人,后面我会说到整个情节上的成功,不过开场还是值得夸奖一下的。幕一拉开就是阿翔准备上吊的情景,加上后来背上插刀的勇哥的闯入,一下子就调足了观众的胃口,当然,我不建议剧情简介的时候露出这些来,这样观众的意外会更多一些,一部作品给观众留下的意外越多,越容易被观众记住,这一条,对那些坏的意外当然也成立。

  .说到情节啦,尽管我会在文章的后半部分不遗余力的挑《阿翔》的毛病,但回想这部戏的情节线索,设计上还是很用了心思。《莲花》我还没看过,但我记得第一轮上演的时候,倒叙的手法被很多媒体评论哪来炒作,其实《阿翔》这部戏也用了这样的手法,开场先呈现的是故事将近结尾的部分,而整个故事的发展大部分情节都是“回忆”中的情景,这样做的好处,就是不同人物对应的不同的看似分散的故事,通过回忆这种手段自然的联系了起来,让观众并不觉得突兀和连接不畅。(我不建议没看过这部戏的网友看我本段文字,因为我的描述会有剧情阐述的嫌疑,这样会大大降低后面观众观赏的乐趣,所以,如果您还是忍不住想看,建议直接跳过本段)整个戏的作品就是:阿翔自杀未遂→卷入凶杀案→通过回忆交待人物关系和人物特点→在戏的后半部将观众拉回到看似真相的部分与现实对接,即阿丽是凶手→引出真凶阿伦→在大家都觉得事情大白天下的时候又让阿伦的杀人动机成了临近结尾的一个意外和小高潮→当然,小剧场通常都是大团圆结尾,主人公阿翔的爱情团圆作为最终结尾,也算是意料中众望所归的事情了。从上面这条线来看,编辑着实还是有一套的。

  4.马丽的演技和东北音,成为了本剧最大亮点和修饰尴尬的最有效手段。尴尬有很多种,关于幽默的尴尬,我亲身体会有这样两种:一种是我讲了一个自认为很好笑的笑话,等着听众笑,结果大部分人没听懂,并且煞有介事的向你请教笑话的包袱到底在哪?往往这个时候我的最大感受就是想一头撞死算了(eg:我写得“在通往NB的路上”);另一种往往会在喜剧演出里出现,就是演员很卖力气的使用了幽默的手段,但作为观众的我却没觉得有多可笑,可是周围却又有那些笑得不行的观众,加上演员那种期待的表情,这时我相信我的表情往往是笑比哭还难看吧。当然,这肯定和一个人的“笑点”有关,我是一个经过“大笑大岔气”的人了,所以现在的笑点很高,可能冷笑话会更适合我,我自己的感受就是《阿翔》这部戏没有那么好笑,笑料停留在语音语调和“小聪明”上“逗”大家笑,而不是用智慧在“引导”大家启动自己的笑神经。当然,我这样说难免有“站设说话不腰疼”的嫌疑,一家之言吧。把话题扯回来,马丽之前早就听别人无数次的提起,这次看到她的表演,还真算得上是可圈可点的,至少马丽的表演给这部戏大大添了彩。

  5.《阿翔》的布景我很喜欢,两面墙,四面画,自由转换,设计很有《全家福》里旋转的四合院的风范,至少省了很多人力物力。

  6.还有一点跟《阿翔》本身关系不大的,我认为却是麻花成功的一个很大的原因,那就是麻花的整合资源的能力,麻花的作品看了两部了,不管是开场前的会员登记还是结束后的抽奖活动,以及麻花剧组引入的众多赞助伙伴,至少给每位观众一种气氛很活跃,参与感多,且实惠的感觉,这一点很值得学习。

  说几句《阿翔》的“坏话”吧,至少是我不太理解的地方,目的还是希望将来的麻花拧的更好:

  1.从戏的一开始我就存着的一个疑问:我不明白为什么这部作品演员要使用麦克风?是一种改良还是一种衰退呢?当然也有可能这里面有我无法理解的技术问题吧,希望自己没露怯,阿翔的嗓音有点哑,不知道这是不是一个原因?

  2.有小笑话,没有大幽默。整体看下来,有点小品的感觉,里面笑声最有效的往往是非常小的一个情节,比如肚皮上的字,比如peter和mikle,但整个大情节上,缺少幽默的机制,当然演员的形体、走位等等,看得出都是专业的出身,但过分的在诸如阿伦口音或者you、me不分上逗观众,次数多了,就显得有些尴尬。

  3.几个煽情的环节,加的有点突兀,在整个“搞”的背景下,其实观众的情绪是很难突然转换到“煽情”的状态下的,比如回忆阿丽他们小时候的约定等等,让我觉得有点“不自在”,因为这样的背景下,演员的煽情是绝对调动不下来我的眼泪,也不会唤起我对爱的向往的(我承认我老了),而这种情景下,我心里往往在默念“快搞笑一下,快。。”,以此来避免我的不知所措。

  4.不是《阿翔》一个作品的问题,而是目前小剧场的高产作品的通病:这是一部很难让观众去看第二遍的作品,因为演出这个市场上确实有那些会让观众心甘情愿掏钱看第二遍、甚至第n遍的作品,例子就不举了,相信常看演出的人都会知道,但《阿翔》不是,很多最近的半年出现的“快餐”式的小剧场作品都不是,搞笑题材的尤甚,这一点,留给做戏的朋友们一起思考吧。

  本想把“坏话”的条数写得比“好话”多,以显示我的另类和公允,无奈零点过后,脑子也迟钝了,所以还是就此收笔吧,最后,用一句等于没说的话收尾:看戏的最大的魅力在于你能在别人的戏中看到自己的故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和自己的心情有关,希望每个观戏的人收获自己的那一份就好。

  

(责任编辑:炊烟)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