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搜狐娱乐
作者:虢爽/文 姚希纯/摄 小锘/责编
|
随着央视直播越来越顺利且有序的进行,敬一丹工作的重心重新回到了《焦点访谈》。
时值六一前夕,半个月来不断积聚的焦虑让她再也按耐不住,几经申请,终于获批到灾区前线做一期六一特别节目。尽管去之前做了许多准备,甚至咨询了许多心理专家,但对此次灾区之行的讲述中,她用过最多的三个字就是“没想到”。 |
“我没想到上学竟然成了孩子们最想要的六一礼物;我没想到我会用坚毅来形容一个十岁半的孩子;我没想到她们还是那么活泼、那么有生命力;我更没想到不是我为孩子擦眼泪,而是孩子帮我把眼泪擦干……”。 |
|
“灾区、孩子、节日这三个词联系在一起,应该是给人以希望的。”因此在这期特别节目中,《焦点访谈》讲述了三个灾区孩子的故事。而在搜狐娱乐专访中,敬一丹则给我们讲述了她们背后的故事。 |
|
“我到灾区遇见的第一个孩子是个小女孩叫雪莲。她很活泼,见到我第一句话就问‘你是北京来的吧?北京地震了吗?’。我回答没有。但在那一刻,我心里竟然充满了对她的愧疚。她说‘地震就是地不停地摇啊摇啊摇’。我去之前就约束自己,不和孩子们提地震,但没想到他们却主动的来问我。雪莲的生命力深深感染了我。 通过她我认识了很多孩子,我问他们六一想要什么礼物,很多孩子回答说想上学。你能想象,哪个小孩会把上学当礼物?那是因为他们失去了。”
“还有一个小男孩叫做席源源,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地震前他家的条件很好,他也属于掌上明珠的那种孩子。但地震让他瞬时长大了。他一直跟在志愿者身后,志愿者们做什么他就做什么,回家还动员自己的妈妈去做志愿者。 我到的时候正赶上云南妇联过去接收200个孩子去上学。源源主动报了名。临走的那天,他很平静,我问他‘特殊环境里你学到了什么’,他说‘我学会了对联(标语)上的字--视灾区亲人为亲人、视灾区为故乡’。在临时安置点随处可见这样的标语,我想这些话已经深深印在了他的心里,这是孩子们在特殊时期的特殊教科书! 我当时十分矛盾,作为一个记者,我一定要记录下孩子们临走的那一刻;但作为一个母亲,我又十分的不忍。惊魂未定、背井离乡,这是很多成年人都无法承受的事情。我听见一个母亲对自己的孩子说‘你要记住,你是四川人,你是茶坪人’--茶坪就是那个他们再也回不去的家。 车快开的时候,席源源还是一脸坚毅的表情,而我已经忍不住落泪了,这时候,源源从车窗伸出手,用一个手指帮我擦干眼泪。我当时下意识的后退了一下,因为我很意外、更不好意思让一个孩子来安慰我。之后小源源又给自己的妈妈擦眼泪,告诉妈妈‘要坚强’!我想这句话可能是他听志愿者说过,以前在教室的黑板上也学到过,但是这次地震让他真的懂得了”。 |
>>点击图片查看视频 敬一丹陪灾区孩子过六一,孩子们对于上学的迫切希望深深的打动了她,也打动了电视机前的每一个人 |
节目虽然做完了,但作为一个媒体人,敬一丹深深感到,自己的责任还远远没有完。 |
“我相信去过灾区的同行们都会对自己的职业有一个重新的认识和思考。目前的报道是应急式的,接下来沉下心还可以做很多事情。作为记者,对孩子的关心应该是持续的、通过各种方式表达、久久的关注。我们不仅仅是要完成一个节目,更是要对这些孩子有种命运的牵挂。做地震节目的时候,我们很容易做成一群人、一群背影。但我希望我能做成一个一个能被记住的面孔。这些孩子,他们半年后、一年后什么样,长大后什么样。不但要看到废墟后他们擦干眼泪,还要看到灾难之后他们怎么成长,看到地震灾区最普遍状态的孩子们是怎么长大的。” |
|
(责任编辑:小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