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在电影局立项,是还要追溯到2004年8月份的事情了。这三年来,冒出了个易中天,三国题材竟然一日火过一日。时至如今,已经有两部电影和一部电视剧进入了执行阶段。
吴宇森的6亿大片《赤壁》和李仁港1亿成本的《见龙卸甲》放在一起,怎么看后者都象是个跟风小制作,毫无大将之风。可是徐话(徐克的徐)说“你块头越大,破绽就越大,这叫大而无当。”(出自动画片《小倩》)我们不妨从题材、演员、幕后几个方面来比较一下这两部电影。
投资:《赤壁》6亿有余 《见龙卸甲》不足2亿
《赤壁》总投资80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6亿4000万元,这个资金规模显然不是一般国产电影可以祈望的。影片开拍之前,各投资方已经基本明确各自的利益范围:美国Summit
Entertainment负责《赤壁》的国际版权销售;橙天娱乐和母公司艾回集团投资2000万美元,换得影片日本版权及橙天旗下演员出演的机会;韩国娱乐巨头Showbox取得影片在韩国的发行权;香港美亚以3000万购得影片香港发行权,台湾中环公司取得影片在中国台湾地区的发行权;中影在这个项目中积极扮演着推手和媒人的角色,出资1000万美元获得影片在内地地区的发行权。
国际版权都有了归属,说《赤壁》这架超级航母身系中国电影荣辱于一身都并不为过。想当年,一部《无极》直接让中国大片在全球市场看冷,《赤壁》这次只能成功不许失败,压力之大可想而知。而在制片人制度并不完善的中国,太复杂的投资背景,不仅不意味着更强的实力,反而可能给导演带来太多牵制。
投资2000万美元的《见龙卸甲》就完全没有这个问题了。创作自由度大,李仁港又是一个肯向老板负责的匠人型导演。所以,徐克当监制的《黑侠》,他能拍得颇有气质,而《猛龙》又粗制滥造到可怕的程度。
对他而言,2000万美金足以制作一部制作精良的商业电影,只要他能保持《黑侠》和《星月童话》时期的视觉风格,一部电影要好看对李仁港而言并不难。
(责任编辑:麦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