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震要保持神秘,可他的恐怖故事却无法再神秘,他在今年年初接受采访时透露,“张震讲故事”目前的主要平台是手机增值服务,“如果单说这块儿的纯收入,我可能比很多国内大牌歌星赚得都多,因为他们还是公司行为,比较占优势的是这是我写的故事。
”一路从讲恐怖故事,到靠恐怖故事发家,张震还是满有“鬼”招的。
鬼招一:“广告”开场 1997年时,张震在辽宁电台刚做“张震讲故事”,当时有好几个栏目,有讲恐怖故事的、有情感故事的、有幽默故事的。可运作了一段时间后,通过收听指数调查,他发现恐怖故事和其他几类故事相比要高出数倍。所以他觉得,恐怖故事是非常有市场的,恐怖故事的有声创作更有市场。于是他开创了张震讲恐怖故事的独特方法,开场白总是“建议十三岁以下的儿童不要听”,张震说这个开场白其实是有广告效应的,“加这句话的时候人们已经很爱听我的故事了,之所以加进这句话,除了制造宣传效应,也有告诫作用,毕竟小孩的心理承受能力需要考虑。”
鬼招二:借“鬼”捣鬼 “恐怖文学应该是文学的一支,但在我们这里长期处于边缘。人们一说起恐怖故事,必然就想起鬼故事,一说起鬼,就是封建迷信,一些陈腐的东西。但实际上并不完全是这样。我的故事里从来都没有"真鬼",有时看上去有"鬼",最后就会发现还是人在捣鬼。真正的恐怖,绝不是血盆大口,或是青面獠牙,很暴力的那种,真正经典的恐怖都是要以悬念为依托,是一种智慧的创作。”这是张震对恐怖故事的一个经典解读。
鬼招三:靠“鬼”发家 2001年,张震离开了沈阳去北京,开始专心做恐怖故事,写东西。有一天,张震去逛隆福寺,他走进一家音像店,问店主有没有“张震讲故事”的磁带,店主很神秘地从柜台下面拿出了一个大盒子,里面全是不同的盗版,张震都看呆了。本来最早决定来北京,张震是奔着出版市场来的,但仿佛一夜之间,音像制品的市场一下子伤了元气,再也恢复不过来了。而张震却赶上了更大的幸运。歪打正着,当时北京的手机增值服务异常火爆。“出版市场不好,但是很公平,在其他的地方有回报,是市场把"张震讲故事"留下来的。”张震坦言,自己在这方面赚的钱比很多歌手都多,现在张震又将重点投入到手机电影短片上。
张震其人: 1997年,在辽宁电台娱乐台推出《张震讲故事》节目。
1998年,推出《张震讲故事》首张精品专辑,其中收录《盒子》、《对面楼的姑娘》、《穿雨衣的女人》、《张震的故事》四个恐怖作品。
2000年,《张震讲故事》作品在东北地区创下收听率最高点;同年,《张震讲故事》专辑的盗版磁带在全国各地以多种版本出现,北京各大高校纷纷传听《张震讲故事》。
2002年,推出《张震讲故事》首张MP3,在卓越网上创下销量新高。
2003年,推出《张震讲故事》第二辑MP3悬疑系列。
2004年,推出《张震讲故事》第三辑《眼睛》系列,开通全国移动语音IVR业务。
(责任编辑: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