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新加坡电影,相信很多人还都很陌生。与亚洲大多数国家的电影状况类似,新加坡本地电影产业并不是十分发达,产量偏低,但每年却能进口影片多达800多部。其实,新加坡电影曾经有过昔日辉煌。在黄金期的五六十年代,它以20部左右的平均年产,推出近400部的华语、马来语、英语和方言影片。
新加坡电影的复兴有赖于年轻导演们的集团崛起,这其中的代表,自然是目前被称为是新加坡电影第一人的梁智强。他在新加坡被称为“国宝导演”,在新加坡本土影片历史票房排位前五名中,梁智强作品占据4席。由于他平民化的幽默风格,又被人称为“新加坡的冯小刚(冯小刚新闻,冯小刚说吧)”。他执导的《小孩不笨》(内地上映时改名《憨仔鬼精灵》)是新加坡2002年最为卖座的电影,也曾进入过国内的电影频道播映,是少数能被我们所熟知的新加坡电影之一。
《小孩不笨》 |
《小孩不笨》是梁智强导演的第一部剧情长片,在此前的八年里,他一直都是以编剧身份出现在电影创作团队里。在影片取得丰厚的商业回报之后,他几乎是一发不可收拾,在短短四年多的时间里相继创作了《钱不够用》(2004)、《跑吧孩子》(2004)、《喜从天降》(2005)、《三个好人》(2005)、《小孩不笨Ⅱ》(2006)、《爱都爱都》(2006)等等十几部电影,无论是在商业成绩还是在艺术成就上都有所建树,成为新时期新加坡电影当之无愧的主力创作力量。
在梁智强模式的商业带动下,刺激了新加坡电影搞本地创作的信心,更鼓励了无数新导演加盟到创作团队中并取得相当骄人的成绩。在2005年,新导演毕国智就凭《海南鸡饭》获得了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新晋导演奖”的表彰,由莫文蔚(莫文蔚新闻,莫文蔚音乐,莫文蔚说吧)及吴彦祖(吴彦祖新闻,吴彦祖说吧)上台为其颁奖。作为一个新加坡电影人,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已是不易,毕竟相对香港这个电影王国来说,新加坡电影只能算是刚刚走上轨道踏好脚步。在2007年伊始,毕国智与港方投资人联袂的新作品《禅打》杀青,继续着自己的商业之路。对于新加坡年轻电影人而言,能走出外埠,是极好的学习与发展的机遇,相信他的未来会有所作为,走上事业的坦途。
陈子谦 |
凭借短片崛起在新加坡影坛的陈子谦,在2002年创作了颇具社会争议的长片处女作《十五》。那一年,他年仅27岁。这部被视为他长片处女作的电影曾被政府连“剪”二十七刀后才准许公映,为此,他找了一千五百位新加坡电影人,拍摄了另一部短片《剪》,用歌舞等方式讲述新加坡电影自由的困境。此举被海外传媒广泛报道,陈的名字一度上了国会,他的短片也被禁播一年。不过,新加坡的电影管理层,仍然给这个“电影天才”提供了宽容成长环境:禁播期间,电影协会始终鼓励他不要放弃。一旦解禁,立刻帮他的新片申请了国家电影基金。
陈子谦二十几岁,就已经被新加坡国家艺术理事会选为年度青年艺术家;还获颁“ASEAN最佳东南亚导演奖”。《十五》不仅为他带来的不仅是电影发展的新高峰,更为他夺取近四十个国内外电影奖项。他被誉为新加坡最具有潜质的年轻电影工作者,也是当地新一代电影界代表人物。在2004年的韩国釜山电影节,他以影片《4:30》首次获得国际资助,资助方是日本的NHK。他是新加坡年轻一代电影人中唯一的一个走上国际舞台的人,年轻而富有朝气的他已经不再依赖本地市场,早早把脚步迈到了外埠。
新加坡年轻新锐导演的崛起,多半是在2005年,那一年不仅成就了《海南鸡饭》的导演毕国智,还捧出了以《小人物狂想曲》(2005)、(血溅芽笼红灯区)2005为代表作的年轻导演王礼人。导演手法西化,并以好莱坞以及港片为师的王礼人,惯以黑色的批判手法挖掘社会问题,往往都是社会争议的焦点。黑色的嘲讽作为他的法宝,一度成为新加坡新时期现实题材影视创作的潮流,可见他的这些敲门砖敲得够劲,掀起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潮流。
唐永健 |
在1999年就完成了首部导演作品《迎风疾弛》的唐永健,也在2005年这一年里给人们带来惊喜,推出了自己的第二部剧情长片《女佣》,为新加坡的电影届重新带来了艺术空气。当年,他导演的《迎风疾弛》曾获得了2000年新加坡国际电影节的新电影奖、2000年斯德哥尔摩国际电影节国际影评人联盟奖以及2000年鹿特丹国际电影节猛虎奖。同时,这部影片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部陈列于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的新加坡电影。《女佣》与《迎风疾弛》的创作风格相近,而且更能代表唐永健于当前的艺术想法,作为新加坡电影的旗手之一,他的坚持为他赢得了持续创作的资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还会见到他厚积薄发的下一部。
复兴后的新加坡影片已经开始频频在世界各类影展亮相,2005年5月,由老牌导演邱金海创作的《伴我行》成为戛纳电影节导演周开幕电影,参展金马奖的电影居然达到了三部之多,这样创造历史的事情很大程度上鼓舞了电影人的创作欲,《铁男》、《笼》、《家庭肖像》等短片齐齐参与上海、柏林、釜山等国际电影节,此后的两年里,直到2007年的当下,年轻人的自由创作已经达到了一个高峰。
新加坡是个人口只有400万的小国,又是东西文化交汇的现代化开放都会,电影发展明显受到自身市场不足的限制,但优势是能从产品、设备、人才、观念、信息和技术的频繁交流中受益。近年来,新加坡也在摸索具有自我特色的振兴电影之路。它优先扶助短片制作,以培育训练新的电影人,并尽快扩大新加坡电影在国际电影圈中的影响。电影委员会每年资助短片40部以上,国内每年有多次短片比赛和影展,而短片在国外获奖次数远远多于剧情长片。另外,在亚洲艺术创作逐渐融会成一体潮流的现下,新加坡以积极的文化政策鼓励年轻人走出去寻求机遇。在去年,新加坡与内地、香港资方合作并推出的新人也逐渐得到重视。新加坡导演唐永健执导并由内地的林依轮主演的《爱情故事》,就是刘德华(刘德华新闻,刘德华音乐,刘德华说吧)主持的亚洲新导演计划中的获益青年,影片取得了很丰厚的商业回报,并在新加坡国际电影节上荣获“最佳导演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