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里说,人是在巴别塔倒了之后,才开始说不同的语言,自此隔阂。
在新出炉的奥斯卡提名名单上,最红的片子就叫《巴别塔》。说它最红,是因为它虽然并非获得最多提名的影片,但它拿下的7项提名里,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原著剧本这样的重头奖项;而提名最多的《追梦女孩》,8个提名奖项里全无重量级奖项,已是败了。
这个《巴别塔》讲的就是族群的不同、人类的隔阂,从日本到北美到非洲,一些人的命运因为偶然串连起来,承继了导演阿加多·冈萨雷斯·伊纳里多一贯的手法,而这才是他的第三部电影。不过说起来,他的上一部作品《21克》比起处女作《爱情是狗娘》已经弱了很多;所以金球奖封《巴别塔》为最佳影片,听到一些非议也在意料之中。
有意思的是,很多人已经通过screener版(也许该译成“内部参考版”?)DVD看过这个片子了。这种版本不是用来出售的,所以它的画质虽然和正式版DVD相仿,但不带原版英文字幕——因此,据此制作的翻版DVD里,中文字幕都是盗版制作者听译的。按很多碟友的反馈,这种字幕往往“不是人翻的”。我自己基本不看,也从来不建议别人看这种版本的DVD。尤其面对《巴别塔》这样的片子,本来精准的翻译都未必能在两种语言间传达文化的趣味,你还要借着错误的翻译来思考文化差异,这不是很滑稽么?当然,自认为英语听力百分百没问题的人可以例外。
不过隔阂也不仅和语言有关。我想起去年的《鸡犬不宁》,南方的好些朋友都觉得它人物脸谱化、虚饰生活,北方好些写影评的却觉得它恰恰道出了一些生活的真谛。而这两天出炉的香港电影评论学会奖,李连杰(李连杰新闻,李连杰说吧)凭《霍元甲》拿了最佳男演员,实在让许多内地的影评人跌破眼镜——香港影评人会不屑《黑社会以和为贵》里画公仔画出肠的政治讽喻,会不屑《伤城》过于直白讨巧的现实影射;但在新一届华语电影传媒大赏的香港初审会上,却有我很敬佩的香港影评人在《霍元甲》里看见了关于香港的反思。
文化差异,就是这样无所不在。《巴别塔》之后,据说人类不再那么自大。把眼界放开一点,看东西的角度多一点,别把这喧闹的现实当成唯一的世界,那大概也是我们看着老翻吹水奥斯卡的时候,不该忘记的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