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岁喜剧《麻花3———人在江湖飘》自从本月9日首演至今,票房接近100万元;戏逍堂戏剧工坊不久前推出的小剧场话剧《自我感觉良好》,演出一个月,票房达到40万元。 《麻花3》的成本投入共200万元,虽然目前的票房还没将成本收回,但主办方认为照这个趋势,问题应该不大。而《自我感觉良好》成本在20万元左右,40万票房已经盈利。相比而言,同期推出的大剧场话剧《怀疑》演了20多场,总票房在20万元左右;小剧场话剧《斯特林堡的情书》总票房在10万元左右。 以前,许多小剧场戏剧都处于负经济状态,大家“黑着演”,而《麻花3》和《自我感觉良好》虽然曾被业界人士批为“没有艺术性”,但是它们用票房为自己争取了话语权。 观众:到剧场“找乐”只为调剂生活 大多数被采访观众认为,他们选择看《麻花3》和戏逍堂的戏,主要还是因为情节轻松,可以为生活解乏。 观众江先生认为,现在话剧的观众分为三类。一是人艺培养起来的老一代戏剧迷,他们看话剧看的是演员的功力;二是一些中青年人,看的是剧本、情节、台词;三就是新新人类,他们认为话剧有神秘感,周末带上家长或者朋友去看,有一种尝鲜和调剂的心态,同时显得自己也很有品位。 曾连看了戏逍堂三部话剧的姜先生告诉记者,演出拉近了他们和角色的距离,“显然,这些话剧的艺术性不能和国家院团相比,但也不是一无是处,它们给我们不同的感觉,因为空间等多方面的因素,更加真实贴近。” 在他看来,大剧场话剧因为票价过高,即使买到低价票,座位也在最后,没有了看话剧的感觉。 制作方:题材直接决定票房 两出话剧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他们不约而同地都选择了“搞笑”题材,对于选题,双方观点基本一致。 《麻花》的制作人之一遇凯表示:“现在是多元化的市场,严肃、深刻、有艺术品位的戏有观众,快餐式的同样也有人需要。我们认为,平日里观众生活压力大,他们进剧场的目的就是娱乐,那我们就制造娱乐,让他们高兴。” 戏逍堂自创建品牌后,第一出戏曾收入30万元票房,第二出戏却赔了十几万元,之所以经历起起落落,戏逍堂的制作人李则思也认为是题材的问题。“我们做戏提倡的是高雅艺术平民化操作,虽然我们的戏没有名演员、名导演,但都很生活化,比如第三出戏用短信做噱头,大众觉得没有距离感,自然愿意接受,第二出戏赔钱也因为题材走了弯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