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来到搜狐嘉宾聊天室。
各位搜狐网友,大家好!非常欢迎您收看我们今天的明星在线,最近搜狐娱乐正在做寻找中国娱乐势力的系列报道,今天来到的就是系列报道的重要一环,保利博纳电影发行公司的总经理于冬。这个名字很有意思,保利博纳,先给我们介绍一下这个公司。
于冬:大家好,我是保利博纳的于冬。博纳是我们公司在2000年的时候成立博纳的电影发行公司,当时还不能叫发行公司,当时只是一个文化公司,经过几年的发展到了2003年的时候跟保利集团的专业公司东方神龙重组,成立了保利博纳有限公司,也是第一个被广电总局正式法文批准成立的专业发行公司。
“博纳”博采众长,海纳百川
主持人:“博纳”这两个字怎么来的?
于冬:“博纳”当时是一个想法,博采众长,海纳百川。

主持人:深刻含义,通过于总介绍我知道咱们公司刚刚5年左右,最开始我看到那个介绍,注册的资金是30万。
于冬:博纳那时候30万起家,这30万当时基本上是我的一个本钱,很少的本钱,但是当时这个本钱是买的第一部片子,付的第一笔定金刚好是30万,然后我就从家里面拿钱做发行宣传,还有前期的一些费用。我买的第一个片子是黄建新导演的一部电影《说出你的秘密》。第一部电影发完我就赚了50万,当时是很低迷的时候,只有8亿多票房。现在我们到了2003年、2004年的时候,中国电影到了15亿票房的时候,在我刚刚电影学院毕业的时候,那时候1992、1993年的时候,那时候中国电影票房差不多是在15个亿左右,我们公司成立的时候刚好是中国电影最难的1998年、1999年、2000年的时候,是8亿左右的时候。
主持人:那时候为什么那么难?
于冬:我觉得那是一个转型期,是电影行业计划经济模式向市场化模式的转轨阶段。我们成立刚好是电影改革最关键的时候,这也是一个全世界电影产业的一个普遍状况,制片处于挺箫条的阶段,主要支撑市场的是1998年的《泰塔尼克》。
主持人:那时候是不是只要做发行肯定稳赚不赔?

于冬:不是,几乎是死掉一拨人了,很多公司洗手不干了,没钱赚。前面我记得有过几个发行的公司,属于民营的公司,有一家公司当时发了一部《周恩来外交风云》,之后就连赔几部电影,几乎没有机会赚钱了,拖欠款严重,主要原因是省地市公司层层拖欠,另外发行方式也在变,从买断的方式转变为市场的分账方式,就是地方不再买片了,你的片子拿过来分账,把市场规范。
主持人:还有一定的特殊历史背景。
于冬:那个时候市场出现了比较大的波动,市场秩序被打破,偷漏瞒报很严重,我们公司就成立在这种最低迷的时候。
主持人:可以形容是商业战场上的乱世出英雄。
于冬:差不多吧,那个时候确是几乎没人做了。
主持人:当时是30万起家,现在博纳已经占了中国发行市场近20%的份额,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数字?
于冬:应该说几乎是把国产片的主要商业市场囊括,在成立之初我记得2000年的时候我们是一千万,到了2001年的时候我发行了一部低成本电影,也是鼓舞了很多年轻导演,我记得那一年是中国电影处女作的一年,有41位处女作导演,当时市场不好,但是仍有一大批新导演出来拍第一部电影,其中一部是俞钟导演的《我的兄弟姐妹》,这也是让博纳公司一举成名的片子,一部低成本200万投资的电影,发行票房达到2000万,是当年的国产片票房冠军,这对于制片行业是一个鼓舞,这是2001年。
2002年的时候公司一下子就门庭若市,2002年的时候发行了10部电影,票房达到8300万,其中2002年发了两部很重要的电影,当然还继续发行那些低成本的年轻导演的电影,现在很多新导演的电影都是我们那时候的发行的,比如《寻抢》、《开往春天的地铁》、《天使不寂寞》,比如《TV小子》,这是一部儿童片子卖得最好的一部。我还发行了两部重量级的,一部是《天脉传奇》,那时候票房差不多接近3千万,几乎排到了全年包括进口片在内的前十名。
主持人:《天脉传奇》是一个合拍片,国际巨星加盟的,当时博纳应该还是一个小公司?
于冬:小公司,这是博纳的一个转折点。当时比较危险,如果《天脉传奇》发行失利的话,可能造成公司的消亡,一点不夸张地说,因为像这样的片子一般都是交给国有的大公司,比如之前的唐季礼的一部片子《雷霆战警》,还是交给了大公司。像《天脉传奇》这部片子,第一次找到了民间的力量,就是除了国有传统的发行力量之外民间的力量在中国崛起,但是片方并不放心,我就跟他采取保底分账,我研究过外面操作发行的合约,我第一次跟他用了保底分成,这个保底分成对制片方来讲是一个保障,首先对中国市场没有信心,起码要有一个最低保障,再有机会分成,这是他们最低的要求。当时保底分成的价格也很高,没有一家公司敢接单,我一出价就把别人跟我抢片子的人吼退了,当时压力比较大。但是这个时候到了上片前两个月的时候出现了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就是凭什么你发这样的片,国有公司毕竟是大片、进口片垄断,是绝对市场霸主,他就有一点故意要跟你对抗,就把一部重量级的进口影片跟你同期上映。
我记得当时几次协调都协调不了,这个片子比较特别,就是第一次合拍片和整个亚洲同步上影。同步的概念是什么呢?主要就是同档期,然后全亚洲统一做宣传,演员配合我们,除了中国之外去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香港。在这种情况下中影寸步不让,故意把《蜘蛛侠》放在那个时候,是当时在北美票房排行榜上冠军的一部大片,就在市场当中形成很大的对抗局面,就是有一个民营公司发行的一部国产大片和国家专有垄断型的大公司发行一部进口大片,同档期上映,这在过去是不可能的,必须要错开,因为当时节目不够啊,在中国市场就没有那么多赚钱的节目,每年赚钱的就没几部,为什么还要排在一起呢,这就有一点对抗。
现在回想起来当时是一个惊心动魄的局面,对我们也是一个很大的激励,我觉得勇者必胜,最后的结果当然是比较满意的了,他也卖得很好,我也做得很好。当时鼓舞我的将士们的一句话是“狭路相逢勇者胜”,最后都胜了,《蜘蛛侠》卖的也不错也有5千万,我们的《天脉传奇》卖了3千万。也第一次看到了市场的潜力,那时候的戏院还不够多,厅不够大,大厅他占了我们只能占小厅,小厅也场场爆满,都卖得不错。我们公司这样做小作坊、做特色发行变成了大市场、运作大影片的专业公司,也令我在香港电影界名声鹊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