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希望海蓉早点身体健康。
田海蓉:已经在恢复了,有几天总是伤点元气。
主持人:每次来的嘉宾我们都会问到中国电影一百年当中你们最喜欢的导演是谁,赵老师是编剧,想先问你最喜欢的电影剧作家是谁给我们讲讲。
赵葆华:我喜欢和敬仰的编剧和导演很多,但是最敬仰最崇拜或对我影响最大的应该向青年剧作者推荐的就是夏公夏衍。夏衍是左翼时期的老作家、文艺工作者,30年代创作的电影有《春蚕》、《狂流》、《风云儿女》,影响更大的是写报告文学《包身工》,影响特别大,中学课本里面都很有。无论他的电影还是报告文学也好,他的话剧也好,主要关注民生疾苦,为民生写作,这点确实值得我们学习,是真正的现实主义作家,不把写作当做取悦于自己,取悦于他人的手段,不当做谋生的手段,为民代言,为百姓代言,为民请命。解放后他走上领导岗位,做了文化部副部长,主管电影工作。依然抽出百忙时间,写了新中国电影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经典作品,包括《祝福》、《林家铺子》、《烈火中永生》、《革命家庭》,依然保持了他以往的一贯制的现实主义精神,关注民生疾苦,真正反映现实主义的问题。同时表达现实问题的时候,他也体现了对民生一种忧患,在他身上体现了伟大的人道精神,确实是今天的编剧取之不尽的精神宝藏。当下的创作大部分忙于搞笑,当然我们这个民族需要欢笑,不能一味深沉严肃,要笑声。但是如果只有笑声没有忧患的民族那也是可悲的民族,如果一个编剧只懂得搞笑,那么编剧和三陪小姐没有什么区别。编剧要表达人生,要表达真实的生存状态,一种人格理想,人生的理想,这才是一个正宗的编剧,不仅仅是把编剧拿剧本换银子吃,换自己的一种荣耀,而是想到大众,为大众写写作,为民而写作,通过自己的剧作来坚守自己的信仰,坚守自己的良知。这点夏公给我们作出了榜样,值得我学习,也值得我的青年编剧朋友们学习。
主持人:编剧作为电影环节里最重要的一个环境,有人说编剧是无中生有的工作,说到剧本对演员来说也是第一个环节,最早是看剧本。海蓉你自己怎么来挑选剧本?
田海蓉:我这个人相对比较感性,我可能剧本拿过来,我会先看它的整个故事大纲,故事大纲如果说不错的话,我会继续往里看,拿剧本来看,我会看它的开篇吸引不吸引我,吸引我我就会往下看,最多的时候30个本子给我在里面挑一部戏。我先直观感觉好不好,直观感觉感动我,我再会理性分析。是欢笑,欢笑之余有没有带给观众更多的东西,你找我演的这个人物,演完之后能不能够在平静的湖面激起什么东西,留下什么东西,能不能给观众在轻松之余或者沉重之余,也许有快乐的感觉,可能快乐之余有一点悲凉的东西。不单单是主角写得好,单独写得好没有用,所有周边的人物个个精彩,这才能是一个好的剧本。
赵葆华:这是对编剧最中肯的建议。
田海蓉:主角和配角是相辅相成的。
主持人:海蓉不仅演戏,还自己挑剧本当制片人。今年想拍影片?

尝试做导演,拍自己的电影 李欣/摄
田海蓉:非常想。这个剧本是三年前到了我的手上,我做事情希望全部都OK才愿意拿出来讲一些具体东西,在做事情之前不想张扬。我非常希望今年能拍,拍电影太难了,尤其想做非常艺术化,但是兼顾商业因素的电影更难了,我不希望大家投了钱之后只能我自己玩味,那是自娱自乐没有意思,自娱自乐别人还能欣赏,这是艺术跟商业很好的结合。那个本子三年前到我手上,我看了之后觉得故事大脉络非常好,但是小细节没有仔细推敲,不够细致,人物黯然失色很多,当时我回绝掉这个本子。去年的时候,七转八转可能跟我有缘分又转到我这儿,我又看,真的是有蛮大的改动,尽管里面还有一些瑕疵,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可能到时候需要导演部门各个部门大家群策群力来诠释这个东西。有的时候从文字输出到画面到演员的表演,其中有很多不同的方式,拿这个本我说行,这个本我今年看能不能把它动起来。我自己在做这方面的工作,昨天晚上12多钟还在谈这个事情,也是长途打过来谈,进展得非常好。今年能不能够投拍我现在也不敢说,所有的人马齐了,资金到位了,还要考虑到整个天气的因素,要想拍春暖花开,可能季节就不对了。里面有很多中国传统文化的东西,中国人很讲节气的,希望在电影里面那种东西气场的东西很重要,要考虑到整个时间安排,希望尽快今年或者明年投入拍摄。
主持人:中国电影走了一百年,涌现出很多优秀的影片,赵老师给我们谈谈你最喜欢的一部影片和最喜欢的一个导演和最喜欢的一个演员,从1905年到2005年。
赵葆华:最喜欢的编剧夏公刚才说了,最喜欢的演员阮玲玉,这是可遇不可求的,非常难得的。用她短暂的生命给我们奉献了《神女》让世界为之惊讶为之惊诧的作品,而且她对人物的塑造至今看来难以超越,她是一个才华横溢,命运多舛的演员。导演我喜欢张艺谋,他的世界让更多的国家更多的电影工作者知道了中国电影文化,他为中国电影文化赢得了太多的荣誉,而且他的作品包括《英雄》甚至争议颇多的《十面埋伏》,就制作而言达到里程碑,给中国电影产业化运作,给中国电影的制作提供了标志性的范本。但是就艺术就文学层面而言,确实《十面埋伏》作为一个大师才华退潮,需要理论总结,我最钦佩张艺谋。我最喜欢的影片很难以割舍,但是就其艺术完整性而言,就其精致上来说,就其关注民生来说,我喜欢《一江春水向东流》,因为它反映了民族的灾难,灾难过后民族的命运感、人生的苍凉感,对人生的一种守望,对良知的守望,对善良的追溯,既是通俗作品,又是经典作品,作者很棒。
田海蓉:我喜欢《芙蓉镇》,我喜欢陈凯歌的东西,我觉得他挺不容易的,他一直在坚守着艺术的道路在创作,而且他的片子仔细看有哲学东西在里面。选一个演员有点苛刻,我喜欢王丹凤《护士日记》里面的女理发师,最喜欢的男演员王志文。
网友:喜欢田海蓉和王志文搭档的片子,你最喜欢自己的哪部片子?

我爱电影,我用生命拥抱你(摄影:孙国华)
田海蓉:跟志文的合作让我受益匪浅,因为《黑冰》我和他一块儿合作,对于我来讲是一个难得的机遇,因为那时候从《雷雨》到《董竹君》走清纯路线,有志文和导演的大胆启用,让我演杀人于谈笑之中的刘玫,给我演艺生涯一个大的转折,或者说从那一刻开始成为演技派也好或者怎么怎么样也好,从那儿之后,我心里面知道我是一个戏路宽广的人,《黑冰》推出来我们这个圈子的人才知道田海蓉的戏路是宽广的,之后才有了《关中匪事》里面的喜凤等等不同的角色,一下子都出来了。《黑冰》完之后我和王志文合作了“黑字”三部曲的《天之云地之雾》再反过来演正面人物,观众能不能接受这样的角色,结果观众也接受了我和他这样一个方式的配对。《雷雨》当中的四凤我喜欢,我每一部作品我田海蓉真是清尽全心全力塑造的,这些角色都是观众和我产生共鸣的。还有《浪漫女孩》陈小小是不可以忘的,这是跟我结合特别好,她的单纯善良美丽的一方面,她心里面又有那么多的小心思,她又不是那种特张扬,那种分寸很难把握,那部影片92场戏,我一个人就有81场戏。这是任何一个女演员都想出演的角色,又是非常锻炼打磨自己难得的机会。这里还有一个小秘密,需要群众演员,我爸爸妈妈都在里面。得需要会贵州话,我爸爸妈妈正好来看我,临时没办法,他们说你父母可不可以上?我父母说好,这是我们自己的影片我们一定要上,我们俩豁出去了。
网友:现在电影杂志已经不像当年《大众电影》那么火爆,你作为电影杂志的主编怎么看待?如何让电影杂志更普及?
赵葆华:《大众电影》最火爆的时候发行量是960万,这是80年代的时候,因为那时候电影可以说是我们百姓文艺生活当中唯一的至爱,因为没有其余的选择,只有电影。人们对于电影的宠爱程度,那种关爱程度,至今回忆起来非常温暖。确实现在已经风光不再,因为竞争太多了,我们娱乐的选择、文化的选择,甚至阅读的选择太多了,说明我们的精神生活更丰富了,由单一走向丰富,这是好现实,所以杂志也一样,面对各种时尚杂志的冲击,《大众电影》大幅度降下来。我作为杂志的主编也在想我们的生存状态,不走学术化路线,不能再办一份《电影艺术》,也不能走通俗化的路线就是《大众电影》,我要走一个时尚和经典组合起来的路线,一手抓时尚风情去占领市场,一手抓经典文化去寻求知音,守望良知。在这样一种时尚经典的组合下,我们办出了这本杂志,这是广电局主管的电影杂志,我作为主编不一定强求观众们喜欢它,但是希望观众们有空闲的时候经常翻番电影报刊,多了解一下,多关注一下我们国产电影,多给国产电影以鼓励,给国产演员,给国产电影的创作者们以鼓励,这是我的心愿。
网友:现在赵老师创作什么新的作品?
赵葆华:我现在正在着手创作意部长篇电视剧,30年代一个作家萧红《生死场》,她的命运和民族命运契合,经历了国破家亡,她一个小女孩到东北呼伦河上寻求梦想,她和萧军的爱情,和端木红良,她带出了一批群星灿烂的文学天空,她的命运深深感染我。我准备把萧红搬上电视荧屏。同时写完电视剧,我再写萧红的电影,我准备了几乎半年时间,得到了40多种关于萧红、萧军同代人大量的资料,也到实地考察,到萧红故乡,站在萧红的塑像前,我非常感动,深深鞠了一躬,经历了国破家亡的女作家,铁间担道义,妙笔铸文章。后来的作家应当把自己的心香一瓣献给已故去的作家。

一张银幕一倾心,只为呈现民族魂,风华百代传薪火,又育江山又育人(摄影:孙国华)
主持人:赵老师跟我们分享了之前准备的情况,海蓉除了演话剧,接下来投入拍摄的片子是什么?
田海蓉:今年就想做这三件事,第一件,我这个月21号、22号进棚录唱片,专辑今年肯定能出来。25号到浙江横店拍一部新戏,《李小环与苗翠花》中影和亚视合资的。第三件事是今年可以把我的电影推出来,最迟明年。

做客搜狐娱乐(摄影:孙国华)
主持人:请二位对中国电影一百年说一句话。
赵葆华:临来的时候突然看到选题,我有四句话,一张银幕一倾心,只为呈现民族魂,风华百代传薪火,又育江山又育人。献给中国电影百年。
田海蓉:我爱电影,我用生命拥抱你。
主持人:非常感谢赵老师和海蓉到搜狐百年光影会客厅跟广大网友见面,今天的聊天进行到这里,希望下一期大家继续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