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3月,第390期。
一篇读者来信,关于《大富之家》的影评,作者亥侬。我自己是更喜欢蓄须的罗伯特,不过每次在电影院里看《大富之家》,片尾白脸罗伯特出场的一瞬,观众例必鼓掌欢呼……看此文才知原来香港观众也不例外。全文如下:

《只立不破:看〈大富之家〉》

“男有分,女有归”,真好,真巧。在关师傅的带领下,大家一起吃年夜饭,人生夫复何求?但是结婚后,爱情淡出,生活淡入,美满吗?未必!如果与《神龙赌圣之旗开得胜》相比,不得不奇怪编导的影响何其大呀!

本是看好彭绮华,配上编剧陈健忠,竟然拍出一部电影散场时观众直摇头的《神龙赌圣》。而高志森配合杜国威却拍出了令人击掌叫好的贺岁佳片(说真话,笔者极欣赏《刀马旦》),虽然电影只能照顾到传统大家庭,不能照顾到单身贵族、同志、流浪客……而且笔者一直怀疑本片与中国大陆《过年》的关系。

电影有意思的是正在拍《东邪西毒》的张国荣以一个原本过客的身份挽救行将分崩离析的大大家庭,结果编导安排《大富之家》让张国荣回到众人想象中的偶像打扮(电影观众不少人欢呼——回到认同的面孔),先瓦解了王家卫的颓废重塑企图(风格);毕竟这是一部贺岁片,中国(香港)人一向重视旧历年,维护传统的大前提下,也巩固了票房!即使这一年中港台电影纠纷不断,特别是台湾(今年的十大卖座华语片没有统计——台湾的华语片票房统计断了线?——正证明了前几年台商以港片捞了不少油水,作假账,戏院也逃税!);片中黄百鸣的敬酒,使笔者想起了台商,真是不堪回首(台湾讲普通话的亦多)。

难得众演员都有出色表现,也幽了恐龙一默;刘青云的表现证明了有实力不会长久被埋没,但是袁咏仪出场的慢镜头,却使笔者想起了《开心鬼》系列。团圆(结)是好,但仍要走出格局,影响四周;否则四周都是豺狼虎豹,这生活美好终是假像?此时仍需突破,不知制片意下如何?

《尊重选民的决定》

……最后有一个小问题:如果港、中、台电影交流合作日益密切;对于《霸王别姬》这样的边缘电影(处理中、台敏感情绪如政治、历史、性……等而不见容于该地电影奖),香港人应该如何看待(因为该片在世界各地都是以香港名义获奖,而见诸于各类传播媒介上——替香港卖广告!)?奥斯卡奖看待美国独立制片(与台湾国民党营中影公司合作)的《喜宴》似乎可供参考。

1994年6月,第397期。
张国荣第十二次登上封面,《金枝玉叶》剧照。

同一期中一篇关于《金枝玉叶》的片场报道,作者不详,摘录如下:

《〈金枝玉叶〉星光灿烂的汇聚》

——彻头彻尾的男孩子袁咏仪——

……二十多分钟过去,首先出现的是几乎在全片里作反串的袁咏仪。她要演绎一个年龄约十八、九岁,类似林志颖型的“大男孩”。不知是否因本身性格较男仔头,故演绎起来她反倒觉得困难程度不大,且嫌不够粗。袁咏仪以其豪爽的语调表示:“角色的性格与我倒有几分相似,但始终是女仔,不够粗,要再粗一点;例如,首先一定唔可以说很女仔的说话,如‘咩啫’、‘点呀’、‘吓’、‘点啫’等助语词;声线方面,也要粗豪一点,刚巧最近我把声有点儿沙哑,所以无需过于刻意过于迁就调校声调,即使好番,本身的声线也不是属于温柔的一类,故问题不大。”……

……“与张国荣合作感到有点压力,无需拍戏时彼此可以好friend,但到了实际工作时却又是另一样东西,始终他是个经验丰富的巨星,肯定会感到压力。”后来于某时段,看见袁咏仪在彩排,身穿男士睡服,披上一条大浴巾的她,“眼戚戚”、“咀藐藐”,边行边讲着小小自创的语句,以及她的行路姿势,确像一位彻头彻尾的大男孩,似乎她倒有做男孩的天份。

——张国荣与家明的故事——

这部戏最瞩目的一点,相信莫如有张国荣的参演了。在《霸王别姬》中,他饰演一位对师兄存着浓厚爱意的同性恋者;而在《金枝玉叶》中却刚好相反,是一个对同性恋感到抗拒的音乐监制。

这场戏是讲述张国荣怀疑袁咏仪是否“基”的,二人在书房内的对话上作出了疑问。进入书房内,哥哥(片场中众人对张的称呼)即对我们微笑打招呼,并向我们介绍身边的工作人员,态度非常亲切。看见导演陈可辛与他正研究着剧本时,在旁听到哥哥用不同的语调来说出同一句说话:“我唔介意,但不代表我接受。”所指的当然是同性恋。待二人商讨完毕后,即趁机与他倾谈几句。

讲一下顾家明这个角色。

张国荣说:“家明是个很出色的音乐人,每一位女星在他手上也能被捧成乐坛巨星,有点似李宗盛;但另一方面,他也会与每一位女星产生感情。”“最初认识林子颖觉得他怪怪地,有点女性化,因不知他是女扮男装,故以为也是同性恋者。而家明对同性恋一直持抗拒态度,虽并不介意别人同性恋,但极不喜欢与同性恋者有任何关系。后来却接受了林子颖,但不表示其抗拒态度有所改变,只是接受这个人,是无需理会性别的-个人,所以顾家明内心感到非常矛盾,一方面虽已喜欢上了林子颖这个人,但另一方面却仍然接受不了同性恋。”

是否像《费城故事》中丹泽尔—华盛顿所饰演的律师由反对至接受的心态有点相似?

“有少许,但不是全部。因顾家明只是喜欢一个人,而不是接受同性恋者。此外,《费城故事》是一部对同性恋抱serious态度的电影,而《金枝玉叶》这部戏则较为轻松。”

现实生活中,张国荣会否接受同性恋?

“完全接受,我有好多gay friends。”

——陈可辛带出童话式的爱情故事——

最初是如何构思这个剧?

陈可辛表示:“其实是选了张国荣在先,才度这个剧本。但在很早之前,当时大概在UFO开拍第二部戏时,我地已经想拍《等着你回来》,找张国荣及张曼玉来演。但因某些问题而没有开拍,后来张之亮喜欢这个剧便交了给他,所以可以说是先有张国荣后有《金枝玉叶》。”

“我一向拍的电影都是小男人式的,觉得这类型的角色若放在梁朝伟或梁家辉身上会很适合,他们会演得很好,但张国荣则似乎太有巨星味,与此型有点抽离,所以很难度。后来与许愿闲谈间,才想出这个意念来。可以说顾家明这个角色是为他而度身订做的。”……

1994年6月,第397期
同一期里一篇对《锦绣前程》的报道,作者不详。文章发表的时候片子还未拍完,记者可能也不知道,张国荣在扮演《金枝玉叶》金牌监制的同时,又在此片里演了一个超级烂瘫的贱人,精彩十足十,值得隆重推荐……摘录如下:
《〈锦绣前程〉:一阙城市之歌》
陈嘉上部署一切后,火速开镜,找来最猛的配搭张国荣+梁家辉+关之琳,再配以靓景再以极之健康的题材作为今个夏日的清凉剂,誓必要让喝的人甘之如饴。

导演陈嘉上,编剧陈庆嘉均是一个以编小品,一个以导小品著称的幕后人,再加上王晶当监制,便完全是一个尝试中的新组合,能否成功仍有待引证。不过可以肯定的是,王晶的“快”已经率先得到证明。《锦绣前程》于五月中旬正式埋位工作,六月七号便正式开镜,这个速度相信也只有香港电影人才有这样的高效率。不过要集合一众大明星开戏也非等闲之事,如剧中主角张国荣替《锦绣前程》拍摄的同时,还得分身为赶得如火如荼的《金枝玉叶》埋尾,忙得日夜兼程,要不是两片均在香港拍摄,张国荣不知如何分身了。而据闻《锦绣前程》拍摄费用为一千六百万元,在现今的市道,这个费用绝非少数,尤其以时装片而言,究竟此片贵在那儿?答案是除一线演员的高额片酬外,原来今次他们找来的实景均属精心之选,租借费用相当可观,除必须的实景外,戏中各主人翁的家居均在高要求下精心设计的,只为了希望令观众带来一点新鲜感,好坚持人猛景靓之道。

综合多日来观察他们的拍摄,令笔者有以下的感想:
导演陈嘉上:众演员齐异口同声赞导演和善,因他从不发脾气,甚么都慢慢来,唔好呀,再来过吧。对上对下也一样,唔知是否因老婆有咗BB的缘故!
制片陈希文:个子虽小,口齿伶俐,难怪她能安排大明星张国荣的拍摄时间如此井井有条,难怪Leslie虽两片在身,但仍拍得轻松自在,就是全赖这幕班后人马的妥善安排。

梁家辉:长发及肩的大男人。戏中角色对他来说可谓驾轻就熟,闲时轻轻松松与一班老人家谈笑风生,这些演出可能又会给观众另一新鲜艺术青年形象。

张国荣:官仔骨骨戏对他来说轻而易举,而今次扮相与角色虽不太突出,但Leslie已很久没有演这类文艺轻喜剧。他的小生扮相又可再现人前,今次对手更是关之琳,二人均首次与陈嘉上合作。虽然Leslie已久未演过这类年青人励志片。但旁观他的演出,那轻佻小子,自信满腔的一举一动,根本难不到他。

关之琳:富家女演得多了,今次来个商界女强人形象,更与张国荣演情侣,俊男美女,烈日当空拍摄,并无半旬怨言,好嘢!

黄子华:演这个市侩青年,导演不知是否睇中他的talk show里口齿伶俐那个样子,今次演来称职非常,演出时身体语言多多,多少带点个人影子味道,但与剧中女友胡樱纹饰演情侣则颇属新鲜的配搭。

梁思敏:做回正路角色,可以说是新尝试,以一个大癫大肺形象示人,实属明智,加上小妮子个子小小,做家辉女人一高一小的配搭,此十三点角色能否为观众接受就有待放映才知晓。

近来推出的励志片均属低成本制作,陈嘉上导演与王晶监制这次合作一部娱乐加寓意的励志片,看来颇有瞄头,至于成果则就有待观众见面给予答案了。

1994年7月,第399期。
张国荣第十三次登上封面,《锦绣前程》剧照。

同一期里一篇对《锦绣前程》的报道,作者不详。文章发表的时候片子还未拍完,记者可能也不知道,张国荣在扮演《金枝玉叶》金牌监制的同时,又在此片里演了一个超级烂瘫的贱人,精彩十足十,值得隆重推荐……摘录如下:

《〈锦绣前程〉:一阙城市之歌》

陈嘉上部署一切后,火速开镜,找来最猛的配搭张国荣+梁家辉+关之琳,再配以靓景再以极之健康的题材作为今个夏日的清凉剂,誓必要让喝的人甘之如饴。

导演陈嘉上,编剧陈庆嘉均是一个以编小品,一个以导小品著称的幕后人,再加上王晶当监制,便完全是一个尝试中的新组合,能否成功仍有待引证。不过可以肯定的是,王晶的“快”已经率先得到证明。

《锦绣前程》于五月中旬正式埋位工作,六月七号便正式开镜,这个速度相信也只有香港电影人才有这样的高效率。不过要集合一众大明星开戏也非等闲之事,如剧中主角张国荣替《锦绣前程》拍摄的同时,还得分身为赶得如火如荼的《金枝玉叶》埋尾,忙得日夜兼程,要不是两片均在香港拍摄,张国荣不知如何分身了。而据闻《锦绣前程》拍摄费用为一千六百万元,在现今的市道,这个费用绝非少数,尤其以时装片而言,究竟此片贵在那儿?答案是除一线演员的高额片酬外,原来今次他们找来的实景均属精心之选,租借费用相当可观,除必须的实景外,戏中各主人翁的家居均在高要求下精心设计的,只为了希望令观众带来一点新鲜感,好坚持人猛景靓之道。

综合多日来观察他们的拍摄,令笔者有以下的感想:

导演陈嘉上:众演员齐异口同声赞导演和善,因他从不发脾气,甚么都慢慢来,唔好呀,再来过吧。对上对下也一样,唔知是否因老婆有咗BB的缘故!

制片陈希文:个子虽小,口齿伶俐,难怪她能安排大明星张国荣的拍摄时间如此井井有条,难怪Leslie虽两片在身,但仍拍得轻松自在,就是全赖这幕班后人马的妥善安排。

梁家辉:长发及肩的大男人。戏中角色对他来说可谓驾轻就熟,闲时轻轻松松与一班老人家谈笑风生,这些演出可能又会给观众另一新鲜艺术青年形象。

张国荣:官仔骨骨戏对他来说轻而易举,而今次扮相与角色虽不太突出,但Leslie已很久没有演这类文艺轻喜剧。他的小生扮相又可再现人前,今次对手更是关之琳,二人均首次与陈嘉上合作。虽然Leslie已久未演过这类年青人励志片。但旁观他的演出,那轻佻小子,自信满腔的一举一动,根本难不到他。

关之琳:富家女演得多了,今次来个商界女强人形象,更与张国荣演情侣,俊男美女,烈日当空拍摄,并无半旬怨言,好嘢!

黄子华:演这个市侩青年,导演不知是否睇中他的talk show里口齿伶俐那个样子,今次演来称职非常,演出时身体语言多多,多少带点个人影子味道,但与剧中女友胡樱纹饰演情侣则颇属新鲜的配搭。

梁思敏:做回正路角色,可以说是新尝试,以一个大癫大肺形象示人,实属明智,加上小妮子个子小小,做家辉女人一高一小的配搭,此十三点角色能否为观众接受就有待放映才知晓。

近来推出的励志片均属低成本制作,陈嘉上导演与王晶监制这次合作一部娱乐加寓意的励志片,看来颇有瞄头,至于成果则就有待观众见面给予答案了。

1994年8月,第401期。
一篇文章报道日本的港片迷动态,作者深泽宽,全文如下:

《日本“香港影迷游击团”》

70年代至80年代成龙率先将本地港产电影成功打入日本市场,掀起谐趣功夫片热潮,不但疯魔万千日本少女,且老少咸宜,渗入当地家庭各老少成员。在日本人心中“Jacky Chan”成为代表香港的名字。年初的《醉拳II》,各大日本杂志争先报道花絮,情况像史匹堡在港宣传《侏罗纪公园》时般厉害,奠定香港电影在东南亚“大哥”地位。

此外,周星驰“无厘头”电影和《霸王别姬》再创下另一高潮。众日本影迷把周星驰和张国荣捧至神般。由于日本离香港只需三小时飞机行程,不少日本影迷自组电影旅行团,来港欣赏电影,其中最有规模、最具代表性的是“香港影迷游击团”,主将藤原弘子小姐定期在日本出版月刊《香港电影通信》,介绍港产片最新动态……“香港影迷游击团”的信封和信纸都印有张国荣和周星驰的漫画版,且更让成员用整齐的中文与本刊联络,日本影迷深爱港产片,都用尽心思和努力。……

……今年暑假,张国荣的《金枝玉叶》、《锦绣前程》和徐克《梁祝》吸引了大批日本团来港观看,而据统计,日本影迷最不感兴趣的是“三级变态片”。既然香港电影工业这么重要,众电影工作者应该继续努力创作和制作高水准的港产电影,为香港争光。
同一期另一页,一篇对摄影师黄岳泰的采访,作者刘慈匀,附图有《倩女幽魂II人间道》剧照,为黄岳泰参与制作的作品。注解道:“《倩女幽魂II人间道》除了有出色的武打特技外,摄影也应记一功。”黄岳泰的相关采访摘录如下:

《乘着光影的翅膀飞翔——摄影师黄岳泰》

……至于动作片,可分功夫片和动作片。功夫片需表现该派功夫的一招一式;动作片只需知道他是出何招数,只需拍出该招的威力,便已达到你的效果,而动作科幻片也属此类型。许多时拍动作片,动作场面会完全与现实灯光相违背,因有些灯是完全不能按现场的光源去打的,否则拍出来的动作会不清楚。许多技巧上是要衡量个别动作来去打特别效果的灯;而打出来既要顺眼,但不夸张,不让观众看得出你突然反了光源。光已是其次,最重要是银幕呈现出那个镜头的时间能捕捉住观众的情绪,觉得这一招劲、犀利,那就成功。……

1994年8月,第401期
同一期另一页,一篇关于《金枝玉叶》原声大碟的碟评,来自滚石,附有《金枝玉叶》海报。
全文如下:

《〈金枝玉叶〉电影原声》

看完此片的第一感觉,乃是剧情麻麻,有太多为玩pun而pun的情详,有些几好笑,但对某些人(同志)可能描述得太滑稽,不够传真,但此电影所出现的歌曲,尤其张国荣演绎的几首作品,就相当出色,他唱得比在出碟时候还要好,简直拍案叫绝。

但在电影原声大碟上,却不是收录张国荣的版本,这个当然嘛,但Dick Lee唱的《追》、《今生今世》都是很不俗,只嫌他唱广东歌太惨,其中《今生今世》的惨味最为让人察觉。

只是除了这点出色的歌曲外,此碟还有一些更意外的惊喜,就是苏慧伦唱完她第一首广东歌《我不是一个人住》后,她在此的另一首广东作品《少女问》仍然好innocent,依然很清新。

还有李之勤,听过她的新大碟《蝴蝶花》,觉得未尽如意,但她在碟里与Dick Lee合唱的《眉来眼去》(广东版)相当出色,还有《爱情魔力》把那种六十年代的国语时代曲式歌曲,演绎得相当具韵味,以她的独有风格而言,此曲乃是我们的意外惊喜,是十分、十分的意外,叫好叫座之作。

另何超仪的《无所谓》也不逊色,此电影原声大碟乃是近期一张实力叫好的大碟,就是那些纯音乐片段相当不俗,有很重许愿的个人风格在内,实在不容错过。

1994年8月,第402期。张国荣第十四次登上封面,《东邪西毒》剧照。

同一期里一篇对王家卫的采访,关于《东邪西毒》。作者不详。附有张国荣西毒造型的整版照片。摘录如下:

 

《王家卫的它与他》

——《东邪西毒》是根据金庸小说里东邪和西毒两个人物而构思:但据闻遭部电影中的故事与小说没有甚么关系。

不是无相关。我们拍《东》定想讲另一个故事的,最初开始是钟意个名,东邪、西毒是两个女人,但后来我们买版权,发觉买东邪西毒与买《射雕英雄传》的版权是无分别的,大家便觉得为何不拍《射雕英雄传》呢?而我又很喜欢看武侠小说,于是便想试下拍《射雕英雄传》,但我最有兴趣的人物是东邪,西毒,因为东邪是飘逸,很愤世嫉俗,大家都觉得他很有型,但其实我自己对东邪的看法又不是这回事,我觉得这个入很自私;至于西毒,我钟意他是因为他这个人最悲剧,开始时我想和金庸接触的,因为他在设计这些人物时必定有想到一些有关他们前生的事,而没有写出来的,可惜无法接触他,于是我开始构思这些人物的故事,反而这个做法让我有更大的创作空间,我幻想东邪,西毒和洪七公年青时候会怎样,那么我便自己develop了另一个故事,所以我的故事完结正是《射》故事的开始。

——别人拍古装片总有特别的原因,如借古讽今,或想拍武打场面,你的古装片又如何?

我没有那么大野心,我只是试下拍。古装其实是很难拍的,我用了一个最easy way out的方法去拍,最现代的处理,而且我无看重阶层,但古装片其实是很formalistic的,如不同阶层有不同的礼节和生活。我们就是花时间去考究他们的生活方式也是荒谬的,无论怎样做出来都是假的,就是连斟茶,吃饭的小节也考究,又怎样?你始终不知道是真是假。还有我们拍《东》时才发现大家经常忽略了一点,我们最初的意念是要张国荣去报仇,后来我看有关中国复仇的书,讲古代人复仇有很多Rules,然后我想一个人若要替亲人复仇他起码要花上十几廿年,而有一样野我们从来无提及的是当时由一个地方去另一个地方,是要经过许多了无人迹的地方,他开始不懂得说话,又或开始自言自语,经过这么长的时间,这么多的经历,最初的动机便变得模糊了,而中间那段旅程和时间是古装片从来无强调的。

——不如拍一部古装公路电影。

我本来想由黄河的源头,即青海那边一直拍到去壶口,跟着河流一路追去,但难度实在太大,无办法支持得住,而且根本无可能。找张国荣、林青霞这些演员跟你拍公路电影啊!我们看《Researchers》会很感动,用那么多年去找一个人,他真的体会到时间的转变,在找寻过程中, 他要为生活,要卖野,这是十分好看的一部戏,令人看到人生和那个阔度。

——后来变了现在《东》的故事?

由于不能走动,便变成stay在某一个空间。

——张国荣在《阿飞正传》里,是一个很沉溺的人物,又可以对身边的人很大影响,有时甚至能操纵别人的情感,在《东》里,你又如何处理张国荣的角色呢?

最初我是叫张国荣做东邪的,但后来发觉他做东邪便一点惊喜也没有,因为大家都expect他会是潇洒倜傥,像《阿》的形象,所以我就不让他做东邪,要他做西毒。西毒经常怀恨在心,有很多心事,加上他是个孤儿,所以他很懂得保护自己,他知道不想被人拒绝的最好方法便是先拒绝他人,这是他的做人态度,他永远封闭自己,不让别人接近,后来他终于明白这样是唔work的,也明白有的事过咗便会错失了机会。他这个启发大部分来自对抗的对象死了,另外,是来自洪七(张学友),这个人永远不觉得被拒绝是件难堪的事,他认为是对的事,便会去做。

——《阿》中张国荣沉溺于自己的世界,《旺角卡门》中华仔过份执着,像是只有死路一条,但《重》给我的感觉是乐观了很多,虽然《重》跟前两部戏一样,所有人的感情在时间上都是mismatch,但至少《重》在结局时给予了梁和王一个possibility去发展。

但我觉得《东》会更宽阔。做《东》后期时,我会将它和《重》比较,但《东》的份量比《重》重得多,因《东》在深度和阔度上比《重》来得heavy和更复杂。

——《东》有很多人物,是否由很多个故事组成?
是用张国荣一个人串起所有故事,张国荣是轴心,每个人都经过他,而故事就发生。

……

1994年10月,第405期
同一期另一页,一篇在《风月》片场对张国荣的采访,谈及《风月》的拍摄情况、《霸王别姬》遇到的问题以及他对几位香港导演、对香港电影的看法。作者Mathew Tang。全文非常长,摘录如下:

《张国荣歇斯底里的一次》

……下午四时,房门打开,门背后是微笑的Leslie,举手投足间,都是那么的悠闲,若非今早在现场看见他的努力演出,倒还真以为他正处渡假当中。

……“其实郁忠良是一个悲剧人物,相比之下,《霸王别姬》的程蝶衣一点也不悲,因为蝶衣可以积极地去面对他眼前的一切,譬如舞台上的醉生梦死,譬如他对师兄的感情,都是义无反顾地去做的。郁忠良是更复杂的人物,而且围绕着他的一切都被玩弄于命运中,他根本没法选择怎样去做,所以他的演法跟蝶衣完全不一样。”

……“前两天跟凯歌谈起,我说作为中国的导演和演员,实在是太悲哀了,大家拼命地说自由,自由,到底自由是甚么呢?就连拍一部电影出来也要因为一些政治因素而要禁影!”

我知道Leslie在说《霸王别姬》,于是接上一句:而且是因为一些过去的政治因素。

“正是因为一些过去的因素,然后说不应揭国家的疮疤云云,在大陆被禁了,那一边台湾又因为凯歌是大陆的导演,这是一部大陆的片子等等,结果也被禁了。”

据一般惯例,被禁上映的电影是不能参加当地影展的。

“最后是香港了,香港是较文明,自由吧,却又说因为不是香港的导演,因为香港的演员数目少而不可参展,我觉得this is ridiculous,假如要弄成这种地步的话,不如干脆不做算了吧!”

Leslie指的是办影展的事,他脸上仍能寻到一股不平之神色。

“我觉得这是一首悲歌。”

办影展而却不把电影视为大前提,实有点荒谬吧!我尝试舒缓Leslie的情绪。

“有谁不知张国荣是香港的演员呢?偏偏把《霸王别姬》打成十大外语片……”谈笑中的Leslie,眉宇间显出一些不屑。

“然后是金马奖,是自由工会的,却不准许我被提名,我觉得这中间还有其它因素,以《霸王别姬》一部这样的片子,在康城取了这么大的一个奖项,要是真的能参展的话,说不准要拿掉大部分奖项……prizes可能太少了。”

参展的阴影就如Leslie刚刚从口中喷出的一口烟一样,凝聚于他面前久久不散。

“最令我惊奇的是,当金马奖完了之后的一个星期,又有一个宣布出来了,说你们在国外拿了任何一个大奖的片子,现在都可在台湾上映了。”

无言的笑。

“尘埃落定了,《霸》片去年上映了,今年理应可被提名吧,却又搬出了一套二分一制来说不符合资格……之前是因为大陆片所以被禁了,可什么是大陆片呢?实在整个production team都是香港人……”

Leslie面前的烟不知何时已散去了,他拿起手上的,又吸了一口。

“我觉得这是中国人的悲歌,我觉得电影不应有这么多restriction,我觉得大家都在妒忌着,防范着一些事情,尽管大家口中都是言论自由,甚么自由呢?其实一点也不自由。”

沉默。

“有些时候,我自己觉得颇为心淡,尤其现在的香港观众,只是爱看一些commercial film,嘻嘻哈哈,热热闹闹,便卖个满堂红,我无意踩任何人,但现在太多导演是太calculative了,这样拍电影一点也不漂亮。”

电话响,似乎是远方长途,Leslie简略交代了两句,回到座位上的时候,也回复了轻松的笑容。

“不知不觉间,我也拍了六十多部电影了。”

看见我出乎意料的样子,Leslie淡淡地一笑,他的脸上总没有太多岁月的痕迹,六十多部电影,一个年青的Leslie,总觉有些不可思议。

你拍的第一部片是……?

“《红楼春上春》,”Leslie爽快的答,反而我因这名字而有点别扭。

谈谈香港的导演好吗?

……“其实《金枝玉叶》ending我不太认同,而且somehow,我觉得香港人对gay的处理太过喜剧化,太过丑化,我觉得并不需要如此。”

我想在香港要说gay这一题目而又想令大众去听的话,轻松和搞笑的手法大概比较容易令人接受吧!

“这也是……其实志伟在戏中演得很好,但其实最适合演的不是他。最好是由我一人分演两角,identical twin,两个人各走极端,一个人是另一个的shadow。”

Leslie在笑,连自信一起笑出来。

“但我仍喜欢Gordon多一点,当然Peter在新一代的导演中,我觉得已是很好的一个。”

“王晶与我一碰面便都不言而喻地同时在笑,他知道我不会拍他的戏,我亦知道他不会找我拍戏。”

……

1994年10月,第405期。
张国荣第十五次登上封面,《风月》剧照。

同一期读者来信栏目的一篇文章,关于电影版本的讨论,作者古影,摘录如下:

《电影版本再创作》

关心电影的人对于电影版本绝对是十分留意的,如早期《第一类型危险》、《童党》有不同版本,主要是电检/创作者之间的互动;其后《喋血街头》在越南拍完后遗失部分胶卷;《阿飞正传》有不同人剪辑出的版本(反正底片多),这些对于影迷来说,皆是值得珍惜的。或因为片商要求(增加放映场次,故力主减短片长),或因为观众试片反应,而有不同版本,但并不是每位有心人皆可看些新旧版,更不用说相关的报道资料与评论。

最近《霸王别姬》更长的版本(在电视上分数集播完)即将出现,而《重庆森林》也传有午夜场、公映两种版本;甚至《东邪西毒》由于拍出近六十万呎底片,而初剪版仅占近八千呎,依王家卫的个性,其后绝对可能有更多新版(或许为了柏林、康城等国际影展)陆续出现;如果意见仅来自少数人,则问题来了:谁能一一看过并作出评论,哪一版较好,基于何种论点。剪片人又是根据哪种感觉/目的去操刀重组?相信这类资料绝对令后世影迷十分在意搜集。……

同一期另一页,《电影最新情报》栏目,一则关于《风月》换角的消息,之前有女主角的戏份全部作废了。这次换掉的女主角大概是王静莹,之后换上来的应该是周迅或陈红中的一位。

“经过慎重考虑之后,汤臣公司决定更换《风月》女主角,据说会由大陆演员中选出,亦可能从新人中挑选。”

同一期另一页,一篇在《风月》片场对导演陈凯歌的采访,作者Mathew Tang,摘录如下:

《陈凯歌眼底尽是〈风月〉》

……拍板声开始了从上海重返这里的忠良向他亲姐秀仪提出歇斯底里的控诉。

“我讨厌这个地方!我讨厌这里的人……我更讨厌你!”

一双愤世的眼睛盯着一双惊愕的眼睛,仿佛要看着她心中的泪水浸死她自己。

沉默。寂静。

“停!”

导演陈凯歌把一切叫回现代,张国荣的演出赢得现场各人的掌声。

“国荣自己亦觉得今天是他至今在这部戏中演得最好的一部分。”这是陈凯歌后来的话。

……往后两天的现场观察中,看到了一些值得一提的事。首先是陈凯歌、张国荣及杜可风的三人组,他们总是聚在一起谈,从一对道具绣花鞋到一场戏的气氛以至论及全套戏的一切,中间当然夹杂着其他人的意见,尤其是张姓的副导演,然后却还是他们三人从一而终。白天在现场,晚上在酒店,谈个不了,我想大概他们就是整套电影的重心人物吧,导演是灵魂这自然不用说了。可是这些时间之中却从没察觉他们手上拿着剧本翻阅的,大家谈起来都对每个细节,每句对白如此了如指掌,就像在谈自己经历过的事一样,明显地各人都各自做了相当充足的准备工夫,态度之认真与投入令人佩服。

然后我发觉到每天的拍摄之中,张国荣都在下午二、三时左右便完成他的部分,余下时间便是拍小忠良的戏。询问旁边的人,亦表示拍摄以来均大都如此。这种安排,在香港基本上绝对不会发生,无他,制作成本向来也是拍摄间考虑的大前提,所以演员(尤其高片酬的主角)到场拍摄的日子往往是人尽其用的。然而只要稍微想深一层,却不难明白这安排的用心。能让主要演员每天专心演一至两场戏,而用剩余的半天准备明天的部分,是认真、有要求的制作方式。这背后意味着两种可能:要么,是张国荣愿以不限的工作日数而收同一的片酬;要么,就是徐老板不惜工本。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相信都很难出现在香港的制作中。……


1994年12月,410期。
年尾最后一期,对全年电影市场做出回顾。《金枝玉叶》作为当年既叫好又叫座的重头戏,当然出现在题图里。


《’94回顾:西风压倒东风》

连续第二年,香港最卖座电影的位置为美国片夺得,港产片品质与票房都普遍下跌,全年真正称得上够水准的影片不超过三十部,票房低于四百万元的却有六、七十部,情况越来越令人失望。大陆与台湾片的质与量都不理想,大陆方面够水准的影片都是港、台片商投资,主旋律电影在官方催谷下,仍然占优势,但政策僵化做成难以起飞。台湾影片以参加国际影展为目标,愈来愈远离观众,同样是不值得鼓励的事。欧美影片趁虚而入,主流商业片雄踞港、台票房榜,大陆亦逐步开放市场,华语片要保住地位,还需努力。


同一期另一页,仍然是《’94回顾:西风压倒东风》,双周刊根据当年港片发展脉络,拟定了一个别开生面的《’94电影冠军大榜》。

’94电影冠军大榜

重量榜:《东邪西毒》
人气榜:罗家英、葛民辉
金针榜:《背靠背,脸对脸》
出奇榜:《三个相爱的少年》、第31届金马奖影帝(梁朝伟)
便秘榜:《东邪西毒》
醉人榜:奇洛·李维斯
封神榜:张国荣
游丝榜:林青霞
擦鞋榜:《中南海保镖》
鸡精榜:《情人的情人》、《心外幽情》、《炮弹专家》……
快餐榜:《重庆森林》、《珠光宝气》
长气榜:《五个相扑的少年》(310天)、《我和春天有个约会》(142天)

同一期另一页,仍然是《’94回顾:西风压倒东风》,全面回顾港片、台湾片、大陆片、西片在九四年的发展状况。内容极长,仅摘录片段。其中年度票房排行榜似乎有误:当年的票房冠军应该是《赌神II》吧,为何在这个榜单上十甲未入?……这一年港片明显出现崩盘现象,作者提出口号“待从头,收拾旧山河”为影人打气,焉不知,此后的几年里,一年不如一年……

《’94大事回顾》

“痛心疾首”亦未能贴切地形容九四年的港片市场。年初的短暂辉煌日子终究挽回不了下半年如堤崩般的败壕,但与其呼天抢地,不如置诸死地而后生,再战沙场。

《1994年十大卖座华语片》

1、《醉拳II》4097万
2、《大富之家》3738万
3、《国产凌凌漆》3752万
4、《花旗少林》3703万
5、《破坏之王》3691万
6、《九批芝麻官之白面包青天》3018万
7、《金枝玉叶》2913万
8、《我和春天有个约会》2141万
9、《新同居时代》2008万
10、《洪熙官》1939万

1994年12月,第409期。
又到了贺岁档期,《满汉全席》即将开拍。

《电影最新情报》

圣诞新年是电影的黄金档期,只要有噱头,几乎所有在这个档期上映的电影都会卖个满堂红。有见及此,各电影制作公司都努力地赶啊赶,希望能分得一杯羹。东方这回邀得了徐克拍贺岁片《满汉全席》,且动用张国荣、袁咏仪、罗家英这群人气急升的电影人助阵,务求在有限的时间内以其专业的技巧完成,而负责监制的是黄百鸣、徐克和李宁。如此阵势,看来已稳操胜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