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会无期》上映一周前,韩寒坐在北京的酒店宴会厅,从早到晚车轮战式地接受采访。“你写文章时抨击茅盾奖,写影评时抨击金鸡百花,如果金鸡百花颁给你怎么办?”韩寒怎么也没想到,这个问题竟是被问到最多的:“很奇怪吧?其实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韩寒觉得自己回答得不够好,意犹未尽的样子。
现在的他,已经离那个抨击一切的作者身份有些遥远,以上那个问题,俨然变成了“过去的韩寒”对“现在的韩寒”的一种挑衅。《独唱团》之后、方舟子之后,韩寒已经不再像以往一样在博客上针砭时弊,那些过去守在电脑前等着他的激昂文字来代表自己的人们逐渐有些坐立不安,有人在他的贴吧上留言“韩寒的世界观变了吗?”现在,他带着电影重回大众视野,却没有将其拍成一部议论文。导演韩寒说,不想把自己的世界观鲜明地表达出来,这样会影响观众判断。
在与方舟子骂战的那一年,韩寒刚刚跨入三十岁。两年过后,导演韩寒似乎已经收起了过去的锐气,换成了一个睿智的中年人。“我不想被所有人代表”,韩寒说,现在的他已经厌倦了过去那样像一面旗帜般飘扬在风中的感觉,他用电影启发观众:不要让我再代表你们了,与其坐在电脑前等待别人给你一个价值观,不如打开门,出去走一走:“连世界都没观过,哪来的世界观?”
连续三天,韩寒出现在公众场合的衣服都是类似的。白色衬衣、牛仔裤,一双黑色耐克鞋。他喜欢小声说话,节奏不算快,声音柔和。他说话时几乎没有手势配合,面对镜头,韩寒不拿话筒的那只手大多数都撑在大腿上,这个姿势会保持很久。唯一用来表达思考或者缓解气氛的手势也是固定的:左手或者右手摸一摸后脑勺,然后微笑。总体来说,出现在媒体面前的韩寒都是随和且从容的,不会吞吞吐吐,出口的话逻辑清楚,偶尔还能冒出一两句颇有幽默感的金句。唯一一次不同出现在一次到访上,主持人拿着方舟子头像挡在脸上,假装严肃地问他,“这电影是你拍的吗?”韩寒很尴尬地笑了两声,显然没想到会有这一招,不知道该说什么想了半天回了一句“好吧”。
当年的韩寒,还是一个桀骜不驯的少年。当时作客《对话》时,一遇到批评声,他立即开始战斗模式。走上台,主持人夸他衣服好看,他答:“没有,我土鸡”,第一句话便充满不屑。被问到是否和父母说退学的事情,他说的是“不是商量,是告诉。”他也会反问记者“你的心事会和父母交流吗?”面对身边两位专家的质疑,韩寒说:“总统是四年一换,韩寒是永远不换”。
韩寒一直以来都保有这样一个习惯,无论做什么,总想着不一样、牛逼。《独唱团》的时候,他说他要做一个牛逼的杂志,光稿费就一个字2块,到后来的“一个”APP,走的也是特立独行的风格。到了《后会无期》,韩寒只承认了不一样,却再不愿用“牛逼”这个词,他开始克制对自己的夸奖与过度表达。问他是否承认自己比别人更有优越感,他答“我在自己擅长的地方是有优越感的。”继续追问“那你觉得自己在导演这个角色上是否觉得自己擅长?”他思考了一会,然后把话题绕开了,大意是说,电影有遗憾,当然重来一遍会拍得更好。
作为一位在青春时期喊出过“全世界用汉语写字的人里头,钱钟书是第一,我是第三”的傲世少年,韩寒在导演的这个新身份上保持了克制,没有批评其他的任何新导演,也没有不尊敬任何一位前辈,他只点评自我,做自我批评。
实际上,在无数的采访中,韩寒都在强调《后会无期》的与众不同:“它一定不是那种意义上的公路片或青春片”。他在拍电影之前就给自己下了很多设定,“它也没有以前青春片里面的那些元素”,他坚持不拍铁轨上的行走、雨中的奔跑、自行车双脱手、不拍窗外景物飞驰、侧窗的景色……问他是否觉得这些青春片中的桥段太过撒狗血?他否认,他说也没有觉得那些用以上手法拍摄青春片的人就不高级了,“我就是喜欢这样,不喜欢的话我也拍不好。”——几乎所有需要让他做个比较的问题,他都会用“我就是喜欢这样”来回答,你从他口中已经听不到他人的看法。
以前的韩寒说,“战胜自己是自我安慰,战胜别人才是胜利”,现在他觉得,跟自己比永远比别人更重要。韩寒拍电影的想法早在2010年就有,但由于某些不可控的因素,导演计划一直到2014年才由梦想变成现实。他曾经在微博上将这不可控力描述成市场的不够火热与成熟,于是一年后,他把这个故事写成小说出版,就是《他的国》。三年前,他又构思了一个剧本,“无奈这个故事本身稍敏感,所以还是没有成功。我又把这个故事写成小说出版,那本小说就是《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
三年之后,韩寒终于坐在了监视器后面,开始执行晚了五年的梦想。然而三年后,赵薇转型、郭敬明转型、邓超转型、一大批名人纷纷认领了导演这个新的标签贴在自己身上,在这样的时间节点,韩寒难免会被拿出来与其他导演做一番比较。韩寒觉得这样不重要,“因为这个世界只会记得把事情做得更好的那个人。”那么,其他的导演会是他的竞争目标吗?韩寒否认“完全不是,我不会把任何的其他的导演当成自己的竞争目标,这不是赛车比赛,赛车比赛你需要击败对手,做电影或者出书要做到的是对自己满意。今年有很多新的导演出来,我都在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韩寒的表达依旧克制而谦虚。
博纳影业老总于冬曾表示,《后会无期》的惊喜不亚于姜文的《阳光灿烂》,而也有人看完电影之后谈到了韩寒与姜文的相似性。韩寒说,“我们在叙述上不一样,他更加热情似火,我更加偏向于冷静一些。但姜文是一个很优秀的导演。”直接问他,你觉得自己和姜文相似吗?他磕巴了一下,回答“我还是很喜欢我这部电影的。”
有意思的是,电影的Slogan是韩寒想要去掉的一句台词。王珞丹说,开拍前一天照例才收到第二天的台词,她发现原来剧本中那句“算了吧,从小到大听了那么多道理,我依然过不好我的生活”没有了,在她的强烈建议之下,才被加了回来。韩寒说,这部电影要反心灵鸡汤,这就很好地理解了钟汉良这个在电影中总是爱说心灵鸡汤的“正能量”使者,最终却是个骗子。不过,电影中依旧充满了许多韩寒式的,对生活的一句话解读,包括“喜欢就是放肆,爱就是克制”在内的诸多台词被称为金句疯狂转发。
但韩寒不认为这些话说得是那么的有道理。“我认为整个电影里的金句只有一句,不能说经典,但是真正有道理的是——汽油车不能用柴油。而其他的所谓道理,我觉得都不一定对,包括很多女孩子喜欢的喜欢就是放肆,爱就是克制,爱为什么就是克制呢?因人而异。”
韩寒也在不同场合表示,绝对不会解读自己的这部电影,因为不想给大众一个标准答案。对于那些把韩寒习惯性当成意见领袖的人来说,这次需要自己去领悟。问他“有的观众可能需要你很直白地给他一个你的世界观、价值观,就如同当年你写杂文一样,他们需要一个观点。面对这种人,你该怎么办?”他答:“我觉得世界观是一个好大好大的词,可能一两万字都不能形容出来。如果能用一两句话就能形容的世界观,那他只能说找一两句比较好听的话来标榜自己的世界观而已,可能这些话让他们觉得牛逼。就像前两年大家都说‘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那样,现在看来已经很土了,但当时来说,更多的只是一种标榜,我不相信真的有那么多人能做到走自己的路,也许他们最在意别人的闲言闲语。一两句话能说出来的不叫世界观,只是他找到了一句金句来标榜自己。”
作为曾经的青年代表韩寒,现在已经疲于当一个旗手,每天摇旗呐喊。曾经在博客上写杂文。韩寒的朋友,作家张悦然评价那个时代说:“那些与我们同龄的读者,与韩寒一起成长……获得反抗的力量。”然而,在韩寒年过三十之后,他已经开始谨慎发言,博客上杂文数量锐减到一年一两篇,更多的时候还是在开车,在表达对家庭生活的抒情。
当时“一个”APP出世时,韩寒写过一篇文章中提到自己不再针砭时弊的原因:“对于我们这样一群胸口中过枪,但只是蹲下来系了个鞋带的人来说,我只是有了一些新的感悟。我了解,这个世界上很多人被踩了一脚以后会捂着胸口倒地。我发现,我们所谓的批判,我们自以为是的‘启蒙’,我们所去宣扬的那些,其实大部分都是重复传播……重复传播累积到了一定的时间就会引起逆反,无论你说得有多么正确。”
在采访中,韩寒也强调了自己不愿意被代表的想法。“就像一不小心就变成岳父了。还有些人过来问我,说这个是电影前期宣传一个很好的点,是找哪些公司营销的?我说这真的……一来也不是自己愿意的,二来也没办法,大家都是善意的调侃,也只能接下了这个标签。”后来的事大家都知道了,在电影推介会上,面对台下此起彼伏的“岳父”喊声,韩寒说“放心,小野是不会嫁给你的。”
韩寒说,他现在变得特别害怕结束。就在一个月以前的一个晚上,韩寒完成了电影的最后一个步骤:声音混录。之后,他拥抱了两位声音执导,走出工作室的大门,坐在车里,失落感袭来。“它已经脱离了我的控制。在这个时候,我只能去想下一部电影,才能平衡自己的失落。”韩寒说,在赛车的时候也有这样的经历。每次比赛无论输赢,哪怕是蝉联的年度冠军,只要吃完那顿晚饭,晚上九十点钟,和朋友站在窗前的他一定会觉得特别的失落,“我都希望第二天还能有一场新的比赛。”
这样两个场景被韩寒描绘得非常具有电影感。夜晚、把酒言欢的庆祝、相拥式的告别、独自坐在车里沉思……仿佛一位英雄已经完成了他的使命,仿佛再过几秒钟,伴随着苍凉的片尾曲的响起,电影就该走字幕了。
这个颇有象征意义的结尾,似乎也标志着,韩寒的英雄主义形象已经走到了尽头,过去的慷慨激昂变成了现在的诉说衷肠。现在的韩寒,愿意站在更高的地方看世界,他说“你以为的极限说不定是别人的起点”,他开始明白,“这个世界是非常大的,每个人的能力都不尽相同,你觉得你已经做到这里了,但对别人来说,说不定做得比你更好。”所以在电影里,他不断诉说“你连世界都没观过,哪来的世界观?”过去的他巴不得站在聚光灯的中央,而现在,你却能感觉到他想要往后退一步的欲望。
采访王珞丹和路金波的时候,提起韩寒,他们都会提到一个困惑:“一个那么熟悉的人,在那一刻你会觉得特别不了解他。”路金波回忆起他第一次找韩寒拍摄MV的时候,韩寒像变戏法一样找来了五十多位剧组工作人员,还有胡歌。后来那个MV完成度非常高。路金波说,在此之前他从来不知道韩寒还认识影视圈的人,也从来不知道,韩寒竟然对电影也颇有研究。“不过从那以后我也观察了一下,他在北京也踢球,认识了不少人。早早就潜伏进了电影圈。而且那时候他不写影评了,他说,不要把人得罪光了”。
王珞丹说,有一天拍到她听陈柏霖唱歌,韩寒对她的要求是“他希望我在一瞬间有一点爱他的感觉,但下一瞬间要打断这个爱恋,刚要打断的时候他又于心不忍,就这个层次的节奏递进。”听到这些的时候,那么一个瞬间,王珞丹很是不解,这么多年,他是什么时候去学的表演。
王珞丹和路金波这两个被公认为和韩寒走得很近的代表,都有那么一个瞬间觉得这个人陌生,那更何况那些旁观者。和韩寒对谈,你不得不佩服他的逻辑感,表达力。他不会给你丝毫的机会,不会钻进你的圈套,他所表达出来的,一定都是他最想呈现的。作为一位出色的作家,韩寒曾经能写出那么多观点鲜明且严丝合缝的杂文评论,那韩寒最好的评论者,也只有他自己。
Copyright © 2017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新闻 全部博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