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新贵·孔笙:意境为先的“大”题材专家
              文/果子 图/玄反影
  每当有人因为《生死线》而找兰小龙或采访、或出席活动的时候,他总不忘问一句“孔笙去么?”。同样的,在刚刚落幕的中国电视剧互联网季度盛典上,当《生死线》在网友、媒体和专家评审三方力量的推举下拿下了一季度最佳电视剧的时候,台上包括制片人侯鸿亮在内的所有人,都把这份荣誉第一个给了导演孔笙。从1991年开始做摄影,96年开始做导演,孔笙的作品其实我们一点都不陌生。《茶马古道》、《前门楼子九丈九》、《闯关东》直到《生死线》,孔笙的风格和特色,也越来越被更多的人关注和热爱。
·导演的责任就是制造意境
   网络上有很多网友原创的关于《生死线》的评论,有些文笔好到足以让一个没有看过《生死线.》的人对它心神驰往。而他们对《生死线》的赞美,大多集中在“意境”二字。这是一个太玄而又玄的词汇,但在孔笙看来,导演的职责就是要制造意境。“导演就是一个气氛的营造者。我们的镜头就像是文学作品的语言,你的表达是否准确、是否具有感染力,都是你要去思考的东西”。
  和张艺谋、张黎等“大导”一样,孔笙也是摄影出身,或许正是这种对画面的敏感,再加上特有的理解和表达方式,让《生死线》几乎每一个镜头、每一场戏都充满了象征性和张力。这也足以解释为什么那么多人疯狂的热爱这部作品。
  搜狐娱乐:你个人比较喜欢《生死线》里的哪段故事?
  孔笙:《生死线》其实是由三个故事组成的,我个人的话更喜欢最后一个,就是机场的故事。我不知道有多少人能理解,但是我是特别能体会到,那种打了多年的战争,马上就要胜利的喜悦感觉。但又不只是喜悦,而是那种又渴望胜利,又不知道胜利之后会发生什么的迷茫。
  搜狐娱乐:兰小龙的作品会有比较强的文学性,这在表现上会不会有点困难?
  孔笙:一开始你可能会有点不理解,但等到他给你讲明白之后,你会发现这是一个多好的东西。其实小龙写的本来就不是一个常规的东西,它在故事上有不现实的成分,但它在精神上又是完全真实的。所以你也不能实打实的只去讲故事,而是要体会和去表现它的精神象征和意境。
 
·细节真实决定作品真实
   曾有观众半认真半玩笑的评价《生死线》,里面任何一个群众演员,看起来都特别不像是群众演员。听到这句话一贯低调的孔笙也有点忍不住的小得意。“我们一直特别注意这些细节。因为拍戏就像是手里捧着一捧水,总会不可避免的从指缝里漏掉一些。而我们要做的,就是用这些细节的真实,来慢慢添上,最后能够呈现出一个漏的最少的状态,那才是最理想的”。
  对细节的重视是孔笙执导第一部作品开始就坚持的原则。因为在他看来,只有细节做好了,整部作品才能有真实感可言。
  搜狐娱乐:是不是因为摄影出身,所以您对画面的细节特别在意?
  孔笙:是有点,职业病吧。但其实我是特别在意后期制作的,我也喜欢做后期(的工作)。但也不是一味的追求漂亮,只是想要细节上的真实感。你看好莱坞的故事也都是胡编乱造的,但我们看着还觉得很好看,其实他就是做到了细节上的真实。
  搜狐娱乐:《生死线》的整体画面都有点偏暗,也是这个原因?
  孔笙:对,《生死线》可能单拿哪个画面出来并没什么优秀之处,但它整体上是一致的,那里面也有我对故事的理解和画面上的追求。我也可以把灯光布置得很漂亮、画面拍得很阳光。但那样就不够真实了。所以该黑的时候就要黑。这应该算是我的一个原则。
·“玩儿”出来的《生死线》
  孔笙和兰小龙都是战争迷,而《生死线》在他们看来就是“一起玩了一场很有趣的战争游戏”。可见孔笙还真是个“玩儿心”很重的人。拍戏至今几乎没有重复的题材,因为他喜欢“玩没有玩过的东西”。而对结果,他反而不是那么特别在意。比起他在作品细节上的严苛,孔笙无论对待自己还是身边的人,都是无比宽容的。他也从不去苛求什么,甚至对于生活中的绝大多数事情,孔笙更多的是抱以随性的态度。
  搜狐娱乐:当时是怎么想到要拍《生死线》的?
  孔笙:当时剧本拿来,我看了不到三分之一,就觉得太好看了,那就玩吧。没想到后来越玩越大。而且战争戏我一直都很喜欢。我这个人就是喜欢玩没有玩过的东西,也不是有多大把握,事情既然落到头上就认真的做,而且像《生死线》这种个人喜欢的,还有点英雄主义情结的,就会像更认真的做好。
  搜狐娱乐:你觉得成名对一个导演来说重要吗?
  孔笙:我觉得最大的好处就是剧本可以随便挑了。但我是那种不愿意把自己架得很高、弄得自己特累的人。一旦被人放在那个位置就很麻烦,大家会觉得你以后(作品)必须越来越好。其实我觉得出溜出溜挺好的,这个不好,下次碰到一个好的再做好呗。
  搜狐娱乐:成名后一个导演能掌控的事情会不会就变多了?
  孔笙:为什么要去掌控?我也没想过要干多大的事儿,比如我从小喜欢看电影,长大了想拍个电影,现在有几次机会,但我又不太喜欢那些故事,那就勉强也没意思。而且我觉得现在挺好的,有什么戏就拍,还能碰到自己喜欢的,没什么太大要求。
·解读战争版F4
  孔笙一直说,《生死线》能赢得这么多人的喜爱,除了编剧兰小龙的细腻,4个主演也功不可没。而对于这个被网友称作“战争版F4”的组合,孔笙也有他自己的解读。
  “李晨是4个人里第一个定下来的演员,他不是多帅、但他很有亲和力,很有人缘,和龙文章那种年轻朝气很合。”
  “廖凡是我坚持要用的,因为不太想形象太正面的人来演,本来欧阳这个人物就很正面了。而且廖凡是个好演员,很有潜力。我特别喜欢他当时和我说的那句话,他说他也不知道将来(拍戏的时候)会发生什么。这就是我想要的感觉。”
  “看完剧本我们习惯性的以为何莫修应该是一个长得挺帅气有点文艺的人。张译算不上帅,但他身上有我们要找的那种文艺的、书卷气的东西。事实上排出来我觉得挺好的,是得有这么一个跳出来的人物,要不然整部戏就太沉重了。”
  “四道风的选择比较麻烦,选了很久,中间还有点反复,换了一次角,都开拍了一点时间后才抓到了杨烁。我觉得他首先就是形似,然后是神似。杨烁也把这部戏看做是他一个成长的过程”。
  后记:孔笙一直很低调,每有采访必把其他人推到前面,自己则躲在后面“逍遥自在”。事实上和孔笙聊天是件非常轻松愉快的事情,尽管他作品的题材和思想都很厚重。或许是天生的豁达和宽容,多少有点四道风的风采。不同的是,四道风是张扬的,而他是温厚的。再借用兰小龙形容他的话,“我发现就没人说你不好”。
—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