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写作者的邹静之,原本在《诗刊》当编辑,做编剧纯属意外。身在知识分子家庭的他,从小阅读无数:父亲收藏的《隋唐演义》、《红楼梦》,之后到了北大荒,在油灯下读《中国通史》、《史记》,多年的积累和天生说故事的本领,让邹静之在“编剧”路上一发不可收拾。

  邹静之通过写诗认识的朋友唐大年成为他剧本创作生涯的领路人,在看过邹静之写的小说后,一日,唐大年对他说:你可以写剧本了。然后,用了5分钟时间,唐大年教会了这个门外汉大致的剧本写作结构。经唐大年介绍,邹静之认识了田壮壮,写了第一个剧本《吹笛人》。 邹静之坦承,当年刚开始写剧本,“是因为收入不错,能改善生活,这是最实际的想法”。此后多年,在接连写出《康熙微服私访记》、《铁齿铜牙纪晓岚》、《五月槐花香》,身价接连翻番,成为著名编剧之后,邹静之开始在自己钟爱的话剧舞台寻找另一番天地。   
  邹静之:我特别自信地认为,我天生就是写作的。我不管过什么样的生活,我必定是一个写作的。

  搜狐:从什么时候开始,您意识到这一点的?

  邹静之:我写第一篇小说的时候,特别奇怪,谁也不认识,投稿就发了,我就是从那时候开始,我学了声乐十多年,失败,打桥牌打了多少年,失败,但写作,写了第一篇,就发表了,后来,我想,我就是写作的,我就这么鼓励自己,鼓励着就变成了……我觉得就是这么安排的。

  搜狐:最开始写剧本,您的初衷是什么?

  邹静之:刚开始写剧本的时候,其实就是因为生活的原因,这是最实际的。我不想把我写剧本这件事说的特别崇高,就像很多写交响乐的,同样给广播剧写一样。

  搜狐:那现在呢?现在写剧本的想法和原因又是怎样的?

  邹静之:我现在写电视剧其实很少了,写电视剧其实很难,我从来没有小视它,非常难的一个文体,很多人都小视,认为这个东西没那么难,会写小说就会写电视剧,我看过无数会写小说的,写不了这个,它要面对的是城市的观众,它其实带给我很多的补益,就是写作结构的经验和叙事的经验。我看我原来最早的剧本,和现在相比,现在的确提高了,这还算老天爷照顾。

  搜狐:您已经是非常知名的编剧了,为什么会成立“龙马社”,对于舞台剧投入这么大的心力?

  邹静之:人生就是这样,看着没有意义,没人给你钱,包括我们写话剧,我写话剧基本是赔本赚吆喝,别人问我,你为什么放着电视剧不写,话剧的收入简直和电视剧没法比。我前天接到一个比我年长的大姐的电话,她说了一句话:如果所有的事儿,如果老想着钱,就没意思了,这世界上有意思的事儿就越来越少。别人我跟疯子似的,一会儿给这个打电话,一会儿给那个打电话,安排票,担心这个担心那个,为什么,这就是生活,因为你喜欢,什么也挡不住你喜欢。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