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傻根”到“棋局操盘手”,他的反派之路能走多远?
2025年3月25日,王宝强携悬疑剧《棋士》杀回电视剧圈,饰演一位从落魄围棋教师堕入犯罪深渊的“灰化”小人物崔业。这一次,他彻底撕掉了“喜剧人”标签,用一张布满生活褶皱的脸和一双浑浊却执着的眼睛,向观众展示了一个截然不同的王宝强。但争议随之而来:这场颠覆性表演究竟是演技的全面突破,还是另一种舒适区的自我重复?
1. 颠覆与争议:王宝强的“反派方法论”
崔业的黑化之路充满荒诞现实主义色彩。从被劫持人质时的瑟缩畏怯,到利用围棋思维策划犯罪时的阴鸷狠厉,王宝强用细节堆砌出人物的复杂性:起皱的软布背包、总爱揣兜走路的习惯、面对妻子出轨时嘴角的抽搐。尤其在信用社劫案中,他佝偻着背协助劫匪设计逃脱路线,将围棋术语“气”转化为犯罪逻辑的瞬间,观众看到的不是“树先生”式的疯癫,而是知识分子堕落后的冷峻算计。
但争议点恰在于此——有观众认为,王宝强过于依赖肢体语言的外化表达。例如第2集跳下火车捡钱时的狂喜表情被批“夸张如小品”,与剧中压抑的现实主义基调产生割裂。是否因长期浸淫喜剧表演,导致其难以完全摆脱程式化痕迹?
2. 舒适区困局:当“憨厚”底色遭遇“阴狠”转型
《棋士》监制韩三平曾坦言:“崔业的堕落需要让观众既痛恨又怜悯。”王宝强确实在努力平衡:当崔业发现儿子更亲近警察哥哥时,他低头摩挲棋子的手指颤抖,将中年男人的挫败感注入沉默;面对黑心商人羞辱,他挤出谄笑却突然绷直的脊背,暴露出压抑的屈辱。
但问题在于,当剧情需要展现角色“天才型犯罪者”的特质时,王宝强的表演显得力不从心。围棋博弈时的眼神缺乏智性锋芒,更多依靠台词强调“棋如人生”的哲学,与陈明昊饰演的警察哥哥对戏时,常被对方的气场压制。有剧评人犀利指出:“他演活了小人物的窘迫,却未能诠释出堕落者的魅力。”
3. 话题引爆点:到底是演技飞跃,还是类型化陷阱?
值得玩味的是,该剧开播后,“王宝强反派舒适区”词条冲上热搜。支持者盛赞其摆脱了《唐探》系列的浮夸,用生活流演技拓宽戏路;反对者则认为,崔业的“黑化”轨迹与《八角笼中》的向腾辉存在角色内核重复——都是被生活逼入绝境的底层反抗者。
更具争议的是剧中“吐口水”名场面:崔业对着镜中的自己狠狠啐唾沫,这个被观众称为“年度最扎心镜头”的段落,有人解读为对虚伪社会的控诉,也有人批评是“为狠而狠”的符号化表演。
《棋士》中的王宝强,像极了崔业手中的那枚棋子——在商业类型化与作者性表达之间艰难落子。当我们为他的转型鼓掌时,也该清醒看到:撕掉标签只是开始,如何让人物弧光超越剧情套路,才是真正考验。或许正如剧中那句台词:“棋盘上最可怕的不是输赢,而是你自以为掌控了棋局。”这场关于演技的博弈,才刚刚开局。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