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朝云暮雨》搭范伟又扑街!困在“叛逆女孩”陷阱里的周冬雨,还能翻身吗?

【版权申明:本文为@影吹斯汀 独家原创稿,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抄袭or转载,违者必究!】

正处当打之年的“三金影后”周冬雨,演艺事业再次陷入困局。

上周五,以她和范伟扮夫妻为最大看点的社会题材犯罪电影《朝云暮雨》上映。影片票房惨淡,评论反响声也寥寥。这已经是一年内,周冬雨继《燃冬》《鹦鹉杀》《热搜》之后,担任主演的电影作品第四次失利。

影片改编自非虚构作品《穿婚纱的杀人少女》,由多年后重掌电影导筒的张国立操刀,主角是两位刑满释放人员:56岁的老秦(范伟 饰)和24岁的常娟(周冬雨 饰)。两人出狱后意外相识,虽然年龄差距悬殊,但因一个“求子”一个“求财”一拍即合,由此缔结婚姻关系。

在这桩以“利益交换”为本质的婚姻里,蕴含着悬疑、罪案、互虐等暗黑元素,但明面上试图传达的,又是“人间有真情”的爱与温暖主题。

虽然主演组合强劲,情节上又是强话题、高争议类的“奇情故事会”类型,但《朝云暮雨》并没能激起什么水花。上映六天票房仅1500万出头,预测最终票房将在2500万左右,这就是板上钉钉的商业失败。

豆瓣评分6.6,评论总体上瑕瑜互见,但诸如“令人不适”“变态”这样的评语,也聚集成了一条强劲的舆论声道,导致《朝云暮雨》给路人观众的印象并不太好。

虽然影片的网络讨论热度尚可,尤其是观众对片中设定的伦理讨论层出不穷,但这些声量却不能转化成观众真金白银的支持。影片内容的争议性对于路人来说,成了一种“劝退”而非“邀请”。

这种情况和去年《燃冬》全网玩梗出圈、但票房仍失败的情况区别不大。而演员周冬雨,仿佛也和她主演的电影一样,陷入了“线上话题不断,线下观众流失”的怪圈——而且线上话题的风向,也是负面显著压倒正面。

当然,有一个原因是周冬雨戏外争议太多:“天价片酬”争议,线下多次对粉丝“黑脸”,恋爱绯闻,金鸡奖典礼上的不当表现……这些都对她的公众形象造成了难以逆转的打击。

但即使是从作品和角色出发,周冬雨的困境也是自身形象局限、表演定式和转型不利共同作用的结果。

周冬雨在《朝云暮雨》中的表现,仍旧没有跳出这种模式框架。

以30+的年纪演十几岁的少女杀人犯,对其他女演员来说大概是“不可能完成”之挑战。但对周冬雨,无论外形气质还是内在爆发力,都继续信手拈来。

自带的天然幼齿感,叛逆野性的气质,压抑着强烈罪责心理的冷漠感,都被她完美还原。而自然、强烈的情感爆发力,也难有同辈女演员可以匹敌。

在“演得好”的情况下依旧没观众缘,除开角色设定自身的“不讨喜”外,还有观众已经对“周冬雨演得好”这件事麻木的因素。这种角色非周冬雨不可,但周冬雨也困在了这种角色里。

杀人前科,躁郁双相情感障碍,悲惨的前史,植物人的特殊形态,这些都使得常娟这个角色,看上去是一种“重大突破”。

然而仔细考量,这样的角色设定,本质上仍没有跳到周冬雨的安全区域之外:天真和邪恶二元,少女和恶女一身,有时隐忍有时肆意,但总有强烈的“疼痛”气质……常娟不过是更极化、更“疯癫”版本的周冬雨式叛逆少女。

全世界都知道周冬雨能演好这类角色,如此理所应当,以至于久而久之,已经让大众觉得“不值得特别赞美”。

成也天赋,败也天赋。周冬雨的气质过于鲜明、凌厉,这是一把双刃剑,这既使她常常能用个人气场主导角色甚至整部电影的性格,也使她的转型变得困难。

在周冬雨去年至今上映的七部电影中,其实能看到她转型的尝试,但总体上很不成功。

《长沙夜生活》只是跑龙套,《长空之王》和《坚如磐石》中的角色是职业女性,虽然“不太周冬雨”,但基本也就是以工具人配角身份刷了刷熟脸,在除了青春、爱情之外的硬核商业类型中,周冬雨似乎只有被磨平棱角的命运。

对于一个女明星而言,在文艺片中发挥创作角色的能力固然重要,但客观来说,当不了商业片中的花瓶,使得周冬雨维持号召力和公众好感度变得很困难。

而《燃冬》和《鹦鹉杀》大体走的还是《七月与安生》和《后来的我们》的路子,《热搜》则是精英大女主的颠覆性尝试。

但在观众心中,周冬雨可以古灵精怪如《喜欢你》,可以低沉压抑如《少年的你》,但无论阳光还是阴暗,都是那个不太成人化的周冬雨。而《热搜》中的媒体女强人,就显然超出了“可信”的范围,将过往的“带刺少女”演法代入之后,却制造了一种极难令人亲近的尖锐、刻薄感。

当观众将这种“讨嫌”“呛人”的角色形象,和她戏外的举止不自觉产生联想时,银幕内外的周冬雨,就只能相互纠缠、风评螺旋走低了。

另外,周冬雨在选角上过分侧重棱角分明的文艺电影剧本,却连续几部没能押中口碑较好的作品,又正赶巧疫情放开之后“存货释放”,不同时期杀青的作品短时间内扎堆上映,曝光率过高,灾难级地透支了周冬雨作为一名电影演员的新鲜感。

但回头总结,这似乎很难责怪周冬雨接片过于频繁,只能说是时运不作美。形象气质局限,场外争议,选片眼光,还有运气问题,综合导致周冬雨陷入当前困局。

这局要怎么破?对于一个有代表作品、有豪华获奖履历的年轻“扛把子”女演员而言,缺的不是被选择的机会。但想要甩掉“票房毒药”的恶名,还是得有决定性的大爆作品——让人信服,让人看到“不一样”的周冬雨。

周冬雨仍然可能回归巅峰。但关键在于,她身上还有更多的“可能性”吗?

没有人说得准,但也不必对周冬雨的“可能性”太早判死刑。

其实外界在习惯周冬雨目前的形象定式时,却往往忘了她是以清秀淳朴的“小白花”形象出道,当时似乎专为驾驭纯爱题材而生。初步转型之后,周冬雨进行了倔强、叛逆化的银幕变形,但也演过宫廷剧、职业剧,目前这条“文艺片疼痛女青年”的路线,也并不是“从来如此”。

再退一步,周冬雨毕竟还有青年演员中突出的奖项和认知度,即使在国内继续碰壁,她有因《后来的我们》在日韩积攒的海外影响力,未必不能和汤唯一样,走“墙外开花”的路线。

比如,最近大火的香港动作片《九龙城寨之围城》,其日籍动作指导谷垣健治在2021年的访谈中,被问到“当下中国或日本影坛有哪些演员有潜质成为动作新星”时,就提到了周冬雨。

或许周冬雨靠转型“打女”,正能很好发挥她的内在能量和精神韧性。这个狂野的设想,仅供娱乐。但对于周冬雨而言,与其走既有的路线,抑或是已经被证明不适配的转型道路,进一步引发观众的排斥、厌倦,不如尝试搞个“超级变身”的大动作,彻底革新自己的银幕形象定式。

俗话说的好,不破不立。在同一个舒适圈里呆太久,对身处顶峰的演员来讲,显然不可能是长久的舒适之道。

(文/阿拉纽特)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