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伊尼舍林的报丧女妖》:高分喜剧电影,一部反冷暴力宣传教育片

电影《伊尼舍林的报丧女妖》(2022)能一路成为奥斯卡最大热门,实在让我一时之间难以反应。

如果是十几年前,大概会觉得《伊尼舍林的报丧女妖》就是那种小众影展片,结果近年奥斯卡奖品味丕变,史诗大片反而容易陪榜,小众类型的作品反而成为主要被表彰的作品。或许这也是一种趋势的反映,随着疫情与流媒体平台的冲击,院线走向两极化发展,未来不是大片就是小品,本片正是属于后者。

这么说不代表我不喜欢这部作品,相反的,我认为这是马丁·麦克唐纳继《杀手没有假期》(2008)最佳,比《三块广告牌》(2017)还深得我心。当代少有编导能像麦克唐纳一样,能把鸡毛蒜皮的小事情拍得那么荡气回肠了。

故事开始的冲突单纯到令人喷饭,老音乐家柯姆忽然决定与他的酒友帕德莱克绝交,原因是他觉得这个人太过无趣。两人共同生活在一个小岛上,生活圈太狭窄,偏偏就是天天都会在一间酒吧遇到,觉得很无辜的帕德莱克当然设法想要找到原因,不过柯姆说不理就是不理,双方的冲突越演越烈,从单纯的友谊破裂,变成「兵戎相见」。

片中出现了一些幽微的暗示,故事背景其实正是1920年代的爱尔兰内战时期,主角们生活的岛屿距离爱尔兰本岛内的纷乱有一段距离,没有军事冲突。但麦克唐纳却采用了「以小见大」的策略,虽然没有直接拍摄爱尔兰内战的前因后果,却藉由这两个男人的冲突,讽刺内战的对立是一个多荒谬的事情。

爱尔兰在经过长期革命,终在1921年脱离英国的直接统治,不过英国人并没有真正打算完全放行,除了坚持维持对北爱尔兰的控制之外,也要求爱尔兰人依然得向英王效忠。

就后见之明来看,爱尔兰得到的权力还大过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其它英国自治领,其实接受当下的现状,过一阵子就能完全过渡为独立国家,大多数爱尔兰人也都同意这个安排。

不过一派较为激进的爱尔兰民族主义者却认为如此是前功尽弃,与同意接受现状的爱尔兰政府打起仗来,最后打了不到一年的内战,死伤人数还远超过对抗英国人。

现在史家都同意爱尔兰内战是完全无意义的,只是族群内部的撕裂与消耗,而且打完之后也没有对现状造成任何改变,还因此巩固了英国对北爱尔兰的掌控(因为大家忙着自己打自己,把英国人都放在一边去了)。

当然,将这段历史转化成一个如此简单的小岛友谊故事,的确未必是一个精准的比喻,不过天天处在一起的好友既然能因为一个政治理念不同而互骂互杀,本身就是个很荒谬的事,麦克唐纳的譬喻的确有抓到精髓。

虽然前面说是小品,但其实深究其中,却能见得宏大的时代格局,自古以来人类的各种冲突也多半能与本片的故事进行映照,现在的乌俄战争不也是如此?

这的确是一个需要妥善导读的故事,如果只看到情节表层,大概会不明就理,不知编导何必大费周章。只是如果没有看出来文本的深度,光是欣赏剧中的黑色幽默与科林·法瑞尔、布莱丹·格里森等演员名家之间的火花,我想也能非常过瘾。

补充一下,后来查了资料才知原来本片是马丁·麦克唐纳剧作《阿伦群岛三部曲》的第三部,前两部都曾在剧场中上演,第三部则是以电影形式问世。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