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爱——《熊出没·伴我“熊芯”》观后感

原标题:因为爱——《熊出没·伴我“熊芯”》观后感

春节贺岁片——《熊出没之伴我“熊芯”》

过年带娃看电影,合家欢的《熊出没》大电影再合适不过了!本以为孩子快快乐乐就完了,没想到经历了乐不可支后,随着剧情的深入,居然能惹得老母亲几度落泪,看到结尾娃更是哭得稀里哗啦。

这一部被孩子们期待了一年的电影,不仅揭开了熊大熊二的身世之谜,还让万众期待的熊妈首次登场,讲述了一个关于母爱的动人故事。

但在眼泪深处,更让人触动的是熊妈特殊的身世 (影片最大悬念,容小编卖个大关子),让很多妈妈看到自己的同时,彻底打破了传统文化对妈妈身份的束缚,让我们窥见了“成为妈妈的另一种路径”。

熊妈也是个不合格的妈?

故事的开端是一场熊熊大火,任凭小熊大哭喊哀求,熊妈还是头也不回地走进了火海之中,再也没有回来。

带着妈妈失踪的谜团,镜头拉到多年之后,熊大熊二已经长大成熟。

他们没有一天忘记妈妈,一个契机他们听到了关于妈妈的下落,于是毅然踏上了寻找妈妈的冒险之旅。

“妈妈为什么要抛下我们”“她到底去了哪里”?随着他们逐渐接近真相,一个真实又动人的熊妈形象跃然屏上:

谁能想到,对熊妈来说,熊大熊二竟是个完完全全的意外呢!

刚成为新手妈妈的她,要同时照顾两个娃,什么都不会,混乱的场面像极了刚生完娃后的你我:

不会喂饭,也不知道他们吃饱没,一勺一勺喂到吐;

两小只脏的跟泥猴儿似的,提溜着脚放进水里,涮涮就拿出来了;

每晚在树上睡觉,老母亲累得一秒入睡,一个翻身就把熊大熊二挤下了树,早上醒来才发现……

她懵懂的眼神里满是对这两个小生命的疑惑:他们为什么总是哭哭哭?我又是谁?我在哪?我在干什么?

她是一个传统意义上合格的妈妈吗?显然不是。

但看电影的时候大家的笑声此起彼伏,没有怪罪没有苛责,甚至觉得有点可爱有点暖。因为,这不就是老娘我嘛!

新妈不合格?不合格就对了!这道理讲了千百遍,可到熊妈这我们却有了新发现。

没准备好当妈妈?

晚一点也可以

如果说“不当满分妈妈”是我们这一代妈妈卸下束缚的第一步,那熊妈可以说又向前了一步。

对两个泼熊爱不起来?她并没有因此感到愧疚。

相反,因为特殊的身世,她反而能自然地表现出一些就像我们初为人母时的想法:

“我是妈妈,可我暂时还没有爱上孩子”

“养孩子是很累的一件事,没必要跟幸福划等号”

“有了孩子就失去了一部分自我,这是可以正视的现实”

从笨拙到熟练,她努力地照顾着两个小生命,承担责任,同时保有做自己的自由。

“不是有了娃,就会自然而然地成为一个妈妈”,这是多少妈妈藏在心底的秘密?大家心照不宣,却没有出口。

而熊妈脱下层层束缚,冲破妈妈的固有设定:没准备好爱他们?那就等我准备好。

随着熊大熊二慢慢长大,不再只是阴晴不定的吃奶“机器”,他们的眼睛里开始有妈妈的倒影,他们冲妈妈笑,在妈妈身边玩,他们永远跟着妈妈,看到她就安心……

特别是熊大熊二第一次开口叫“妈妈”时,她的眼睛突然亮了。

那是她从未有过的体验,是两个灵魂之间的第一次赤诚相见。

爱开始缓缓流动起来,而熊妈也是在这个时候才第一次意识到“母爱”意味着什么。

她在熊大和熊二的身上感受到了依赖和信任,堪称她的觉醒时刻:爱不是刻在基因里的程序,它是我的选择。

爱不是单向付出

爱不是单向付出

而是双向奔赴

故事的高潮发生在多年之后熊妈和熊大熊二的重逢。

旅途中熊大熊二历尽困难,一起面对“反派”铁甲怪,惊险刺激的情节让观影室的孩子激动的手舞足蹈。

可就当冲破层层障碍后,他们却发现妈妈竟是反派最大的“帮凶”。

纠结、怀疑和痛苦可以想见,对孩子来说这是多么残忍的事情,但熊大和熊二依然选择了相信和爱,就像妈妈当初爱他们那样。

他们义无反顾的救出妈妈,最让人动容的是他们和坏人殊死搏斗时,喊出的那句话:妈妈,俺已经长大了,现在该俺来保护你了。

关键时刻,是他们用勇气和智慧保护了熊妈,多年谜底终于揭开。

此刻,电影已接近尾声了,耳边响起了小孩子们轻轻的抽泣声。

当我们把目光移回到观影室,是一个个软糯糯的小孩突然紧紧抱着妈妈说“妈妈,我好爱你”、“妈妈,我长大了,以后我来保护你”。

当妈最幸福的时刻莫过于此,母爱从不是妈妈的单向付出,而是妈妈和孩子的双向奔赴。

对于熊妈来说,“母亲”不是她的天职,她生来就没有这个标签,对于熊大熊二的爱与守护,都出于她自己的意愿和选择。

而对于熊大熊二来说,和妈妈的重逢,让他们一瞬间又做回了孩子。那份恣意,因妈妈的存在而再次绽放光芒,但同时,让他们更幸福的是:我们终于披上铠甲,有能力保护自己爱的人。

因为,双向奔赴的爱,才是爱最好的样子。

因为爱

——《熊出没·伴我“熊芯”》观后感

赵冉

壬寅年癸丑月癸未日,一个民间迎自家灶神回家的节日,大家都沉浸在一片欢乐、祥和的氛围之中。我们的故事也从这一片温馨中开始。

很久前,答应女儿去看《熊出没之伴我熊芯》,可因为我不怎么爱看动画片一推再推。身为父母,说话应该是算数,尤其是对待未成年的孩子。

网上订票、选座,驱车、找位子,一气完成。坐定,环顾四周,基本是2+1模式(当然也有2+2模式)。记不得,从什么时候开始,熊大、熊二、光头强开始走进我们的生活。食品包装、儿童玩具、各式人偶......不胜枚举,春节档电影也安排过几次。

只是为了陪孩子,所以看之前并没有提前做任何攻略。片名放映出来的时候,也只是好奇,为什么是“熊芯 ”?难道是光头强会将芯片开发商引入白熊山?好奇带我一点点进入片中。

剧中人物,于我而言,有了开头,就能分出敌我好坏,新意不足。我想既然答应孩子来看,那就认真观影,也怕她观后跟我讨论剧情。

身旁的小人儿,一直默默地盯着屏幕认真观影。不知道什么时候,她的小手儿钻进我的手掌里,越来越紧地攥着我,嘴里低语:妈妈,我也要保护好你。看着她认真的样子,心里不免一紧,我轻声问她:为什么?她说:我不想像熊大、熊二那样从小失去妈妈。小人儿的话深深地打动着我,我俯下身,在她的耳边轻声道:我也会一直保护着你。

世间万事万物,都渴望母爱亲情,人如此,动物亦如此。他不会随时间流驶,变得寡然无味。也正是这样,总有些野心勃勃的人利用这一点,来做一些违背“爱”理之事。

科学在发展,科技在进步。他们正春风化雨水似的渗透进我们的生活里,成为我们身边的点点滴滴,快捷着我们的生活节奏,方便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当我们的生活方式悄悄发生改变的时候,有些东西似乎也在发生着变化。

小洛的母亲,是一位智慧的女性科学家,她努力研制可以为人类服务的机器人,深受大家的喜爱。人类的劣根性往往在看到别人成功,受到追捧,自己“备受冷落”时产生的心理不平衡。东海教授就是这样的人。

趁实验室大火,东海教授放着伤者视而不见,直接将实验数据和熊机器人据为己有。他没想的,我想也是这部电影的核心主题,无论他如何重置机器熊的数据,它始终不能忘记的是自己曾是一位母亲,它有自己可爱的宝宝,它的任务就是尽快完成任务,早日和自己的孩子重新团聚。

熊妈妈日夜思念它的孩子,而它的孩子也无时不刻想着、寻找着它们的妈妈。但令它们费解的是,为什么眼前的这只熊,与自己的妈妈有太多的共同点,就是不承认呢?为什么小时候,明明妈妈很是爱自己,可却在那场大火发生时,妈妈能狠心地头也不回地走向森林深处?为什么这次又是这样,狠心地将自己抛弃?

是的,哪个母亲也不会愿意与自己的孩子分离。也许,她们真的是迫不得已。

可熊大不这么认为,它觉得熊妈妈从来就没有爱过它们两个。有时候,沮丧可以让一只熊从感性中走出来,回归理性。当期望值不再那么高时,也就离真相又更进了一步。

失望的熊大,将熊妈妈留下的项链抛于地上之时,琥珀发出奇异的光芒,瞬间将熊大带回到儿时的白熊山。它看到自己和熊二在灌木后哭泣,小洛的妈妈为了让它俩能得到正常母爱,为他们订制一个机器熊妈妈......

两只小熊也觉得自己的妈妈和其他小伙伴的妈妈不太一样,可它们还是拥有自己的妈妈,它们也是幸福的,温暖的。苏博士看到自己研制的机器人,也十分满意,觉得她的机器熊已经是一位合格的妈妈。可心怀叵测的东海教授,眼里只有利益,他不会管熊妈妈和两只小熊未来的生活和情感。

芯片可以随着技术不断升级,可熊心呢?它会变吗?答案是肯定的!

此时,我恍然大悟。影片名为《伴我熊芯》,我们也明白芯片可以随时代不断更跌、升级,可妈妈的爱却永远不会变,即使因外力暂时忘却,可也许会在为某一个点会重启尘封的记忆。

这个世间,科技可以替代一切,唯有母爱不能。没有一个妈妈会无缘无故地离开自己的孩子。就算暂时离开,也是有了不得以的苦衷。在她们的心里,时刻装着那个软软萌萌、稚稚嫩嫩的小家伙。因为爱,她希望自己对小家伙分秒不离,听小家伙奶声奶气地叫上一声“妈妈”。

也正是这一声“妈妈”,母亲,不仅仅让她成为一个称呼,也让她成为一种义务,更让她成为一份责任。一声“妈妈”,不仅仅让她成为日常生活中的柴米油盐,也是让她成为日积月累中潜移默化地教育,更是让她成为危难时候的自我牺牲。一声“妈妈”容易,一生“妈妈”好难。

“星星星星眨眼,月儿月儿弯弯。星闪闪,亮了夜,星星对你微笑。摇啊摇,有你在 世界有多美好。月弯弯,挂在天,像你可爱笑脸。我摇啊摇,陪在你身边。随着风,飘来满满爱的味道。陪着你,守护着星星和月亮。每当你迷路、伤心,歌声会为你指引。点亮梦里的每一颗星星......”

影片在悠扬的歌声中结束,用独属我们中国人特有的浪漫——大团圆式的方式结尾。熊大、熊二历经多年地找寻,重新回到妈妈的怀抱,白熊山岭中,又多了一份畅快的笑声,可生活中的爱并没有结束。

走出影院后,小家伙要求我蹲下来,她给了我一个大大地拥抱,深深地。与此同时,我耳边还听到温温柔柔地说:“妈妈,我爱你”......

赵冉,中学语文老师,优秀班主任,“语文杯”全国优秀辅导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教师。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