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向的《鸣龙少年》想撬动陷入僵局的青春剧|对话导演丁黑

2022年11月27日 刊| 总第3068期

国产剧的类型变得越来越难定义了。

这不仅是观众的直观感受,也是来自业内主创的真实心声。在仅凭借单一类型无法出头的今天,制作方们将创新思路放在了类型叠加和元素混搭上。 混搭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关键在于:如何依靠叠加带来的错位感和混搭的调和能力,给观众带来意料之外的观剧体验。

近年来,已有不少剧掌握了这一创新密码 ,如《以家人之名》对家庭+青春的二重混搭,古装剧《大宋少年志 》里谍战、青春元素的嫁接,再如《警察荣誉》在刑侦之外,让人看到了好久不见的市井剧、情景喜剧的影子,《唐朝诡事录》则将志怪注入了探案中……

这些混搭剧的出现,让创作者们打开思路。毕竟“难定义”也意味着,主创们在试图挣脱既定套路与匠气的禁锢,向新天地迈进。

刚宣布杀青不久的电视剧《鸣龙少年》就是一部难定义的作品。

这部剧由陈舒编剧,丁黑执导,张若昀、黄尧领衔主演,讲述了两位老师带领一群差生逆袭的故事。开机至今,网友们的目光始终热切,除了主创阵容足够亮眼,人们还预感到了这部剧将不同以往的校园剧,戏里戏外都包含了反常规与颠覆性的能量。

带着这份好奇心,影视独舌对话了刚拍完戏的丁黑导演,听他聊了聊关于《鸣龙少年》的创作始末与“生活哲学”。

以下,是他的讲述。

不是校园剧,而是全民向的生活剧

拍《鸣龙少年》不在我计划之内。这是哇唧唧哇抓了将近两年的剧本,他们找到了张若昀担纲主演,导演还没定,张若昀就推荐了我。

我当时觉着这是部青春校园剧,我岁数不小了,为什么找我呢?接着我看了一下剧本,也想听听他们的想法,既然要合作,创作理念就要一致。他们没有把《鸣龙少年》完全定位成校园剧,这个故事本身的风格很难定义。

《鸣龙少年》主要人物的生活背景、生活经历,以及群像人物关系,既跨了时间又跨了阶层。它是一个全民向的故事,更偏生活剧,而不是以往认知里的青春剧。

以高考最后一年的高三逆袭班来构建故事,听上去有点老套,但实际故事的写法和故事人物的发展,颇具新意。

“鸣龙少年”的核心人物是雷鸣(张若昀 饰),在他周围环绕了由几个少年组成的逆袭团,从中二的角度来说,有点组团升级打怪的意思。 整部剧的外包装都很热血很燃,海报上的雷鸣带有浓厚的科幻感,和这部剧的内在精神很契合。

可以说,《鸣龙少年》的情感表达方式和人物关系的构建,都有二次元的精神特质。它的叙事形式也有自己的特点,一集一个故事,每集都有序幕以非写实的状态概括本集的主题和命运情感,有很大的虚拟性和想象性。

《鸣龙少年》的主故事线发生在2018-2019年,在此之外,还会涉及主角的童年和未来。雷鸣这个角色就有好几个年龄段的故事,一直回溯到了11岁。在写人物的人生经历上,这部剧是比较实的。

毕竟《鸣龙少年》还是一部以现实主义为基底的电视剧,虽然有二次元的精神特质、有想象,还有情感抒发,总归不会脱离现实主义的基本创作原则。

剧中的几个少年是00后,因为地域、阶层和环境的差异,我们不敢说他们是这个年龄段的典型代表,只能说编剧团队做了大量的调研,也跟踪了一些原型人物,整个创作建立在对现实生活的体验和严谨考察之上。

多场景+群像+电影感的叙事挑战

在《警察荣誉》之后,和若昀再次合作《鸣龙少年》,肯定更默契,尤其在拍摄现场交流想法时,我们稍微一比划就能配合得很好。

雷鸣这个角色对于若昀来说,是一个挑战。雷鸣比他稍微大一些,经历和阅历更复杂。所以在把握角色时,我们比在《警察荣誉》的拍摄现场交流得更多。

《鸣龙少年》是一部包含了老师、学生和家长在内的群像戏,选角工作量不小。当时我们在选角的时候出了几个方案,根据不同演员的表演能力、表演经验和年龄感来进行群像的搭配。每个人物都有三四位候选演员,集中培训以后,根据各自的可能性,最后搭成了现在的班子。

所有候选的演员都非常优秀,很感谢他们参与集训,但因群像戏的形象搭配要取整,所以很遗憾,不是让所有人都能参与进来。

现在很多剧组都非常重视剧本围读环节,我们只不过是把这个时间延长了一些,最后两周,所有演员都加入围读。

进入拍摄后,之前预料到的挑战基本都出现了,虽然事先做足了心理准备,但也没想到挑战这么大。这部剧的剧本跟通常意义上的电视剧不太一样,《鸣龙少年》里融会了很多电影思维。

我们通常说一个电视剧有电影感,指的是画面和技术,但 真正的电影感其实是电影的剧作思维,这和电视剧还是有差别的。它不完全依赖于演员形象,人物的刻画方式会有大量的蒙太奇组合和情绪延伸。

在高三年级的背景下,《鸣龙少年》以十来个学生作为刻画主体,每一个角色都有自己的前史和成长史。

这部剧的场景非常多,以集为单位,平均三五天就有场三四百人的群像戏,完全不同于电视剧围绕人物身上的一个戏剧冲动或几个戏剧矛盾来构建线索的叙事方式。

拍摄恰逢长沙最热的时候,8月份学校放暑假,我们有20多天的时间。我记得刚到长沙时就有三十几度,跟北京的桑拿天一样,我感慨怎么这么热,长沙当地人跟说我:“这就热了,现在才哪到哪。”

我们要在有限的时间里把三个学校的所有内容抢下来,众多人物、众多场面、巨热的天气,想想都是噩梦。

确定自己能确定的

在我看来,生活剧不该拒绝生活中的各种形态。

假如可能的话,把喜剧、正剧、悲剧融汇成一个整体的电视剧,是我一直想要拍的。

生活中的人肯定不会只有一种类型或风格,那很单调,所以像《鸣龙少年》这种跨度比较大,人物众多的剧,必然包含着对人生的复杂感受和生活的各种特质。

就整个剧集市场而言,在互联网的影响下,电视剧越来越难定义,越来越细分,也越来越未知。

我觉得拍难定义的作品,可能也是创作者在现实环境中的本能选择。不知道这种选择对还是不对,创作有时候很主观,有时候也很被动,这些都只能事后再说,创作有意思的地方就在于这里。

从我自己的兴趣来讲,肯定还是想拍一些没拍过的东西,对于创作的感受,对于生活和人的感受,我希望能找到新的课题来回答。

我很欣慰我和团队之间的默契,在各种不可能的条件下,他们能在关键时候豁出去打硬仗。而且团队成员相对年轻,会不断反馈给我新鲜的东西,他们也在推着我走,像《鸣龙少年》这种中二热血的戏,他们都很喜欢。

今年大家说的最多的话就是: 最大的确定性就是一切都不确定。不论是疫情还是行业寒冬,都让我们对很多东西不确定了。身处现实肯定会受影响,我觉得重要的是怎样去超越不确定性。

回顾过往,凡事有利也有弊。要是总想等一切都确定了再考虑下一步,这是不切实际的。我们只能立足自己,想办法确定自己能确定的。

你能干什么,你想干什么,你认同什么,这才是最重要的。如果连你自己都不相信,对自己想做的东西都没有信心了,那就不能继续了。

这时候,可以停下来看一看。当我还想做的时候,我愿意排除焦虑,排除干扰,让我相信的东西呈现出来。

文/飞鱼

往期推荐

点击 “阅读原文” 查看更多历史消息

↓ ↓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