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黄继光》成为黑马,主旋律打进网大!不到2000万的投资

提到网络大电影,很多观众都嗤之以鼻。

这几年来,网大电影参差不齐,制作粗俗,特效浮夸成为其标签。

极少有能够脱颖而出的,评分也都在6分以下。

网络电影《特级英雄黄继光》上线流媒体之后,还收获到了不错的反馈。

豆瓣上的评分为7.9分,算是成为网络大电影的一匹黑马。

在猫眼上,电影的热度飙升到了第二名,分账票房也达到了1011万。

总观影人次达到了290万。

和其他的院线电影不同,网络电影不存在给电影院分账的情况。

再加上制作成本较低,所以,能够上一千万的片子,基本上都稳赚不赔了。

这部电影能够逆袭,和它诚意的制作,是分不开的。

这部电影给老编的第一感受,就是很真实不浮夸。

黄继光的故事,大家都太熟悉了。

从小学开始,课本上就有黄继光,董存瑞,邱少云等英雄烈士的事迹,让人感慨不已。

这些英雄人物改编成为影视剧,要立足于真实的历史大背景之下。

所以,都是一些主旋律的影视剧。

然而,很多的主旋律剧,排山倒海式地煽情,观众们已经见怪不怪了。

而《特级英雄黄继光》的叙事比较克己复礼。

没有叠床架屋式的一味拔高,而是讲述了一个很平实,却让观众们很有代入感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抗美援朝时期。

战争爆发之后,黄继光主动报名参加。

但是最开始,却因为身高问题被拒绝。

而黄继光认为,自己能够吃苦,不怕牺牲。

并且,“吃苦受冻”已经不新鲜了。

如果美国鬼子打进来,“那就要世世代代挨饿了”。

这样的执着和灵活,也感动了军官,黄继光成为了一位通讯兵。

回到家之后,黄继光对母亲说军队“要他了”。

母亲把一块玉米馒头,掰成了两块,给黄继光弟兄两人。

“参军光荣啊。”

母亲连说了两句这句台词。

虽然保家卫国光荣,但是儿子上战场,随时都有牺牲的可能,作为母亲,也是很不忍的。

母亲克制着情绪,眼角微微颤动,但是也能够看到母亲对于孩子的爱。

微小的细节,让观众们觉得很真实。

上了战场,随时都有可能回不来。

电影中呈现出了很多战友们寄给家里的信。

非常朴素和真实。

很多的战士因为伤重不治而牺牲,这也让黄继光坚定了战争的意义,不惜一切代价,一定要赢得最终的胜利。

没有刻意的煽情和拔高,却让人觉得真实最真实的战争。

在战时,各种的军需物资也跟不上。

上了战场,连续换了好几次枪,有一个镜头,是连续换了4把枪,都是不能使用的。

在紧张的打仗中,快一秒也许就可以救一位队友。

但是因为装备不足,人力物力和美军相差很大,困难性很大。

打一戳就换一个地方,有的机关枪出现问题,也是经常有的事。能够将这些细节呈现出来,很有诚意。

一部电影是否走心,看它的细节,就可以窥探出端倪。

一个半小时的电影,埋藏了很多的伏笔和细节。

比如大家津津乐道的,一个苹果的故事。

上战场的时候,黄继光看到了地上一个还没有吃完的苹果。

观众们都知道,这是致敬了“一个苹果”的故事。

因为发生在同一时间段,这样的“隔空致敬”,还是耳目一新的。

众所周知,张计发曾经写过的一篇散文,记载的也是抗美援朝时期。

八位志愿者军士,在防空洞里因为太渴,几个人都舍不得吃完一个苹果的故事。

以小见大,表达了我们志愿军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精神,这也是我们能够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之一。

和黄继光的故事,也有异曲同工之处,让观众们大受感染。

短短一个半小时,完成度还是很高的。

电影的定位是一部网大,1800万的投资,和《长津湖》那样的战斗大片相比,没有飞机大炮那样的重型武器。

再加上,当时拍摄期间,更多抗日题材的道具和器械,都很难找到。

电影,更侧重于步兵之间的对决的枪械战术上。

比如美式重机枪,轻机枪,国产50式冲锋,曳光弹等等。

看得出来,导演都是经过大量的考量和取证。

根据采访,片方制作“黄继光堵枪眼”这场战斗,就先后整理了11个版本。

对于细节方面的考究,溢出屏幕。

仿佛真实的战场,就在身边。

可以说,1800万的成本,没有聘请大流量的明星,零宣传,而是花在了刀刃上。

电影呈现的生动的战斗场景,也是弥足珍贵的教育素材。

成人和孩子都深受启发,不亚于一部院线电影。

尤其是在如今院线电影进入寒冬期的情况下,看下这部网大,也是相当不错的。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