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巩俐演技封神,影后数量却不如张曼玉,这是什么缘故?

2022年最新上映的电影《夺冠》,巩俐从台词语气,到细微小动作都极力靠近人物原型"郎平教练”。

认真职业的态度, 精准完美的角色塑造。成为本片最大亮点,确实体现了华人top级女演员的深厚功底和敬业精神。

事实上,巩俐在当今国际影坛和华语电影史的地位,几乎是得到一致公认的女星top。

然而,相对于她主演过的无数佳作,她的国内奖项确实不算多, 2个金鸡奖影后,2个百花奖影后,1个金像奖影后,合计5个影后,不如同时代香港影星张曼玉、以及同门师妹章子怡的9个国内影后,这是什么缘故?

首先,巩俐国内奖项少,纯粹是时代的特殊原因。随着香港金像奖彻底没落,台金马奖被彻底封,张曼玉的华语影史地位,同样大打折扣,日薄西山。

国内外影坛一致公认,巩俐职业生涯表演最出色的六部影片,《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菊豆》《霸王别姬》《活着》《秋菊打官司》,全都因为当时种种特殊原因,根本没有参评过台金马奖和香港金像奖。

除刚巧撞在同年的《大红灯笼高高挂》和《秋菊打官司》分别拿了金鸡奖和百花奖影后外。其余四部也因各种特殊原因,不能参评内地的金鸡奖、百花奖、华表奖奖项。

即使是这样,再加上《漂亮妈妈》和《满城尽带黄金甲》这种在她职业生涯毫不重要的二流影片,最后也让巩俐拿到了2个金鸡奖,2个百花奖,1个金像奖。

如果换了是后来的章子怡时代,参加两岸三地各个电影奖项无限制的情况下,《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菊豆》《霸王别姬》《活着》《秋菊打官司》这些作品(威尼斯银狮奖+戛纳技术大奖+戛纳评委会大奖+戛纳金棕榈奖+3次奥斯卡奖提名),至少能让她多拿10个华语五大电影奖的影后,也绝对不算夸张。

其次,几十年来,每届的台金马奖和香港金像奖,港台评委都占一大半,而且相互抱团,力推自己人。因此,如巩俐、章子怡这样的内地演员,如果能获得金马奖和金像奖,是含金量十足的。

港台明星的【台马奖】和【港像奖】,则往往水分极大,根本不配和内地演员所得奖项的含金量相提并论。这同样是只有港片粉才不承认的常识。

比如2022年,正式宣布封台金马奖后,首先跳出来鼓噪的台导演李行,其人生平居然获得了14次金马奖,又比如此前“赵薇事件”涉事的那个戴立忍,其人生平9次金马奖15次提名,然而他们的几乎所有作品,在华语影史,在国际影坛,众所周知,可以说是没用任何分量可言!

即使是奖项等身如张曼玉,同样并不例外,她凭《人在纽约》获得的第一个金马奖影后,同片张艾嘉与斯琴高娃的表现都明显强过她。她凭《不脱袜的人》获得的第一个金像奖影后,当时同样是极有争议的。

在《宋家皇朝》,她的表现甚至不如同片的邬君梅和杨紫琼,该年金像奖同时竞争的几个提名人,如刘嘉玲(《自梳》),表现明显也比她更好。

也就是说,张曼玉在金像奖和金马奖合计的9个影后,至少3个水份极大,含水量超过1/3。

现在,整个中国电影界已经明确定义,中国电影三大奖,今后就只能是华表奖、金鸡奖、百花奖。台金马奖和香港金像奖,如今一个已经被封,一个已经彻底没落,今后只能类似“tvb视帝奖”“台电视金钟奖”一样,以地区奖视之,再不复往日盛况。

所以,张曼玉所谓5金像4金马,随着时间推移,分量只会越来越低,连章子怡的3华表1金鸡2百花2金像1金马都比不过,又有什么资格妄比巩俐?

第三,张曼玉的早早隐退,巩俐依旧活跃于国际与华语影坛,根本原因是时代的变迁,放大了张曼玉的自身实力不足,让她不能再适应新的华语影坛环境。

巩俐和张曼玉生平唯一合作的影片,好莱坞电影《中国匣子》,巩俐二番女主,张曼玉三番女配, 已经说明了两人的影坛地位之高下,而论片中演技发挥,巩俐更是绝对压制了张曼玉。

当新世纪开始,内地市场成为华语影坛中心,普通话彻底压倒粤语方言,成为华语影坛第一语言,商业片男星如成龙、刘德华还可以靠着略带口音的普通话,继续当商业片主演。

至于那些普通话太差的港星,只能要么留守香港拍港片,要么直接隐退出局。

像梁朝伟拍《色戒》用自己的普通话原音,结果自称劳累消耗程度,相当于他拍摄三部粤语片,之后再拍电影,还是老实用国语配音了。

特别是需要说自己原音,去竞争奖项的文艺片女星,普通话不好就等同于灭顶之灾。

张曼玉此前拍《甜蜜蜜》时,就是因为普通话太差,逼得陈可辛不得不一度停拍,临时给女主角换人设,所以,和一大群普通话标准的两岸三地女星相比,她在华语影坛的竞争力自然大减。

加上当时港片出品方,为了在内地市场获得合拍片的优惠待遇,纷纷集体选择【保男星弃女星】,改用内地女星做女主角,就注定了包括张曼玉在内的整整一代港片女星的集体寞落,个人退与不退,都一样不复往日风光了。

而巩俐在新千年后,依然资源不断,佳作不断,虽然转了身份,但官方待遇依旧隆高,单单近几年,可以主扛春节档大片《三打白骨精》拿下12亿票房,

可以主演主旋律大片《中国女排/夺冠》大女主,主演电影第12次入围了欧洲三大电影节,在中国外宴成为特邀嘉宾,

这些都是间隙尝试复出,却只能混迹综艺节目的张曼玉所望尘莫及的。

铁一般的事实,香港,不过一个城市,台,不过一个小岛,体量不及十多亿人口的内地一个零头,优秀演员的数量同样远不及内地优秀演员总数的零头。

内地各大中城市那些话剧团,随便找些不为人知的“老戏骨”,往往都有“优秀演员”的头衔,论演技功底,可以轻松秒杀港台那些声名显赫的影帝影后。

然而,在电影界或者整个华语文艺界,偏偏有那么多所谓的“影评人”,发自内心认为,港台电影居然有资格与内地电影平起平坐、港台奖项居然有资格和内地奖项三分天下,还生造出所谓的“三金”概念,强行捆绑,亦是沉溺于童年港片情怀、不肯正视事实的写照。

而对张曼玉这种前辈港星的无限美化和吹捧,反而对内地影坛出身的巩俐去下意识地贬低,亦是其中一例罢了。

《花木兰》《夺冠》之后,巩俐还将持续活跃于华语乃至国际影坛,这亦是事实胜于雄辩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