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OK!织梦人独家对话马丽&张吃鱼 | 创作喜剧,是一个从孤独到浪漫的过程

《独行月球》海报

由张吃鱼执导,沈腾、马丽领衔主演的电影《独行月球》,在上映第48天票房突破30亿,成为中国影史第15部破30亿票房的影片。这是张吃鱼导演与两位演员的第二次合作,5年前拍摄《羞羞的铁拳》时,他是导演的其中之一,影片最后斩获22亿票房,5年后,他的首部独立长片称霸2022年暑期档,张吃鱼自己也没想到电影能取得这么好的成绩,他一直觉得“一旦抱着票房数字的期望的时候,这个事情往往会做不好”,而作为创作者,应该更在意故事本身。

《独行月球》片场

创作之初,张吃鱼想做一个科幻与喜剧相结合的故事,他潜心打磨了剧本四年,请教航天方向的专业指导,又邀请“沈马搭档”在银幕又一次合体,他给这部片子定了个基调“要把喜感的部分让出来一些”,希望观众在看的时候,除了开心以外能获得更多的情绪,因为“做这样一个喜剧会更加的包罗万象”。影片里,“月盾计划”的维修工独孤月(沈腾饰)被领队马蓝星(马丽饰)意外落在了月球上,前期,独孤月在月球生存笑点密集,他与一只被遗留在月球的袋鼠“刚子”过上了“难兄难弟”的生活,还被直播了出去。后期,独孤月终于知道马蓝星及部分地球人类还活着,他在他们的指导下建造了回地球的飞船,却又在返航途中,遭遇正向地球袭来的大陨石π+,独孤月毅然选择拯救地球,与π+同归于尽,但他和马蓝星却成为了永远的遗憾。影片有笑有泪,科幻内核扎实严谨,还有诸多经典影片致敬的惊喜桥段,这样一个热血、浪漫、令人振奋的故事,很难让人不喜欢。

《独行月球》拍摄片场

加入开心麻花10年来,张吃鱼和团队这些人彼此间的默契和信任早已像亲人一样,遇到困境时,他也会得到演员们的绝对支持。就像这次拍摄时,他经常跟演员们讨论人物情绪,遇到分歧或犹豫纠结时,马丽直接就会表演出几种不同的状态,准确而生动。他们的创作氛围始终是轻松而有趣的,片场总是笑声不断。都说做喜剧的人也许比别人更孤独,但张吃鱼的感受正好相反。“创作本身是非常痛苦的事情,特别是逗笑观众,这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但是在整个过程中,我确实很少会感受到孤独。因为从最初的一个想法到最终全片的呈现,中间有太多的人在帮助我,无论是公司对我的支持,还是腾哥、丽姐给我的帮助,以及团队所有的主创小伙伴,我们是所有人一起在做这件事情。”张吃鱼在采访中分享了他认为影片成功的秘诀:“我觉得能做出《独行月球》,是因为我不是一个人在独行。”

Q

A

精彩OK!

马丽

《独行月球》剧照,马丽饰演指挥官马蓝星

Q

《独行月球》里表现了一种“遥远的浪漫”,参演前您是被什么点打动的?

A

参演前其实没有太大的感受,这是我们公司自己的戏,导演是我很好的朋友,男一号是我们尊重的沈腾老师,肯定没有不来的理由,还有就是角色本身特别有魅力。我看完了整个剧本,就觉得沈老师能靠这个戏拿个大奖,对不对?看(剧本)的时候没觉得有多浪漫,但是拍完以后再看,确实是击中我了,看三遍我哭得不行。

Q

其实不止是在《独行月球》《夏洛特烦恼》《羞羞的铁拳》等故事里也有不同类型的“浪漫”,您对哪种浪漫还挺有触动的?

A

可能《夏洛特烦恼》和《独行月球》这两个戏里的浪漫是我比较喜欢的。

《独行月球》片场气氛欢乐

Q

张吃鱼导演也是一个充满天马行空想象的人,你们在创作中会对故事的哪些部分有讨论?

A

张吃鱼导演是一个脾气特别好的人,他的想象力非常丰富,反正我作为女生对这些所谓的科幻知识完全不懂,所以吃鱼导演在跟我们说他想拍这样题材电影的时候,我脑子里是没有画面的,等最后他把一些视效视频给我们看的时候,我才get到这个点。我觉得真好,就是他可以打开自己的想象力。他知道这一个层面是我完全没有接触过的,包括动漫,所以在现场因为角色的想法不一致我们会互相探讨,但不是针锋相对,我觉得这种氛围非常好,我们彼此都很尊重。

Q

第二次和张吃鱼导演合作,感觉和之前有什么不同?

A

不太一样,上一次跟吃鱼导演合作的时候,他特别内向,而且当时是两个导演,吃鱼导演就不太愿意说话,而这一次他不得不说话,就他一个人,包括他对这个角色的理解、剧本的磨合、整体的布景等,一个人操的心是那时候的许多倍。

《独行月球》马丽剧照

Q

在创作角色的时候有特意赋予这个角色一些仪式感吗?

A

必须有,这个角色如果没有仪式感的话,太落地了,可能就不是她了,所以每一个角色都有她的特殊性。比如马蓝星,不能说是我赋予她的,我觉得是导演和我们一起赋予的,毕竟这是导演的艺术,希望马蓝星是一个冷酷的铁面的人,所以在这个基础之上,我要尊重导演,但尊重导演之外,我希望有一些细微的情感戏能够塑造出马蓝星相对柔软、柔弱的那一面。比如她第一次跟独孤月视频,联系上了以后,她跟他道歉,包括她最后按键的时候,这一切情感的转折、变化和递进,我都想表现出来。

《独行月球》马丽剧照

Q

创作中有过孤独的时候吗?

A

这部戏不孤独,因为导演、演员我们都非常熟,每天都在一块,一到了现场就是开心,没有孤独的时刻,我们都是群戏,大家都是一起看着绿布(表演)。

Q

演喜剧,持续为大家带来欢笑,这件事情会不会给您带来一些压力?

A

曾经有过,但是现在没有了。因为我觉得观众喜欢我们的喜剧,那是好事,如果我们真能把这种风格坚持到底的话,也是一件挺不容易的事情。

马丽在OK!织梦人拍摄片场

Q

可能有时候大家会认为,喜剧演员在台上、镜头前很开心,私下就没有那么开心了,可能是很孤独的状态,您的想法呢?

A

不至于,得分时候,因为我们也是正常人,会有开心和不开心的时候。可能在舞台上,比如说我们做喜剧,要夸张一些,你的情绪特别饱满,当你释放完了以后,你走下这个舞台或是离开镜头的时候,势必就需要充电,可能在这个时候就会有一些反差,包括有的时候我们在个人的生活上或者是工作上有一些不开心的事情,也会让观众看到一个心事重重的样子,大家会觉得反差极大,我觉得我和开心麻花的人还好,没有那么大的反差,相对比较正常。

Q

生活里的马丽是什么样子?

A

我感觉特别像赵丽蓉老师的小品《英雄母亲的一天》所呈现的,我如果不拍戏的话,那就是陪孩子,所有的事情都是围着他。我可以是蓬头垢面,但是我把他打扮得非常精致,陪他完成一天他想要做的事情。

Q

A

精彩OK!

张吃鱼

《独行月球》导演张吃鱼

Q

拍电影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从前期准备,人力物力协作,到拍摄、后期、上线等等,哪个时刻您会收获最多的满足感?

A

我觉得满足感是贯穿始终的,首先它来源于最初你脑海中想象的画面,一点点变成剧本上的文字,变成虚拟拍摄、实拍以后的监视器里的画面,到最后剪辑的画面、成片,这个过程一定会给你很大的满足感。包括我们在制作的整个流程中,所有人齐心协力在做这件事,这种成就感是非比寻常的。

Q

大多数科幻电影都是严肃的,您是怎么考虑让“科幻”与“喜剧”结合起来的?拍摄中面临的最大的压力或者挑战是什么?

A

科幻和喜剧是两个极端的东西,科幻是冷色调的、陌生的,喜剧是暖色调的,能够迎合观众拉近距离的,或者说是接地气的,要把这两个完全反方向的东西融合在一起,是很困难的事情。需要从细节去照顾到这方面,比如说台词上,电影开场的第一句说的是“我的社保到了月球还能不能续上”,社保是接地气的,去月球是科幻的。还有从美术层面上,在黑白灰的月球表面上,我们去做基地,通常科幻片里能看到的都是偏白色或者说冷色调的太空场景,但是我们用了很多暖色调,比如说用大的黄色去撞色,这些都是在科幻场景里去加入一些暖色调的部分。

拍摄时马丽与张吃鱼导演反复讨论、打磨细节

Q

跟马丽老师再次合作感受有什么不同?

A

丽姐在整个表演里是收放自如、炉火纯青的,无论是喜感的部分,还是情感的部分都诠释得刚刚好。特别是一些细腻的女性情感上面,我作为年轻导演把握得没有那么准确,往往这个时候,丽姐就会给我提供数种情绪的不同表演,这让我在后期有足够的空间找到最合适的那一条,包括后来把马蓝星的喜感削弱了,其实都是丽姐给我的意见。除了专业上的帮助,丽姐对我还有很多暖心的支持,记得开机前有一天我压力很大,集中接收到很多负面情绪,第二天上午丽姐就给我发了很长的信息,宽慰我,让我感受到无比的温暖,让我有了继续坚持下去的力量。

OK!织梦人拍摄片场

Q

《独行月球》的结尾有很多浪漫的成分在里面,有一些更深的情感共鸣,这个点对您来说是很重要的吗?您理解的浪漫是什么样子?

A

我希望能带给观众更多的情绪,包括情感的感受,如果看完电影观众整个情绪是波澜不惊的,我觉得那不是我所追求的。我自己定义的浪漫不单单局限在男女爱情上,当然这也是一种,但可能对我来说整个影片里面,比如说独孤月掉头回去救金刚鼠的那种热血的感受,所有地球人给独孤月爆灯,把地球点亮那种振奋的感受,以及独孤月最后和刚子两个人分别的时候的依依不舍,我觉得都是浪漫。这次拍摄能集合到上万人的团队集中力量去做这件事情,本身我也觉得特别浪漫。

采访/撰文/编辑:毕慧玲

艺人统筹:徐晓蕾

设计:马峥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