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1”、“9·11”、“9·11”、“9·11”……“9·11”终于成了昨天,我酝酿、积蓄多时的沉重心情终于暂时得到释放。
说是暂时,因为明年这个时候我们还要沉痛悼念一番、回顾一番、痛说一番,纪念一番,还有后年,大后年……“9·11”周年纪念难道幻化成“9·11”娱乐节?
一年的时间不能淡化人们的痛苦,我有个在美国生活了10多年的朋友前天还在咬牙切齿地说:“如果抓到本·拉丹,一定把他五马分尸。”我感受不到他的愤怒,他有几个相熟的朋友在“9·11”中遇难,他有切身之痛,我只能从电视、报纸中感受“9·11”给生活在和平年代蜜罐子中的美国人带来的伤痛——当看到当时正在燃烧的世贸大楼顶层中的那些挥舞着头巾,向外求助绝望的人,当眼睁睁地看着那些绝望的人从几十层高的楼上跳下来,我感受的是恐怖、恐怖加恐怖。
过去了,都过去了,不管政治家如何折腾,不管“恐怖分子”如何狡诈,不管好莱坞对恐怖暴力电影如何敏感、组装,把影片中有关世贸大楼的镜头用数码消去,把很多高楼被“炸飞”的场面重新剪辑。人们的生活照旧运行,逝者如斯,活着的人还要娱乐,还要暴力影片和战争片的刺激,尽管某些瞬间人们需要抚慰。讲述恐怖分子制造核毁灭事件的《惊天核网》,最后一幕本·阿弗莱克在白宫草坪举行野餐会,英雄似乎已经把一年前那恼人的“小蘑菇云”当作酒会的调料了;范·迪瑟尔借暴力影片《限制级特工》赢得“好莱坞种马”的美誉;一把年纪的史泰隆还想靠拍暴力影片东山再起……
“9·11”也给不少音乐人带来灵感和发财的机会,痞子阿姆在《没有我》的音乐录影带中,与一个长相酷似本·拉丹的人共舞,游戏的心态一目了然,龙泽秀明这天特意推出新专辑,安室奈美惠这天也推出了抒情新歌……
美国《时代》周刊说,“9·11”一周年的纪念是一个回声而不是哭诉。
相信只要是个人,对和平都会充满渴望,但一旦和平成为一种借口,“9·11”成为一种生财的节日,“9·11”,还有什么比它更加恐怖的?(卢曼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