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代导演是否要退出江湖?
吴贻弓在首届中国电影导演研讨会开幕式上的有关“交棒于年轻人”的发言,得到了在场所有人的掌声,同时也引发了随后一系列相关话题的讨论。记者于是插空就以下若干问题采访了著名导演谢飞:第四代导演拍的电影是否还能适应如今商业市场下的观众需求?为什么有越来越多的第四代导演改拍电视剧?第四代导演是否真的要退出江湖?
不能因发行体制的不健全而去责难艺术片
(其实连记者都纳闷,为什么谢飞对记者的一连串提问是以一个例子开场的,后来才隐约感觉到,他的回答似乎是在遵循着一种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脉络,这或许倒真的符合这次研讨会的本意了。)举个例子,当年的《小城之春》很有艺术生命力,但其实那个片子在那个时代是没有票房的。因此你不能由于发行体制的不健全而去责难艺术片,而且你不能要求所有的导演都去拍商业片,因为有的人有这个素质,有的人没有。就像贺岁片,很多人都在尝试,但就是比不过冯小刚。
当然,电影本身已经有了100多年的历史。它能存活就证明它还有生命力,我最近就一直在说,电影的第二春正在到来。因为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电影艺术在家庭内就能焕发出原有的魅力,而它同时也打破了旧有的单纯的影院发行的模式,很多以前看不到的影片通过DVD都能接触到。
电视剧有观众、有效益,我们为什么不拍?
(有关电视剧的话题,谢飞谈得很多,记者想来这也许因为这是他们第四代的“现在进行时”吧。)我们第四代很幸运,我们是在“文革”后,到80年代这段时间比较活跃,那个时期我国的影院电影的发行还比较好,所以出来一些比较不错的作品。但是到了90年代中后期,电视的影响越来越大,影院的发展面越来越小。一个电影就算有1000万的票房,合一张票10块钱的话,也就有100万观众,可电视剧一播就是几千万甚至上亿的观众。
再者,我个人认为电影和电视这两者还都是一种艺术,都是视听作品。我不认为电视剧就一定意味着粗糙和没有文化价值。我觉得现在的很多电视剧比电影都好,像前几天徐帆演的《结婚十年》,无论从内容还是从艺术表现形式上都差不到哪去。那么你说,拍电视剧又有观众,又有一定的商业效益,而且也同样能表现出一定的影像艺术,我们为什么不去拍呢?
况且,电影毕竟是年轻人的艺术,投资方宁可去找像陆川这样刚毕业的有些锋芒的,也不会去找你这60多岁的。像《寻枪》,尽管形式很光彩、内容很苍白,但老板还是坚持第二部交给他们去拍。相反,电视剧对我们来说相对还比较适应,因为它的观众主要是中年以上的,特别是能坐得下来的女性观众。他们对叙事的要求还是比较传统的。所以要我们去拍电视剧还是没有问题的,而电影就难说了。
而其实电视剧作为大众商业快餐,它不可能有太强的个人色彩,即使像我拍的《日出》这样比较经典的电视剧作品,也很难体现我的个性。所以说无论哪一代,在拍电视剧时虽然可能会在一些小的地方有所不同,但在大架子上都还不会有太大的差异。
我们第四代欠中国电影一部关于十年浩劫的片子
(有关这个话题其实最初是从“非典”谈起的,因为记者在会议现场,看到几乎所有人都在向谢飞打招呼,像是久别重逢似的,用他的话说:“其实我们搞电影的都是经常见面的,他们与我打招呼主要是因为我得了‘非典’。”)“非典”的事其实对我没什么太大的影响,它就是一种自然的疾病,很快就过去了,像我们这种岁数的人经过的已经很多了,包括“文革”等,不会因为得过一次病就觉得怎么样了。
(一提“文革”,谢飞便开始感叹,这声感叹也恰恰是他对自己乃至第四代未来的“自白”。)说实话,我们第四代大多数人现在都是要退休养老了。尽管说这个职业没有年龄限制,只要你有精力就可以继续,像人家谢晋都八十了还在拍,但是现在无论是电影还是电视剧扛大旗的都是第五代和第六代的,像我,也都回到电影学院教书去了。但是我这里惟一想说的,就是我觉得我们第四代导演还欠中国电影业一个“文革”时期的作品。现在来看,反映“文革”的比较有分量的作品还是谢晋老导演的《天云山传奇》、《芙蓉镇》,也包括第五代的《霸王别姬》和《活着》。我们第四代的作品就不太有分量,可其实我们是经历了全过程的。我希望在有生之年,无论是电影还是电视剧,我们都应该把它如实地表现出来,否则后代会越来越不能理解了,万一将来再给“戏说”了,就更不得了了--这话我说过很多次,我确实觉得这是我们还没有完成的一个东西。
(谢飞最后向记者透露,他明年上半年可能还会拍一个电视剧,至于电影,他说:“先算了吧。”)
为期两天的“与共和国一起成长--首届中国电影导演研讨会”昨天上午在香山召开。会议特别就与新中国共同成长起来的一代导演(简称“第四代”)的创作成就、历史意义及中国电影现状与未来等话题进行了研讨。而中国电影家协会工作会议也同时召开,会上宣布了将于今年举办的第七届全国影协代表大会的筹备工作,并对新一届影协领导进行了不记名投票选举。吴贻弓、谢飞、丁荫楠、郭宝昌、黄健中、王好为、黄蜀芹等第四代导演参加了会议。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副局长赵实、中宣部文艺局局长杨志今、影协主席谢铁骊等人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在开幕式上致辞,对第四代导演多年来在中国影视史上所做出的一系列成就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著名导演吴贻弓代表第四代导演在开幕式上做了发言。他语气凝重地表示:“这次原定于三个月前举行的研讨会由于突如其来的‘非典’被延迟了,但是,不管今春是否发生过这场灾难,我们第四代导演在中国电影发展的历程中所做的努力永远都是有意义的———这特别值得我们骄傲。当然,这不是我们个人的骄傲,是这个时代的骄傲!我们其实只是以我们的能力在那个时代做了一些我们喜欢做的和可能做的事情。但是,按照自然规律来说,我们那个时代的大多数人如今已经不年轻了,我相信,我们这个群体今天可能还会面对一些赞誉,但是我觉得我们应该保持一种必要的清醒,因为电影事业无论如何更需要的是比我们更年轻的后来人!”
中国电影家协会为这次研讨会整整筹备了三年,来自全国的电影艺术家、理论家及电影事业家共二百余人出席了本次大会,在中国电影史上,规模空前。(郑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