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纪中同志终于讲话了,并且出语不凡。他说批评张版《射雕》的人“完全是没有审美标准!83版《射雕》把原著改得一塌糊涂,像样的外景都没有,那是个什么东西呀,明明就是一堆破烂垃圾”。说得真好,这让我想起老张家的另一个人在面对胆敢批评《英雄》的记者时那些痛心疾首的话:“这些言论不是从文艺批评的角度来谈的,而是有很多敌意的东西在里面。”“那种批评本身就是变态的!”唉!老张家的人怎么都这么着急呢?
我自认不懂文艺批评,也不大会审美,可也明白一点简单的道理。首先,“垃圾”的标准怎么定?张先生给出了两个条件:A.原著改动过大;B.没有像样的外景。这样推断的话,大多数港剧都可以丢进垃圾堆,也包括那部被E代人视为传世之作的《大话西游》。问题的关键在于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喜欢“垃圾”?他们的审美观都出了问题吗?那么究竟什么是美呢?(见鬼!又掉进了所谓文艺批评的陷阱。)其次,“垃圾”的标准由谁定?毛主席说过“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又说“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由此看来,“垃圾”的标准似乎应该由人民群众来定。作为一个成功的制片人,一个电视艺术家,张先生是有权评价一部片子,但把别人的作品称为“垃圾”就有一点过分了。要知道《广告法》中明文禁止攻击同类产品以树立自己形象。
二位张先生都有一个共同点,认为凡是吹捧自己或喜欢自己作品的人就是懂文艺批评的、有审美标准的,反之则是“变态”“无聊”。这种强权艺术很具美国风格(难怪《英雄》入围奥斯卡),但即便是小布什也没胆说参加反战游行的人都是变态呀。我以前总以为艺术更接近民主,因为只有在百家争鸣的气氛中才可能出现天才和天才的作品。可当艺术家要对投资方负责的时候,民主就显得可有可无了。所以张纪中先生最后说:“我关心的是收视率,收视率高,我就高枕无忧了。”这位张先生至少比那位张先生诚实。(卢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