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走向共和》能够吸引观众,与导演、编剧赋予角色的深厚内涵分不开。在该剧的导演张黎看来,把这些人物鲜活地展示到观众面前的演员也功劳不小。59集的《走向共和》才刚刚走向观众,张黎导演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夸起了该剧的主要演员。 接拍电视剧《走向共和》时,扮演李鸿章的王冰的年龄恰好与角色同样都是71岁,张黎说,王冰拍摄《走向共和》是“搭了半条命进去的”。因为剧中有一部分戏是在冬天拍摄的,气温很低,加上王冰琢磨角色时“陷”得太深,整日焦虑紧张,大病了一场。病愈后瘦了6公斤,人都有点脱形了,剧组的人都吓坏了。不过,王冰是个敬业的人,一直坚持拍摄。到他在火车站拍摄李鸿章的最后一场戏时,剧组有一百多位工作人员去现场给王冰加油,顺利拍完那个镜头后,全组人都像导演一样大喊一声“过”。张黎说,王冰5年都没有接戏了,在他身体有病的情况下,他能把这部戏熬下来真是很不容易。 对王冰的表现,张黎评价说,王冰把李鸿章这个人物吃得很透。“他把这个阶段的李鸿章表现得很准确。”李鸿章是搞洋务出身的,他的身上有一些洋气,连他喝水都要喝“荷兰水”。在这一点上,王冰的气质与角色很贴近,他以前演过一些喝过洋墨水的人物,在这方面,比较有经验。因为有了这种洋气,王冰刻画出的李鸿章没有一般大臣的陈旧感。除了气质的帮助,王冰还很善于把握李鸿章在特殊时期的心路历程。签了《辛丑条约》后,导演要求王冰能把李鸿章感到悲凉时的如释重负的感觉演出来,因为当时的李鸿章虽然又签了一个卖国条约,但是他想这也许是自己签的最后一个卖国条约了,所以他有轻松的感觉。事实上,王冰也把这种情绪表现出来了。张黎说,在《走向共和》中,李鸿章对慈禧、光绪、清政府表现出来的始终是“诚”,而不是简单的“忠”。李鸿章敢说真话办实事,能给观众这样的感觉,是与王冰的表演分不开的。 由于《走向共和》是一部史诗性质的电视剧,需要演员在深入研究这段历史的基础上创作角色。张黎说,参与演出该剧的大部分演员都提前一两个月进入剧组,与导演、编剧探讨角色。这在国内电视剧制作日益快餐化的当下,是不多见的。有了这样的创作态度,张黎认为大多数主演表现得都很有力度。扮演慈禧的吕中准确表现出了作为一个女政治家的慈禧,扮演孙中山的马少骅也全方位地展现了一个伟人从幼稚走向成熟历程。 张黎说,拍摄《走向共和》时,孙淳增肥十多公斤,后来又减肥,以致大病一场。在张黎看来,这是一个演员正常的、自然的贡献。演员最大的贡献,是能演绎出一个真实可信,能够引起观众共鸣的角色。从这个角度讲,他非常感谢参演《走向共和》的演员。新报记者裴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