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采访林忆莲之前的一天,竟然在京信大厦下边一个特别普通的韩国餐馆意外碰见了她,当时只注意到她的发型,觉得挺好看,吃到一半时,不经意又望了一眼,发现她身边的男人很像李宗盛,定晴细看,正是李宗盛。餐馆里人不多,但来来去去从那一桌经过时,很少认出他们来,就算有认出的,也只是多望几眼,并不过去打扰。林忆莲实在瘦小,化极淡的妆,不时的笑一下,像所有平凡夫妻约了朋友吃家常的午餐。
第二天,她在希尔顿酒店召开了有关五一演唱会的记者会,穿着干练的低调的黑色西服裤。会上记者们严重跑题,其中一位女记者更是卯着劲地狂问李宗盛的问题,这让林忆莲颇有些尴尬,但依然微笑聆听,最后以一句话回绝她,“那不如下次他来了,你当面问他好吗?”
所以在之后的专访前,她的助理便给我提出附加条件,不许问李宗盛,不许提到家庭生活,但事实上,林忆莲现在的生活大部分都贡献于家庭,就算刻意避开,有意无意间,还是要提及。
Q: 去年你在上海举办的演唱会非常成功,那在北京的这次会和上海有什么不同吗?
A:在曲目上会有一些小的变动,服装上也会有两三套的更新,但基本上,还是延续我开演唱会的一贯风格,以音乐为重。
Q:在你二十年的几十张专辑里,你是以什么标准来挑选这次演唱会的曲目?会演唱粤语歌吗?
A:在安排一个演唱会的歌单的时候,是有蛮多的挣扎,我们要顾及大部分北京的歌迷朋友,所以还是以国语歌为主,但同时也会有很多忠实的朋友,他们也会想听粤语歌,我也尽量安排两到三首。其实在一次的演唱会里面很难做到满足各方面的朋友,可是以这次大型的演唱会的方式来计划的话,我们还是必须要考虑,整体的、大型的、整个场面的气氛。所以一些冷门,一些早期的歌,很难在这次演唱会上唱出来。
Q:你最喜欢演唱会的哪一部分?
A:演唱会最迷人的部分是歌手跟观众直接的交流和互动,因为歌手被会现场的观众带动,我觉吸引人,就是有很多的未知的因素在里面,突然发生了一些事情,就是整个演唱会的最感人的地方,也是最高潮的地方。
Q: 你觉得你的歌迷都是什么类型的?
A: 我的歌迷,我目前接触过的,他们都是非常感性,也带点害羞的,像我自己一样,内心有很多丰富的感情,不太善于表达,都是通过歌曲,听音乐。
Q: 北京演唱会之后,会去其他地区演唱吗?
A: 我们目前在安排的是还有其他的主要城市,可是还没有确定下来。
Q:在你的几十张专辑里,你个人最喜欢的是哪一张?
A:一张的话太难选了,我自己特别喜欢的专辑有《遗憾》、《梦放了倦了》还有《铿锵玫瑰》、《原来》,这几张专辑制作,有比较多的当时的心情和个人的成长,跟这些歌曲刚刚好在一起。
Q:那你觉得哪一首歌对你最重要?
A:我觉得有阶段性,有好几首歌对我都是比较重,比如说《爱上一个不回家的人》、《伤痕》,早期的香港的有《放纵》、《地撼》、《情人的眼泪》,这都是阶段性,不能说哪一首歌曲。
Q:从出道开始,你出版的所有唱片,自己有收集全一套吗?
A: 有,作为一个纪录,一个参考。 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整体拿出来听,做一个研究,因为如果你做完一张专辑以后,当时听的,跟你一年、两年、甚至五年以后再听,感受很不一样,我觉得是一个很好的反省,也会有一个回忆,这是一个很好的过程。
Q:能透露一下,你下一张专辑大概是什么样的风格?
A: 下一张专辑的风格我还在思考当中,有很多的可能性,我自己当然希望有更多的参与创作的部分和制作的部分,创作有很多的可能性,我不想用某一种音乐类型,定成就是这样一个局面。
Q:平时听唱片多吗?最近听哪些音乐?
A:最近听约翰·梅尔的一张专辑,他是那种少有的,非常有天分的,能唱、能演,能写,非常的精彩。
Q:看过《女人四十》这部影片吗?你觉得40岁的女人如何才能精彩?
A:那是套非常好的电影。40岁的女人,我想她面对的是家庭跟事业还有人生可能走到40岁就是已经过了一半的阶段,我想内心的感情应该是非常复杂,要面对的挑战也会非常多。我觉得是要非常坚强的。
Q:你觉得自己这些年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A:以前对事情的看法是非常个人的任意而行,过着非常随意的生活,现在有的却是很大的责任感。我发现世界上的事情是很微妙的,当了妈妈后,马上就体会到和别人相同的感受,对小孩子、对这个世界的人和事马上变得宽容起来,我也很吃惊于我的变化。
Q:歌迷对你新近换的这个发型有很多意见,有的说好看,有的说不好。
A:这个发型的评语确实是好坏参半的,我觉得发型是可以常常变,我要留长,是可以很快长长的。
Q:忙完演唱会,下一步工作是什么?
A:会出一本书。
Q:是自传吗?
A:不是,新书的内容会有对上海的一些感觉、感受,上海是我的故乡,对它我有一些深刻的体验。主要是以图片为主,它的角度蛮新鲜的,会提到我小时候喜欢吃的一些上海菜,透过食物向大家介绍我平时爱去的地方和对城市的印象,调子非常轻松,会有一些文字,也会有一些回忆。
Q:上海和香港有哪些不同?
A:上海和香港整体感觉是蛮像的,都是大都会的感觉,上海正在努力寻回当年有过的辉煌,同时现在很多不同国家的朋友都会到上海来感受它的生活和文化。它和香港的不同除了整个城市的外貌外,主要是习性的差别,广东人和上海人生活习性是很不一样的。
Q:现在对你来讲,上海是不是就是你的家了?以后会长居于此吗?
A:很多城市对于我都有很重要的意义。香港是我出生的地方,我在那里生活了二十几年,那些记忆是无可取代的;台湾是我事业发展的地方,我在那里遇见了一些重要的人;还有日本,我虽然在那边只呆了两年,但那两年是我一生里最难忘的一个时期,在那里我过着最朴素的生活,心情上的变化对现在的我来讲也是非常重要的;加拿大的生活就很惬意,不用工作,也没有太多人认识,整个人就只属于家庭,它是比较适合退休后生活的地方;上海是和我的生活习惯和理想都比较吻合的城市,它能让我在工作和生活中找到一个平衡点,但我现在也不能说以后会不会一直住在上海,家的概念对于我就是,有我爱的人的地方就是我的家。
[文章来源:《明星时代》杂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