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55届戛纳评委主席大卫-林奇的“戛纳”
| 2002-05-20 14:58:04 新闻晨报 |
对于戛纳电影节来说,要找一个最能反映其特色的影坛代表性人物的话,莫过于大卫-林奇矣。继1990年以《萨伊洛和路拉》将一叶金棕榈带回洛杉矶后,去年他又以一部可以称得上是“奇异”的作品《牟仑大道》获得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奖。今年他以评委主席的身份再次驾临滨海大道。不管今年金棕榈花落谁家,大卫-林奇的名字和他对电影的理解和诠释,均已紧密地与戛纳电影节联系在一起。 大卫-林奇的戛纳缘起于1990年。这一年大卫-林奇不仅一举夺得金棕榈奖,而且从此与戛纳结下了不解之缘。大卫-林奇对戛纳的感情,可以从他自己制作的网页略窥一斑。为了使他的影迷能追踪他在戛纳的活动, 大卫-林奇目前每天自己拍摄戛纳的一段小片子放在网上,供网友们浏览。不仅如此, 大卫-林奇还亲自为这部网上日记式短片配了一段自己作曲、自己用小号吹奏的背景音乐,并命名为:“戛纳回忆”! 对于 大卫-林奇来说,电影创作是如此的个性化,因此戛纳是一个最佳的展现其才华的地方。如果从票房价值来评价大卫-林奇的电影的话,他的“成功”之作并不多,包括极获欧美电影评论界好评的《牟仑大道》票房也不甚理想。大卫-林奇坦率地说,如果没有戛纳,他的电影就很难对国际影坛产生如此重要的影响。因为在美国,电影创作已经被票房的重压完全抑制住了。他说:“如果费里尼的《八个半》是今天拍摄的话,就很有可能无法在美国上映。”多亏了戛纳,美国和世界其他国家的作家电影尚保存着一个展现艺术追求—尽管有时可能显得有点过份的窗口。对于大卫-林奇来说,戛纳的肯定并非票房,但却奠定了他的“国际大师”的影坛地位。事实上,1990年的金棕榈奖也并未起到“芝麻开门”的神奇效果,帮他打开“畅销片”的大门。此后他又在1992年和1999年、最终在2001年三次携影片来到戛纳。2001年获戛纳最佳导演奖的《牟仑大道》引起国际性的争议。褒奖者认为此片是对现代电影艺术美学观的一种新的理解和体现,特别是对电影表现手法和情节的一种新“突破”。批评者则完全不以为然。 大卫-林奇今年是第五次来到这个世界作家电影之都;因此今年戛纳之所以引人注目,不是明星,而恰恰是大卫-林奇。因为世界影坛对这位怀着一些与众不同的美学观点的导演将会为此次影展留下一个何等样的遗产,充满了好奇心。 大卫-林奇早在1967年就拍出了他的第一部短片《六副面孔》,到1976年,他拍出了第一部长故事片。此后他就一直不停地拍片。至今他已经拍摄了长故事片九部、短片四部、电视片四部。与电影史上相当一部分电影导演一样, 大卫-林奇是在画布上开始他的艺术家生涯的。他的美学观点也有相当一部分是从绘画上转过来的。 大卫-林奇认为,他的绘画和电影创作,就是在进行中寻找其终结点。“我总是从一个点出发,然后达到另一个点,总是行动和反动。就好像我永远是从我抵达的那一个点重新出发,但却永远不是同一个点。”这番理论令人想起法国五、六十年代“新小说派”的作品—包括阿兰-罗布-格里耶、玛格丽特?杜拉斯等人的小说和他们的电影。它也令人感到“结构主义”的某些影子。大卫?林奇的这一理论在去年的戛纳最佳导演奖获奖影片《牟仑大道》中得到充分体现。 大卫-林奇所居住的地方就叫“牟仑大道”。这里位于好莱坞的高地,恰好能够俯瞰整个洛杉矶。大卫?林奇的住宅、他的独立电影公司和他的电影制片厂—包括音响、剪辑等部分,都在这里。“牟仑大道”对于电影和大卫-林奇本身,都具有象征意义。这部影片的前半段,与普通的悬念片很像。凶杀、跟踪、寻求真相、一环扣一环的情节发展……然而,到了影片似乎正在走入所有悬念片所固有的“俗套”之际,瞬息间峰回路转,一切都被打破;本来似乎正在越来越清晰的故事脉络,突然间就变得模糊起来。一切都似乎重新回到了出发点。已经肯定的细节又变得令人怀疑,已经发生过的事似乎又重新发生,而且并不完全与原来相似……观众从一个谜,掉进了一个更大的、似乎把原来的一切都包含进去的新的谜之中。而一直到影片结束,谜底也没有被揭露出来。这部影片中所展现出来的所谓“新的”电影美学观点,在西方评论界正在引起一场大争论。 大卫-林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担任戛纳电影节评委会主席。他的这种“新”观念是否会影响他对今年金棕榈的选择,目前还是一个硕大的谜。他本人则表示,作评委主席最难之处,就是要将十多位评委的意见统一起来。而评委们由于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对电影的理解和爱好也各有千秋,变化多端。如何从中形成一致意见,是一个挑战。而且,“对他人进行评判,是极为微妙的事。”“我们每一个评委都代表着一种舆论,一张选票。”“我们将进行合作,就像民主选举一样。”不过,这位美国大导演倒也不乏幽默:总之在戛纳的十二天里,“我们将看许多出色的电影,进行出色的辩论,喝许多出色的咖啡……还要好好品尝这里出色的菜肴。”不知最后大卫-林奇是否也能为戛纳影迷们评出一部出色的获奖影片? (作者:郑若麟 边芹)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