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人员目中无节目
当了5年春节晚会舞美设计师的陈岩说:“虽然,我年年都在晚会现场,但我从来没能第一时间看好过晚会。我心里总是比演员还紧张,但又得保持高度冷静。晚会刚播完的几天,我的神经都一直紧绷着,不敢看重播,因为一看就觉得有许多漏洞。得好几周后才敢看,再总结。”工程师张薇已在晚会现场工作了16年,可是从没细看过晚会。她说:“我虽然一直盯着屏幕,但我看的是技术指标,只关心信号质量。不能有一点疏忽。”录音师姚凯说:“我每年都觉得压力挺大,但我喜欢有压力。晚会直播的4个小时,我得不停地调整录音台,保证现场音色质量。根本没时间看晚会。”
字幕员郝晓燕面前就摆着一个小屏幕,是第一时间看到晚会的人。晚会直播时,她得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做字幕,从没看好过一次晚会。演出前4个小时在一号演播厅里,陈岩正在繁忙地指挥调试所有设备。中央圆形舞台上万根电线形成的蛛网中,赫然蹲着几个手持对讲机的控制台工程师。陈岩说整场演出他们都得呆在五米深的池子里,确保演出设备正常。去年有一个工程师被遗忘在控制台下,直到陈岩回家才想起,开车回去,发现那人还老老实实呆在原地!
舞台上方,一个漂亮的花篮正一上一下。为了这个美丽的花篮,演出前4小时,工作人员就得呆在花篮上的天花板上控制,里面足足五十摄氏度的高温!在电脑监控室里,工程师们紧盯屏幕,调试着信号质量,字幕员们也绷紧神经。虽然演出就在他们面前,但他们眼中只有各项技术指标。陈岩说,这些人都没有上演职员名单,全是默默奉献的“无名英雄”。
“无味”的剧组年夜饭
除夕这天的16:40,央视1号演播厅候播室摆起了各式各样的菜肴,还有饺子等食品,这就是剧组成员的年夜饭。掌勺的师傅说:“因为演员太多,得分成好几拨,今年准备了1000多演员的饭。”候播厅里,演员们早已顾不上形象,或站、或蹲吃得正香。郭达、侯跃文把菜饭放在旋转楼梯上,正边聊边吃。敬一丹一见他俩特亲热,问吃得可香?郭达一脸愁容:“要说菜吧,是挺好的。可就是吃不出味儿,脑子里想着怎么把节目演好,吃饭成了例行公事。”侯跃文也说:“我从1978年就开始在央视吃年夜饭,20多年来早不知是什么味了。”
新闻人物成热点
每年春节晚会总会出现去年的社会热点。20年来,有数不清的新闻人物出现在晚会上。1987年春节晚会,第一次将原中国女排运动员梁艳请到现场。梁艳回忆:“当时一听说要上舞台,还要接受主持人采访,还挺紧张。”的确,当年主持人采访梁艳时,她满脸灿烂,手足无措,弄得现场观众哄堂大笑。1999年,晚会请来1998年的抗洪英雄和孤儿江珊。当年的小江珊现在已读小学四年级,但她仍记得“是武警叔叔把我从树上救下来的。”2000年,参加建国五十周年阅兵的“军中孪生姐妹”出现在春节晚会舞台上,虽然她们不是专业演员,但她们的飒爽英姿和新颖表演获得歌舞类节目一等奖。
罗湖海关的脚步
过年了,最繁忙的还有海关人员。《一年又一年》的视角对准了罗湖海关。连接香港和深圳的罗湖海关历来担负着沟通东方明珠与内地血脉亲情的重要责任。以前每逢春节时,两万香港人提着大包小包,通宵达旦排队等候通过海关,才能与内地亲人一起过年。海关人员忙不过来时,还要叫上自己的子女,协助把关。现在往来简便了很多,据介绍从大年三十6:30一16:00共有13万人顺利通过边检,最多5分钟就可以踏上深圳探亲的道路。
雪村“受惊过度”
在演播厅600平方米的空间里,1000多名演员正在紧张地扮靓。来自蓝天幼儿园的小朋友最具职业热情,只要一看到摄影机镜头,就开始蹦跳起来。相比之下,紧抓着大包、打工仔打扮的雪村却格外忸怩。一个人悄悄地蹲在走道上,嘿嘿地傻笑不停。问起为什么一个人缩在这里?他一副受惊过度的样子,说:“我啥也不是,感谢人民群众看得起我。里面人多,不习惯,害怕!所以到外面来酝酿情绪。”最后挤出一丝微笑一个劲儿地对主持人敬一丹说:“谢谢阿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