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后门”进儿艺
陆毅出生在上海一个普通的国企干部家庭,父母亲对于表演属于完全的门外汉。从小就性格沉稳、不多话的陆毅有个很好的习惯,在众人面前不怯场,5岁时,上影厂为拍《泉水叮咚》到陆毅所在的幼儿园招募小演员,活跃的小陆毅用一首儿歌和一段广播体操就顺利地“入了行”。
7年以后的1988 年,12岁的陆毅在中学念初二,那时上海儿童艺术剧院要招募学员,那时陆毅的父母认为儿子只要在儿艺学习四年,就能捧上一个铁饭碗,于是主张为陆毅报名。但按照规定,报考儿艺必须年满13岁,那怎么办呢?幸好儿艺的老师久闻陆毅大名,他们通过教育局为陆毅特批了一个入学名额,小陆毅这才得以“走后门”进了儿艺的大门。
接受军事化训练造成性格内向
据陆毅说,以前的他是个活跃分子,真正改变自己性格的就是在儿艺生活学习的四年。现在回忆起那段日子,陆毅的话语中还是夹杂着感激和恐惧的复杂情绪。感激是因为基本功都是在那里修炼的,不像在大学时,老是一帮同学在校外嘻哈度日。恐惧则指军事化的封闭训练,那时一个班14个人,5男9女,每天早上5点半起床,6点晨跑,每天上午4节课,下午4节课,听到学校的铁门“砰”的一声关上,仿佛一切都完了。渐渐地,陆毅习惯了这样的生活,没有青春少年的叛逆,没有困兽犹斗的癫狂,有的只是日以继夜的学习。
考上戏只为不吃“白食”
在儿艺学成的陆毅开始不习惯演儿童话剧,“按我的身高体形,演儿童剧太不像了,而且我也不习惯老装嫩。”于是陆毅放弃了到手的铁饭碗,回到了父母亲身边。
可与父母同住的滋味并不好受,甚至招来了某些人的非议与白眼。要强的陆毅在其间只身去了一趟北京,原本以为凭借自己的实力,一定能在北京混出个人样来,没想到3个星期过去了,带在身边的钱全部花光,在北京也没交上任何的朋友,灰心之余,陆毅只好重回上海。也许是穷则思变,陆毅最终想到了一个方法:考大学,就这样糊里糊涂进了上戏。(韩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