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虎藏龙》去年在美国热卖。《首映》杂志美国版曾经披露,片中李慕白一角,最初的人选是李连杰,他却为了演制片人乔西佛的《致命罗密欧》而放弃了该片;但后来乔西佛邀李连杰演《骇客任务》续集,李连杰开出300万美元的价码,乔西佛没答应,两人一拍两散。《首映》认为:好莱坞华裔明星,接戏的态度颇让人捉摸不定。
日前,李连杰就此事对记者解释:当时正好太太利智怀孕,自己放弃工作10个月,专心在家陪伴,“我是一个传统的人,必须遵守10年前对太太的承诺”。
李连杰:用北京话说好莱坞
这是他头一回出演科幻片,也是他主演的好莱坞大片第一次在中国上映,而回国的第一站选在了上海。
在最新好莱坞大片《宇宙追缉令》里,李连杰那口一板一眼的中国式英语,同他1米69的身高一样突兀;在近日上海的记者见面会上,这位好莱坞华人明星一开口说话,更让人摸不着头脑。
也许因为游历太多,李连杰的发音似乎得了“混乱综合征”:说话夹带英语单词,有时甚至解释不清那个单词的中文意思,转头问助理该怎么表达;零星冒出个别字眼带卷舌音,似乎是为提醒众人他其实在北京出生;最搞笑的是他在回答刁难问题前,那个被用来拖延时间的语气助词“诶———”僵硬的青蛙声,居然是周星驰在电影里要耍滑头时常用的腔调。
好莱坞正流行中国功夫
采访前,记者先看了《宇宙追缉令》。那简直就是只特大号香喷喷的好莱坞汉堡包,瞅着“卖相”就饱了;片子中充斥着特技和打斗,看完像嚼了满嘴的螺丝钉,根本消化不了。
于是记者很想向李连杰讨个说法。
问:电脑特技会不会有一天代替真功夫?
答:谁也阻挡不了历史的前进,上海从前有黄包车,现在有了电车,竞争肯定是有好处的。
问:这次在片子中你一人扮演正邪两个角色,有困难吗?
答:很简单,好人就是那种爱家的,坏人就是自私和不择手段的……很容易区分。
问:为什么打入好莱坞的华人,大多以功夫片的形象出现?
答:首先“打入”这个词用得不科学。只能说我叩开了好莱坞的门,它也刚好让我进去。这几年美国的年轻人开始喜欢动作片,美国人连拍卡通片都加入了动作成分,潮流像海浪一样……市场需要中国功夫,所以我们就练给他们看。
问:但潮流始终会过去的,你怎么办?
答:到那时我就退出。
好莱坞需要“铁人体魄”
因为人员过多场面混乱,记者们被分成一拨拨的小分队,轮流进入休息室采访李连杰。换拨时,助理几次劝李连杰休息,他却摆摆手连说不用不用,只从沙发上站起来晃悠两圈活动手脚。有次只见他突然从怀里掏出一个塑料罐,熟练地倒出几粒小药丸,以极快的速度吞到嘴里。一旁主办方的人关心地问要水吗,助理连忙摇头:不用不用,他向来那样。
可能在好莱坞闯荡,“仙人掌”精神是首当其冲需要具备的条件。李连杰说,这次拍《宇宙追缉令》,最辛苦的事就是“跑步”。那一晚,剧组在洛杉矶的城市中心封锁了20条街,直升机在头顶飞,李连杰在街上奔跑,一趟又一趟……差不多跑到要休克时,导演居然又提出“再来一遍”,因为时间已近12点,为不影响居民休息,直升机在12点之后被勒令禁飞,导演想争取最后几分钟拍出更完美的镜头。
想起《宇宙追缉令》中大篇幅的他的跑步镜头,像阿甘那样跑步不止,像机器人般能量不绝……只不过李连杰跑步带点罗圈腿的姿势。
好莱坞不是家庭作坊
比较影片上的人物,眼前的李连杰太缺乏雕琢了:一件皮夹克,一条有大口袋的黑裤子,一顶略褪色的棒球帽。惟独黑皮鞋可能挑选过,坡跟,约两寸高。
他说,自己在香港时,因为不注意打扮,老是被服装执导批评。常常还有香港记者抱怨,今年采访你穿这套,去年采访你还是穿这套,你让我们怎么拍照,怎么回去交差?!对此李连杰很委屈:我本来就没把自己当明星。
直到到了好莱坞,他才放松下来。无论多大牌的好莱坞明星,接受采访都只随便套条牛仔裤,那儿跟这儿,看来很多地方都是不一样的。
问:好莱坞跟国内的拍片环境有什么不一样?
答:拍戏的制度不太一样。好莱坞计划性强,周期长,把电影当成一个工业来处理,部门分工明确,不存在什么跨部门的雷锋精神。而国内的拍戏现场比较乱,说搬椅子了所有人都会来帮忙,特别像家庭作坊。
问:香港的功夫片曾经很棒,现在似乎停滞了。
答:香港方面遇到的最大问题,是动作人才奇缺,肯吃苦耐劳的年轻人太少了。像元奎、袁和平他们,都成名于70年代,我认识的武师们平均年龄也都40了……但他们到现在还在做。这点内地就不一样,我见到很多年轻人在习武,他们见了我,都不知道该叫“师叔”还是“师公”。(马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