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影坛奇情佳话
相信大家一定没有见过这样的一组镜头,而以后也绝少机会能够再现,这是我国第一部获准独立拍摄的电影《我和爸爸》中的一个片断:姜文饰演的警察在酒吧里盘查叶大鹰饰演的老鱼,姜文的问话被张元演的老鱼的朋友白叔叔不停地打断,而徐静蕾饰演的老鱼的女儿小鱼则一脸迷茫地看着眼前发生的一切……
姜文、张元、叶大鹰都是具有国际知名度的大牌导演,能够客串同一部电影已属不易。而三个大导演居然同时出现在同一场景中演对手戏,并且这个戏的导演却是第一次当导演、原本是明星级演员的徐静蕾。大客串加上大反串,大明星与大导演对调工作,这绝对是可遇不可求的一段影坛奇事。
做导演感觉很孤独
徐静蕾说,我从事电影这一行也有一段时间了,比较熟悉。我是发自内心喜欢电影,我热爱这事儿。我是一个敏感的人,想的东西也蛮多。在摄制组中,我有和别人合作、沟通的能力,还有领导能力。至于劣势,到现在我还没觉得有什么特别的劣势。但我还年轻,经验总是少一点。的确,徐静蕾如今尝尝当导演的滋味.靠着是她多年拍戏的知名度,刚准备拍戏的时候,她挺自信的,“那时觉得当导演没什么了不起的,那么多看着挺笨的都能当导演。”但真做了导演,才发现“自己的自信很盲目”,脑袋里想的往往跟镜头中表现的不是一回事。翻看以往大师拍的电影,想借鉴还不知从何处下手。
在做导演的过程中,徐静蕾感觉到自己就是一个初学者,“以我自己懂的东西来说,我真是做了一件很大的事。我觉得相比之下技术上的东西终究是次要的,而你要表达你内心的是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徐静蕾检讨自己,发现自己是一个“耐心不够的人”。做为导演,必须有和每个人保持良好的沟通,用最好的状态面对所有人。不过,她又不觉得做导演比做演员累,“打个比方,做导演总是处于待机状态,而做演员则是不停地开机关机,老跑换剧组其实是挺累的。所以导演才是最不累的一个。”
徐静蕾说,在拍戏过程中,做演员往往是比较被动的,有时候我喜欢自己把握一些东西,拍别人的戏,导演已经把所有的东西都给你准备好了,只要你自己在这个有限的空间里去发挥一个部分就可以了。可当导演不一样,要学会控制,我觉得演戏演多了,就有些找不到自我了。
做了一把处女导演,徐静蕾便已经有了许多感触,“自己同时要面对很多问题,和很多人沟通,遇到事情所有人都会来问你怎么做。这时候现场越喧闹,自己的感觉就越孤独。”
拍摄现场“戏中戏”
面对三位个性极强的大牌导演,第一次当导演的徐静蕾如何“摆弄”他们,引起了很多人的兴趣。在排叶大鹰、姜文、张元他们三个人的对手戏的时候,徐静蕾颇为镇定地坐在监视器后。一场戏导下来,不仅对场面控制张弛有度,而且收放自如,俨然也是一副大牌导演的风范。在徐静蕾的眼里,这三位大牌导演都“充满了孩子气”,记者跟问了一句:“那你岂不是幼儿园阿姨了?”徐静蕾笑说:“还真有点像。”
导戏时的徐静蕾脸上的很严肃的,一天,根据剧情需要,只有主要演员徐静蕾和叶大鹰的戏,内容是老鱼到学校找小鱼,告诉小鱼她妈妈的死讯。由于场景和戏的内容都比较简单,再加上是星期天,学生都放假了,整个校园和教学楼内都很安静,现场显得很有秩序。徐静蕾首次执导,很注重吸取大家的意见,每遇到问题总是很客气地争取男主角叶大鹰的意见:“叶老师,您的意见呢?”,徐静蕾多次在监视器中看到叶大鹰站在摄影机前沉思,原以为是“提前入戏”了,可往往叫了几次“叶老师,你挡住镜头了”,大鹰都浑然不觉,叶大鹰自称“昨天晚上动了酒兴”,所以今天比较喜欢发呆。最夸张的一次是场工正在布置场景,叶大鹰又站到了镜头前“进入状态”了,小徐连连喊了几声“叶老师”毫无反应,情急之下想直呼其名可能又觉得不太好意思,竟然叫成“叶老鹰,您让一让好吗?”大家都无不失声大笑。而一向对别人指手画脚习惯的叶大鹰,这时却点着头忙忙让了一下身子,什么话也没说,因为他还在深深入戏“爸爸”的角色之中呢。
还有一场戏是讲小鱼生了孩子,离了婚之后回到了家,在门口和爸爸对话的一幕,只是那么一会儿的戏,但其中的感情表达却很难诠释。老鱼靠在门框边,对于小鱼离婚的事情,他即不埋怨也不干预,因为他觉得自己的女儿离婚,就像在走当年自己的路一样,都是有自己的选择的,所以,这时候出演父亲角色的叶大鹰则要表现一脸的平静还要具有丰富的内涵。小鱼穿着件桃红的外套,格子的睡裤,很家居的打扮。站在父亲面前,这时候离了婚的小鱼,和父亲之间似乎有着那么一点的相知……
叶大鹰身上有孩子气,有种很天真的东西,跟影片里的老鱼很像,用徐静蕾的话说就是:“有一种与年龄错位的天真。以前上学时老师曾讲过,演员要有‘孩子般轻信’的真挚,而叶大鹰居然就能够做到,好几次哭戏都是,他就能特别自然地流出泪来,而且是发自内心的真挚的眼泪。作为演员有时我也未必就能都哭出来,而叶大鹰可真行。”
叶大鹰虽然是很好的导演,但对导演徐静蕾很尊重。一般他会这样对徐静蕾说: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会如何如何……有时徐静蕾会听他的意见,比如在小房间里怎么调整机位,毕竟叶大鹰有许多技术上的经验。徐静蕾说:“我们配合得很好。”
虽然叶大鹰第一次当演员,但他非常认真肯学特别投入,而徐导指挥起他来也是可钉可铆的,所以每一条他们的合作都很快地就 OK了。
要补充一点,出演老鱼角色的叶大鹰是拍摄过《红樱桃》和《红色恋人》等多部优秀影片的著名国际导演。
徐静蕾“第八代导演”
徐静蕾自嘲是“第八代导演”。《我和爸爸》是她自编、自导、自演的一部影片,她说,影片的灵感产生于尹慧的一篇小说。小说描述的是离异家庭的女儿和妈妈的关系,而徐静蕾把母女关系改成了父女关系—— 一个女孩十几年后才见到自己的爸爸,她心里有阴影,可她把自己隐藏得很好—— “其实很多小孩的真实个性父母并不知道,小孩在父母面前是一副样子,出了家门又是另外一副样子。”
徐静蕾自言,她天性中对于文学的敏感。就像以前一直坚持记日记,写手扎一样,一如像小资女人一样爱看故事、爱创造故事,和张爱玲一样的感觉,只不过她是把要表述的故事记录在了圆盒子中的胶片上。 徐静蕾开始有做导演的动机还是在拍摄《我爱你》的时候,本子写好了,三稿便定了,自己很满意,但又很不舍得把自己写的本子让给别人拍,于是才有了今天的导演徐静蕾和电影《我和爸爸》。徐静蕾畅谈她的电影学说:“艺术电影和商业电影比翼双飞,这是我的电影理想。我个人还是偏好艺术电影一点。我初次当导演,要一部一部来。第一部《我和爸爸》偏艺术一点,但我还是要把它拍得好看。电影是什么?我觉得什么也不是。我特别讨厌把电影作为一个概念,把它框起来。电影应该可以是具有冲击力的商业大片,也可以是艺术片。但我讨厌观众用看小品的方式看电影。他们在电影院里接电话、吃东西、大声喧哗,这对电影是一种亵渎。
导拍《我和爸爸》徐静蕾丝毫没有感到压力,“当导演只是自己感兴趣,自已是非专业导演,很多事情自然看得很淡……”所以她是这么埋头努力地导片、拍片。片子里的角色中均是非专业演员出演,其中包括圈子里很有名望的导演什么的,作为扛着国内第一部“单片独立”电影大旗上阵的电影,这片子就有了这么几个卖点:一是片子里各路高手云集,二是这是个美女导演的处女作。
第一次做导演,徐静蕾的坦言自己心态非常平静,完全不在意外界的种种议论,也一点不浮躁。有人问她有没有做导演的素质,她的回答非常直接,“做导演需要的控制力和自信心,做演员也需要。我已经在表演中积累了这些素质。警察有各种各样的,导演也有各种各样的。为什么要把一个职业模式化?”
当演员当得好好的,干嘛要去做导演?对于这个问题,徐静蕾自己已经回答过无数遍了,“我做演员很多年了,我认为从某种程度来说,这并不是很适合我的职业,因为我比较固执,自己的主意比较大,这个工作相对来说,比较被动一些。另外我认为自己还有潜力没有发挥出来,人总是要寻找一个最喜欢、最适合自己的职业来做,这样的话,事业和工作、生活才会比较快乐,基于这样的想法,我才会当导演。”她认为,在演员导演这两个行当里,导演的工作目前对她来说吸引力更大一些:“我自己演了这么多年戏,导演对我来说是一个很新鲜的尝试,我做了一次之后,我感觉我还是挺适合干这个的。” 原来这就是徐静蕾的 “新电影主义”
关于电影《我和爸爸》
《我和爸爸》,一部名演员的导演处女作,也是一部名导演的表演处女作。
这是一部讲述父女关系的影片,它在看似平静的生活中纪录了点点滴滴的感动。女主人公小鱼的父母在多年前离异,因为一次车祸,小鱼的母亲去世,十几年没见的父亲老鱼——一个陌生的男人重新走进过了她的生活。他们相依为命,又被迫分开。从一开始的陌生到日后的互相依恋。在共同生活的几年中,两人都感受到了一种爱和一种人生的无奈。那种爱是无法讲条件的,而那种责任也是无法解除的。有一种人无论好坏,你都要接受他,何况你身上无法抹去他的种种痕迹;也正是这种爱、责任构成了小鱼和老鱼生活的全部痛苦和幸福。故事的结尾,父亲去世了,在父亲的墓前,小鱼的怀中,抱着呀呀学语的孩子,她真的长大了……
前不久,徐静蕾刚刚过了28岁生日。28岁,这是一个从青春玉女向成熟女性过渡的年龄。徐静蕾用的是让所有人吃惊的方式:成功申请到国家广电总局第一部“独立出品”电影,集制片人、编剧、导演、女主角于一身。
演而优则编、则导的徐静蕾,首次执导的影片名字《我和爸爸》,很有点像学生作文题目———《我和爸爸》,不过,这并不影响她努力把这部片子往高档次上靠,据她本人说,预期顺利的话,应该在9月中旬左右就要和观众见面了,她自己给处女作打了80分。 至于观众看完以后如何反映?市场才是检验电影的惟一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