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号称“中国版《惊声尖叫》”的电影,近日创下了这样一个奇迹:票房奇好,骂声不断———“别用裸戏吸引人”(《新民晚报》)、“叫座不叫好”(《文汇报》)、“闪灵凶猛,宣传更凶猛”(《新闻晨报》)……为此本报记者特意找到该片导演阿甘,想看看他对这些刺耳声音的反应。
记者误解了
问:你自己觉得《闪灵凶猛》够恐怖吗?
答:跟国外的片子当然没法比。但在中国电影史上,获得审查通过的片子中,《闪灵凶猛》是最恐怖的。
问:那算是几级恐怖?
答:每个人对惊吓的承受力不一样。不管《闪灵凶猛》究竟是几级恐怖,至少我拍了一部标准的恐怖片。
问:你曾说过,拜托记者到时跟我到首映现场去,准备一个录音机,听取惊叫声一片。
答:你如果熟悉我就会知道那不可能是我的原话,他们夸张了。我准确的说法是,约在影片开始后15分钟左右,我制造了一个效果。影片试映时,在晚上10点左右的那种气氛里,确实有人尖叫了。
问:但事实上,有报道说反而有的观众笑了———因为识破了导演的把戏。
答:我敢打赌,写这篇文章的人肯定是写错了。我们特意把影片中一些段落处理成轻松的调子,起码有15分钟的搞笑,我认为这是恐怖片必须的调味剂。文章中说到的观众的“笑”不是嘲笑,而是真正的笑。那个记者误解了。
问:还有不少观众看完了之后就骂。
答:那是我的荣幸,大多数国产片根本就没人搭理。而且观众骂得有亲切感,就像对中国足球那样,边骂边看。娱乐片总是有毛病的,我们的资源又比不上好莱坞,所以一些中国电影人被迫放弃拍娱乐片而转向艺术片。观众应该对国产片宽容些。
问:有观众说看完后感觉上了当,影片宣传得太凶猛。
答:那么说是不公正的。我统计过上海写《闪灵凶猛》的文章,正面报道加起来不超过10篇,比起某些连篇累牍的宣传,我这样不算过分。
痛并快乐着
问:现在的票房给你带来了惊喜吗?
答:没什么惊喜。我上部片子《古镜怪谈》约1500万票房左右,我隐约觉得这回应该超过,事实上也是。
问:你凭什么那么自信?
答:老实说放映之前我是越来越没信心了。好多朋友看了片子后不吱声,我知道他们心里想什么。最让我伤心的是我们公司的人,他们第一次看完时,我逼着他们谈感想,他们说:“不错啊!”可他们陪看了很多遍之后,就说“不怎么样”。
问:你家人看了吗?觉得害怕吗?
答:他们在试映时一起看的。我13岁的儿子说:“不是特别害怕。”我太太说故事内涵不如我拍的《考试一家亲》。
问:那你觉得你的影片“高明”在哪里?
答:世界上永远有爬不完的山,我只能说我的影片里有“小聪明”。但至少我能在一部国产片中做到:7个主要人物中有6个坏人,这已经是个突破。中国电影人总是用卡通化思维方式来衡量影片中好人坏人的平衡度。
问:你还会再拍恐怖片吗?
答:会。我正在同时准备三个题材的片子。其中一部就是恐怖片,讲的是发生在上世纪20年代广西一个小镇上的故事,以战乱、饥荒、邪教为背景……叫《食人邪教》。
问:为什么对恐怖片那么情有独钟?
答:恐怖片更像电影,有剧场感。尖叫声是容易传染的,当你坐在观众中间,听他们受惊吓的自然反应,那种感觉特别满足。
差点拍《午夜凶铃》
问:你自己爱看恐怖片吗?比如《午夜凶铃》?
答:我最早看的是《午夜凶铃》的小说。当时觉得好,还特地去日本谈这个小说的版权,但因为不了解他们那边经销商的运作方式,所以没有谈成,错失良机,太遗憾了。《午夜凶铃》特别适合亚洲人看,在亚洲比较成功的片子都与灵异、鬼怪有关。
问:你看过多少恐怖片?
答:300部以上,花了近两年时间。《闪灵凶猛》的前期工作特别艰难,我们准备了很多故事,作废的剧本不少于5个。
问:拍恐怖片的诀窍是什么?
答:三个要素:“谁干的”、“为什么”、“下一个倒霉的是谁”。永远是越亲近的人越危险。恐怖片将人性最恶的一面揭示得淋漓尽致,整个欣赏过程又是愉悦的。
问:你自己被恐怖片吓着过吗?
答:从来没有。恐怖片是给青少年看的,不适合我们这种年纪的人。
“报纸骂一骂,第二天票房倒跳一跳。”一位电影行家分析:票房如此好,首先是因为在排片时间上占了优势。《闪灵凶猛》上映时,正好是国庆节前,影院不能放映进口大片,消费者口袋里的钱因此就给了这部“中国版《惊声尖叫》”。再者,现在的观众喜欢猎奇,越是听到喝倒彩的声音,越要去看个究竟。天时地利人和,《闪灵凶猛》就成了票房黑马。
文/本报记者马晴